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海濤:採訪印度洋海嘯,永生難忘的經歷


美國之音記者海濤採訪印尼海嘯(2006年12月)
美國之音記者海濤採訪印尼海嘯(2006年12月)

2004年底,印尼亞齊地區發生里氏7.9級強烈地震,引發了印度洋大海嘯。作為美國之音中文部駐香港首席記者,海濤在事發一個星期後進入災區進行報導工作,親眼目睹了那次災難性事件對人類帶來的巨大打擊。

海濤回憶說,當時他從香港坐飛機到印尼的雅加達,先到印尼外交部去申請災區採訪許可,接着飛到亞齊。

他說:“我到亞齊的時候,還是滿目瘡痍,大量房屋倒塌,海邊的成片大樹連根拔起,街道泥濘一片,海水衝上岸進入城市中10公里。道路上、田地裡、房屋前後,最可怕的是不時可看到已經快腐爛或早已腐爛發臭的屍體,整個城市瀰漫着令人窒息的空氣。”

*每頓飯都吃得心驚肉跳*

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海濤開始走街串巷,採訪了災民、外國救援人員、軍人、政府官員等等。海濤表示,做採訪寫報導並不是太困難,反而是吃飯、喝水和洗澡才是大問題。

他說:“當地所有的飯店幾乎都夷為平地,沒有正常的飲食餐點,只好在路邊買小吃當飯,蒼蠅亂飛,每頓飯都吃得心驚肉跳。好在是夏天,每天洗澡可以用冷水。由於澳大利亞派去軍人和專業人員,幫助恢復正常供水還有上下水系統,加上有些超市逐漸開門營業,可以買到乾淨衛生的飲用水,問題才得到緩解。”

海濤在亞齊進行了4天的採訪工作,下一站是同樣遭受海嘯襲擊、不過災情沒有亞齊那麼嚴重的泰國。海濤回憶說,離開亞齊也是一個大難題。

他說:“由於當地只有一個小機場,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運載能力有限,每天可以飛離亞齊的乘客有限。結果,飛機場候機大廳擠得水泄不通,本來不大的地方,擠了好幾百人,人人都想早點離開亞齊。售票口和登機口都是擠成了一堆,大家都爭先恐後往大門口擠,想爭得一個座位,搶先登上飛機。人們已經完全不顧甚麼紳士風度,用胳膊肘子奮力拼搏,都想把別人拉擠到自己身後,我就想起了當年在中國擠公共汽車的場景。”

*永生難忘的採訪經歷*

離開亞齊後,海濤進入泰國最富盛名的海濱度假聖地布吉島。海濤回憶說,雖然和亞齊地區大約十五萬遇難者人數相比,布吉島只有三、四千人遇難,但是對一個不大的旅遊小島來說,這個數字也足以把原來燈紅酒綠的不夜城變成了荒涼之地。

海濤回憶,那次的海嘯報導之旅從印尼開始,途經泰國和斯里蘭卡,最後止於印度,這四個國家是這場有史以來最致命的自然災害中受災最嚴重的國家。整個採訪過程歷經半個月,這是海濤記者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災難性報導經歷,也是讓他永生難忘的一段經歷,期間所見所聞讓他在離開災區後更加珍惜每一天的平常生活。

目前海濤在中文部擔任時事節目的編輯工作,還負責主持一檔對比中國各家新聞媒體對同一事件報導的廣播節目《對比新聞》。海濤表示,以後自己退休了,希望能夠寫點回憶錄,畢竟,在美國之音中文部的工作是一段比較獨特的經歷。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