10月18日,在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在特拉維夫發表講話表達美國對以色列堅定的支持的同時,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與他的“親愛的朋友”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 Vladimir Putin)舉行第42次會晤。有分析說,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戰爭令美國在歐亞大陸同時面臨嚴峻戰略考驗的局勢雪上加霜,而這可能會給中國和俄羅斯挑戰現行世界秩序提供了新的機會。
《華爾街日報》星期一的一篇報導說,以哈戰爭不僅可能引爆地區衝突,還對世界權力平衡產生影響,美國和歐洲的資源將被擠佔,俄羅斯的壓力將緩解,而中國將獲得新機遇。
反以抗議遷怒於美國,美國面臨新的考驗
在加沙地帶一家醫院週二遭火箭攻擊、導致數百人喪生後,儘管以色列和美國官員都表示這一慘案應該是加沙地帶的恐怖組織所為,但是中東地區仍爆發了大規模抗議,其中還有大批的抗議者也聚集在美國駐貝魯特大使館外表達對美國支持以色列的強烈不滿。
鑑於歷史、地緣政治等等一系列複雜的原因,長期以來美國一直被指責袒護以色列,目前的衝突更令美國在該地區、乃至全球政策面臨新一輪的嚴峻考驗。
《紐約時報》引述埃及前外交部長納比爾·法赫米(Nabil Fahmy)的話說,“阿拉伯世界存在巨大的憤怒,即使是那些不支持哈馬斯的人也是如此。”
「如果人們認為美國不承認巴勒斯坦人的權利和福祉,我們的地位可能會受到影響。」美國前助理國務卿、明尼蘇達大學漢弗萊學院全球政策學教授埃里克·施瓦茨(Eric Schwartz)對美國之音說。
拜登星期三剛結束了對以色列的訪問,在展現對以色列安全的堅定承諾的同時竭力避免戰事升級。《紐約時報》星期三的報道說,拜登的以色列之行將令他置身於一個“悲痛和憤怒不斷加劇的地區,不僅針對以色列,而且針對美國。”
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教授邁克爾·金馬奇(Michael Kimmage)指出,目前的局勢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西方關於烏克蘭衝突的一些敘事,歐盟和美國或其他支持烏克蘭的國家提出的關鍵點之一是,針對烏克蘭平民的攻擊是完全非法的,從以色列軍事行動危及到了加沙巴勒斯坦人生命的角度來看,這一點看起來要複雜得多。他對美國之音說:“隨著危機的進展,俄羅斯和中國將是真正試圖利用這一點的兩個國家,以指出西方的虛偽和無能。”
俄羅斯被認為在這次衝突最有可能坐收漁利。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表示,中東局勢急劇惡化是美國中東政策失敗的「鮮明例證」 。普京指責美國“從不考慮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而是推行自認為正確的想法”,無視巴勒斯坦人民的根本利益。
沙烏地阿拉伯頗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哈立德·達希爾(Khalid Al-Dakhil)說,最讓他沮喪的是西方列強「盲目採納以色列對事件的敘述」。「你反對佔領烏克蘭--你能否認巴勒斯坦人被佔領嗎?」達希爾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
天主教大學教授、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金馬奇說,並非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反對以色列,但隨著以色列進入加沙許多全球南方國家都會有反應,「這將成為一種更加激烈的全球政治現象,抗議和沮喪,不僅針對以色列,而且針對以色列的兩個主要支持者歐洲和美國。”
中俄磨礪全球南方外交
西方國家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地緣政治歧見在烏克蘭戰爭問題早已初見端倪,以哈衝突中則更為明顯,給了中俄乘機磨礪所謂全球南方外交新的機會。
幾天來隨著局勢的發展,中國開始放棄最初似乎不是刻意選邊站的立場,轉而貼近阿拉伯世界的立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10月9日曾表示中國對「巴以衝突造成平民傷亡感到十分痛心。」這被認為超越了前一天的聲明,並得到了當時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的肯定。但幾天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0月14日表示,衝突的“癥結在於一直沒有還巴勒斯坦人民一個公道”,此後又在第二天同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通電話時批評以色列說,其反擊行動“已超越自衛範圍”,呼籲以色列“停止對加薩民眾的集體懲罰”。
「中國的目標是向發展中國家展示自己是一個替代選擇,而且是一個更具吸引力的替代選擇。」巴黎戰略研究基金會(Foundation for Strategic Research)的中國問題專家安托萬·邦達茲(Antoine Bondaz)對《華爾街日報》說。
雖然一些非西方國家,如阿根廷和印度,表示支持以色列,但許多其他國家只限於呼籲停火,甚至對以色列發出指責。阿拉伯國家發表聲明將哈馬斯的襲擊歸咎於以色列的政策,非洲聯盟主席穆薩·法基·馬哈馬特(Moussa Faki Mahamat)表達了對暴力的“極度關切”,稱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產生了「嚴重後果,並強調「希望強調巴勒斯坦人民的基本權利,特別是獨立和主權國家的權利,這是導致以色列- 巴勒斯坦緊張局勢的主要原因」。
南非一項聲明稱“新的戰火是由於持續非法佔領巴勒斯坦土地、持續擴張定居點、褻瀆阿克薩清真寺和基督教聖地以及持續壓迫巴勒斯坦人民而引發的。”
在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尼將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領土的佔領稱為“衝突的根源”,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則表示,西方官員一直向他施壓,要求他譴責哈馬斯,但是,他說: “我說過,作為一項政策,我們從以前就與哈馬斯保持著關係,而且這種關係將會繼續下去。”
巴西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領導的政黨本星期通過的一項決議,指責以色列犯有“種族滅絕”和“戰爭罪”。
政策研究機構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Quincy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的報告總結了中東/北非地區以外11個南半球國家(巴西、墨西哥、肯亞、奈及利亞、南非、孟加拉、印度、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和越南)官方反應。報告在指出這些反應雖不盡相同,肯亞等明確表示與以色列站在一起,但報告中的多數國家則傾向於強調衝突根源等問題。
烏克蘭、以色列,美國是否有能力兼顧?
在10月7日哈馬斯發動可怕攻擊後數小時後,美國便開始向中東派出軍艦和戰機,目前已有兩艘航母部署地中海東部,此外還有大約2000名官兵出於高度戒備狀態。儘管美軍直接參與衝突的可能性很小,但《紐約時報》報道說,隨著以色列軍隊準備對加沙發動地面戰,「美國指揮官對美國可能捲入衝突表示擔憂」。
自從美國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推出「重返亞洲」政策以來,美國一直被認為是尋求將戰略重點放在與中國的競爭上,而不是捲入一場令地緣戰略既有資源達到的極限的區域衝突。
在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之前,美國對烏克蘭持續支持的問題就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擔憂。正在美國訪問的英國國防大臣格蘭特·沙普斯(Grant Shapps)星期三提醒說,不要分散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注意力。「我們不要忘記烏克蘭,」沙普斯在接受《政治》雜誌採訪時說。“讓全世界都關注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做得到。我們可以同時關注歐洲和中東。”
就目前的戰事而言,以色列和烏克蘭被認為有不同的武器需求。從F-16戰鬥機到阿帕契直升機發射的精確空對地彈藥,以色列大量依賴的軍備都不在烏克蘭的武庫之列。然而,兩國都急需的155毫米的砲彈或是例外。
就在這場衝突爆發之前,美國媒體《防務新聞》今年8月報道說,以色列當時曾透過一份價值6,000萬美元的合約訂購了數萬發155毫米砲彈。先前《紐約時報》曾報道說,美國從以色列的庫存中調用了約30萬發155毫米砲彈以供給烏克蘭。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CNN最近引述多名國防部官員的消息報道說,由於可能需要支撐日益稀缺的彈藥儲備來支持烏克蘭和以色列兩場不同的戰爭,五角大廈內部的擔憂正在加劇。
以色列《國土報》曾在2014年8月報道說,以色列在當年持續一個多月的加薩戰爭中使用了至少三萬兩千多枚砲彈。
另一項以色列、烏克蘭、甚至台灣都需要的武器是多管火箭系統。以色列軍隊的M270系統與美國提供給烏克蘭的海馬迴(HIMARS)火箭系統HIMARS車輛發射的GPS導引火箭極為相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官網的介紹說,「M270採用與HIMARS相同的彈藥,這使其能夠與美國和聯盟部隊進行互操作」。
即使不同戰爭對武器的需求不盡相同,但分析家指出,不同的武器系統最終是出於同一個軍工基礎。
《紐約時報》本星期二的一篇報導說,中東戰爭令國際軍售激增,令美國的軍事工業能力面臨嚴重挑戰。報導說,主要瓶頸仍是製造能力。「我們需要一個滿足這些要求的工業基地,」除國務院外的另一個負責對外軍售的政府部門國防安全合作局局長詹姆斯·赫希(James Hursch)對該報說。“所有參與者——盟友、合作夥伴、行業——都知道這是一個重大挑戰。”
就在這次以哈衝突幾天之前,美國國會任命的一個跨黨派委員會公佈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必須做好與中俄同時打兩場戰爭的準備,但對可能在2027年至2035年出現的潛在的生死攸關的挑戰「準備不足」(ill-prepared)。
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非常駐研究員馬明漢(Michael Mazza)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烏克蘭和以色列需要不同的武器系統,美國並不需要做出艱難的選擇,但美國國防工業基礎比以前小得多,“如果以哈衝突變成一場漫長的戰爭,當談到繼續以我們迄今為止支持烏克蘭戰爭的水平來同時支持這兩個國家的話,這可能會成為一個問題。”
結論為時過早?
馬明漢指出,毫無疑問,中國和俄羅斯將利用這場危機來展示自己是受壓迫的貧窮國家的捍衛者,但問題的另一面是,這也給美國提供了機會,可以讓美國「推進自己與以色列等國家的關係,當然也包括整個歐洲和亞洲其他自由民主國家的關係,如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
他說,戰爭的走向從來都是難以預測的,以色列也尚未明確闡明將如何行動,事態發展可能重塑全球秩序,使中國、俄羅斯以及美國的其他對手和競爭對手更容易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是“現在斷定它已經完成還為時過早。”
天主教大學的金馬奇說,中俄雖然可能會在國際政治方面有機可乘,但是曠日持久中東衝突也會令兩國有巨大的經濟利益損失,他們唯一有所收穫的可能是一些公眾輿論,「在全球在南方的國際看法中,我認為趨勢線對中國的支持多於對歐洲和美國的支持,但這只是公眾輿論,而不是地緣政治最重要的基準。”
拜登總統星期四晚上將就以哈衝突和烏克蘭戰爭在白宮向全國發表講話,此外,美國媒體報道說,預計在未來幾天之內,拜登總統還將提請國會批准約1000億美元的緊急資金,用於向以色列、烏克蘭和台灣提供軍事援助並加強美墨邊境安全。
美國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明尼蘇達大學的施瓦茨說,未來幾週非常關鍵,對美國與世界大部分地區的關係來說至關重要,「但我們現在仍處於事態的發展之中,所以我認為很難做出明確的結論。”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