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國接觸緬甸 並非制肘中國


昂山素姬11月18日對全國民主聯盟成員發表講話
昂山素姬11月18日對全國民主聯盟成員發表講話

美國和緬甸將進行數十年來的首次高層接觸。美國官員說﹐美國同緬甸接觸與中國無關﹐不應視為企圖包圍中國。

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將於12月1-2日對緬甸進行訪問﹐ 這是50年來美國國務卿首次訪問緬甸。

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在宣佈派克林頓國務卿訪問緬甸時說﹐這在增加美國對亞洲的作用和改善人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奧巴馬說﹐美國希望緬甸能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

*美國官員說 並非遏制中國*

路透社引述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的話說﹐不應將美國決定接觸緬甸﹐視為包圍或遏制中國的企圖﹐而是應受到中國政府歡迎的一個進步。他說﹐美國將就同緬甸接觸一事﹐同中國進行緊密磋商。緬甸局勢穩定﹐能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也符合中國的利益。他說﹐這關乎緬甸﹐與中國無關。報道說﹐美國不斷向中國週邊國家施加影響力﹐讓中國越發感到不安。

對於美國希望發展同過去一直迴避的緬甸的關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表示﹐“我們願意看到美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同緬甸加強接觸﹑改善關係﹐同時也希望緬甸的內外政策有利於緬甸的和平與穩定。”

美聯社報道說﹐克林頓國務卿同緬甸政府和反對派領導人的會晤﹐將能幫助緬甸政府減少國際上的孤立﹐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報道說﹐奧巴馬政府對緬甸的外交姿態(diplomatic overtures)﹐其部份戰略意圖在於謀求擴大美國同經濟上充滿生機的東南亞的關係﹐以此來抗衡中國日益強大的影響力。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緬甸及其軍人統治者的“全天候朋友”(all-weather friend)。緬甸政府1988年鎮壓民主抗議者﹐備受國際社會的譴責﹐西方國家對緬甸實施了嚴厲的經濟﹑貿易和政治制裁。但中國卻在外交﹑投資和武器等方面向緬甸軍政府提供支持。

*民間組織稱 緬甸大選後進步跡象*

華盛頓民間組織“美國支持緬甸運動”(U.S. Campaign for Burma)的倡導主任詹尼弗‧奎格利(Jennifer Quigley)說﹐美國同緬甸政府接觸﹐是緬甸從去年11月大選並於今年組建民選政府後﹐出現的“進步跡象”﹐並非是制肘中國。

她說﹕“從美國的方面來看﹐我不認為是美國要在亞洲發揮更大的影響力﹐而是證明他們整體接觸想法的成功﹐同兇惡政權接觸﹐努力向世界展示﹐同兇惡政權接觸是能奏效的。從中國的方面來看﹐值得指出的是﹐緬甸政權有意同美國發展關係﹐是抗衡中國在緬甸影響力的程度。”

美聯社說﹐中國在緬甸的影響力使得廣大緬甸人滋生反感。緬甸總統吳登盛政府最近突然叫停中國幫助興建的密松水電站項目。據報導﹐吳登盛表示﹐這個緬甸和中國的合作項目將淹沒面積廣闊的土地﹐破壞緬甸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的水流﹐違反緬甸人民的意願。

美聯社說﹐在美國積極努力同緬甸政府進行接觸之際﹐吳登盛的決定發出了一個重要的信號﹕緬甸並不依賴中國。

*叫停水電站項目 不依賴中國*

奎格利認為﹐這已經開始逐步成為緬甸政府和人民的一個共識。

她說﹕“這肯定是一個信號﹐顯示緬甸政府不想維持一種像現在這樣依賴中國的關係﹐停止修建密鬆大壩項目就說明了這一點。不僅廣大的緬甸老百姓﹐而且緬甸政府也開始越來越對修建大壩表示關切﹐因此他們希望同其他大國發展關係﹐而不要如此依賴中國。”

鳳凰電視台的分析認為﹐緬甸新政府的決定反應了緬甸與中國的關係或出現裂痕。

美聯社引述前美國駐緬甸首席代表﹑亞洲協會高級顧問克拉潑(Priscilla Clapp)的話說,緬甸一直對同中國的關係感到不是很舒服﹐作為平衡﹐希望發展同其他大國的關係。他們發展同美國的關係﹐就是一個選擇。

美聯社的分析認為﹐美國同緬甸關係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緬甸所謂的“民選”政府仍需要完全同緬甸反對派領袖﹑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昂山素姬和解﹐釋放政治犯﹐並同少數民族實現和平。在此基礎上﹐美國行政當局才能說服國會﹐取消對緬甸的制裁。不過﹐即使緬甸政府放鬆拳頭同奧巴馬政府握手﹐也不要指望緬甸會一夜間發生政治變革。

韓國的《朝鮮日報》說﹐ 美國對緬甸的制裁﹐造成了緬甸同中國親近的後果。美國不希望再把緬甸推向中國﹐因此才把大棒政策﹐改為胡蘿蔔政策。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