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張光華說中文廣播是大課堂


張光華 1985年美國之音 17號演播室
張光華 1985年美國之音 17號演播室

張光華在美國之音中文部的工作從1974年開始,那時他還只是一名在校實習生,1981年他通過考試正式成為中文部的一名員工。工作期間,張光華先後做過新聞、音樂節目、節目推廣、以及發展美國之音中文網等工作,他還曾經在2004年3月到2007年7月間被派駐北京,擔任美國之音中文部派駐中國的華人記者。

*當年被改稿的鞭策性如今年輕人難體會*

回憶起三十年前的工作環境,張光華最感觸良深的是寫稿的巨大變化。他說:“剛來的時候真的是所謂的寫稿子,拿一支鋼筆,在一張有格子的稿紙上寫,寫完了交給編輯看。剛來時有些翻譯的名詞不是很懂,編輯就在旁邊用紅筆畫出來,讓你看了覺得今天怎麼做得這麼爛,而且通常沒有時間再重抄一遍,馬上要上場了,那種感覺常常會讓你臉紅低頭的。”

張光華表示,在稿紙上寫稿帶來的那種鞭策性是在電腦時代上班的年輕人所無法想象和體會到的。他說:“不像現在用電腦,改完你也看不見,當時不是這樣的,十個人的稿子統統擺在桌上,誰一看就一目了然,非常有鞭策性。如果沒有什麼紅的,很高興,就多抽根煙,但是如果你看到滿篇紅的,那心情真的很不好,又得多抽根煙。”

張光華回憶說,剛開始工作時被分配去做新聞,每天半夜12點開始工作,他為此掙扎過很長時間,但是最終沒有打退堂鼓,而且一幹就幹了三十年。張光華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在中文部工作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快樂。

他說:“從廣播的角度來講,跟聽眾有一個呼應,你播出去的東西有時候他會寫信告訴你,說你播得好還是播得不好, 甚至有時候他說你播錯了,哪些字他都告訴你,今天我聽到您哪個字念錯了。這樣你不但是在工作,你會覺得你工作的地方就像是教室一樣,你反而變成一個學生,聽眾是你的老師,你做得好,聽眾會給你加分,你做得不好,聽眾會批評 你,或者給你一些建議。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工作場合。”

*最有挑戰性的工作在駐北京期間*

回顧起過去三十年的工作歷程,張光華表示自己最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是派駐北京的三年多時間,因為在每天的採訪報導中,他都切實感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比如如何在眾多的採訪對象中進行取舍,找到最佳採訪人選;如何說服採訪人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等等。

張光華表示,不管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進行新聞報導工作,他三十年來永遠都秉承一條原則。他說:“80年代,我在辦公室走廊上看到貼的這麼一個標語,我就琢磨半天,它是用英文寫的,The news may be good. The news may be bad. We shall tell your the truth. 1942年2月。這是美國之音廣播出去的第一句話,廣播員這麼說的。當時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示,我對這句話琢磨了很久。我們每天都在做新聞,每天都在寫新聞,其實我們給聽眾的是一個真實性,一個事實,而不是今天我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世界各地每天發生很多事情,這些事情可能是聽眾關切的,但是聽眾可能不知道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這很有意思。”

*聽眾給自己鞭策,是自己的老師*

張光華在三十年的工作歷程中注重和聽眾的交流,而這種交流也讓他自己的工作大大受益。他回憶起1980年代初期做音樂節目時,由於花時間去聽、記歌詞,然後把歌詞大意介紹給聽眾,結果接到眾多聽眾的表揚信,為此他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他說:“作為一個新聞記者,當時的情況也許大家只是知道有這麼一件事情發生,但是作為一個記者,最好是有一個後續能夠告訴聽眾當時為什麼會發生這個事情,發生之後當局是怎麼來處理的,後果是怎樣的,這其實是聽眾最想知道的。”

張光華從心底深深地感激這些和他互動的聽眾朋友們,因為他們給了他很大的鼓勵。他說:“(他們)鼓勵我去做更多的努力,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真相,把事實告訴聽眾,這給我帶來很大的滿足感。(他們)不斷在激勵我,做事情要做得更透徹一點,更清楚一點,而不是表面上的。”

從業三十週年,張光華表示自己仍無退休的意願,目前他是中文部負責下午時事新聞節目的資深編輯之一。張光華表示,直至今日,他仍然深愛着這份能夠帶給自己快樂和滿足的工作。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