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新書介紹﹕中國批判理論建構十講


中國知名的獨立憲政學者張博樹在即將出版的一本新書中﹐介紹了他的“中國批判理論”﹐對中共“黨專制”體制進行剖析﹐民間的獨立學者稱這本書是研究中國憲政理論的一部思想力作。

[中國批判理論建構十講]作者張博樹表示﹐他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借鑒歐洲的社會批判學說﹐在中國建立一個“原創型”的理論﹐來分析中國一百多年來的專制主義的發展和演變﹐從憲政自由主義的立場﹐對中共60多年的“黨專制”的社會制度進行剖析。

張博樹是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的學者﹐因屢屢發表違禁主張和異見言論而于去年12月被清理出中國社會科學院。張博樹目前是中文獨立筆會的理事。

香港晨鐘書局出版﹑田園書屋發行的[中國批判理論建構十講]根據張博樹過去在北京講解“中國批判理論”的十次內部講課內容整理而成。

*黨專制是中國社會的本質特點*

張博樹在新書出版的當天接受了美國之音採訪﹐他說中國共產黨建政已經60年了﹐“黨專制”始終是當今中國社會制度的最本質的特點。
他說﹕“黨專制最簡單的解釋﹐就是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權﹐對中國的公共權力和社會生活實行全面的壟斷。我用黨專制這個詞﹐其實就是要概括這樣一種社會現實。

*中國傳統與共產黨理論的局限*

張博樹指出﹐從中共領導人在建政前的一些主張和言論來看﹐黨專制也不是他們當初奮鬥的初衷。但是中共政權無法擺脫中國深遠的歷史傳統和共產黨理論本身的局限。造成了今天這種可能連他們自己也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他說﹕“它是把中國古代的皇權專制的東西和來自西方的一些政治傳統 --- 馬克思主義當中一些政治烏托邦的東西﹐以及蘇聯十月革命之後﹐列寧和斯大林創建的這一套布爾什維克一黨專制的東西揉合到一起﹐這樣就形成了中國1949年以後的一黨專制的政治體制。”

[中國批判理論建構十講]一書在剖析黨專制演變發展的同時﹐還回答了讀者關注的有關中國現代史和社會轉型等諸多問題。例如﹐有人強調社會轉型過程中需要一種開明專制的力量來保持社會穩定﹐承擔高效率的領導角色﹐因此黨專制至少在目前還是有其存在必要的。

*通過改良的途徑實現和平轉型*

張博樹認為﹐中國社會轉型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現代化的民主社會﹐這個目標本身就包含了對黨專制的否定。但是說到實行社會轉型的途徑﹐他認為﹐共產黨內部開明力量參預社會變革是實現和平轉型的關鍵。

他說﹕“中國轉型的目標是明確的﹐至于轉型的路徑﹐其實我一直主張通過一種體制內外的良性互動來達成。換句話說﹐當我在批評一黨專制的時候﹐並不意味著我在主張說這個體制今天就應該垮臺﹐共產黨今天就應該下臺﹐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當權者內部的開明派和改革派如果能夠和民間主張推進憲政民主的力量結合起來﹐和平地推動轉型﹐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寄希望于黨內開明力量*

獨立中文筆會副會長潘嘉偉非常讚賞張博樹主張通過社會改良的途徑實現和平轉型的觀點。他認為﹐社會改革雖然是漸進的﹐但是它付出的社會代價最小﹐因此和平轉型是中國社會進步的最佳途徑。潘嘉偉說﹐這方面他對執政黨中的開明力量寄予希望﹕“黨內絕對存在一些開明人物﹐不然現在的情況可能更糟。我相信黨內開明人物如果能在適當的時刻以更大的力度推動改革﹐與公民社會相配合﹐那就一定會造成某種實際性的改變。”

潘嘉偉表示﹐張博樹是一位堅守學術底線的學者,具有中國知識分子的良知﹐他多年來潛心做學問﹐著述頗多﹐只因與中國當權者政見不合﹐結果長期遭到打壓。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