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為減排 中國擬徵碳稅


哥本哈根氣候變化談判期間﹐中國以發展中國家代表的姿態與發達國家展開較量﹐並因此被指導致氣變談判脫軌。但中國政府近期出乎意料地表示擬徵碳稅﹐卻引發疑問。有學者認為﹐中國在其經濟放緩之際放出這樣的話﹐更多是出於應付國際壓力的公關手段。

擬徵碳稅的消息是近期通過官方媒體報道的形式發佈的。

*中國擬徵碳稅*

中國國營媒體新華社下屬的經濟參考報1月5日的一篇報道說﹐中國環保部﹑財政部和國稅總局近期密集召開年度會議﹐環保稅被頻頻提及。該報道說﹐由財政科學研究所上報主管部門財政部的環保稅體系設計新方案中將碳稅列為獨立稅種。

這篇報道援引財科所副所長蘇明的話說﹐碳稅作為單獨稅種立法並開徵﹐可在“十二五”中後期開徵﹔徵稅對象包括煤炭﹑原油和天然氣等溫室氣體排放大戶。

*林伯強﹕徵碳稅是控制排放有效工具*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對美國之音解釋這個稅項出籠的背景時說﹐中國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間開徵碳稅基於兩方面因素。

他說﹕“目前中國處於城市化﹑工業化階段。這個階段的能源需求可能還將大幅度增長。由於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使到中國的排放也將大幅度地增長。那麼在這個背景之下﹐必須比較有效地控制排放。碳稅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政策工具。”

另一方面﹐林伯強認為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也是催生這個舉措的因素﹐因為中國目前排放增量比較大﹐也迫使中國政府更多地考慮碳減排的問題。

**約翰‧李﹕政府徵碳稅為公關*

不過﹐有分析意見認為﹐中國政府此時提出擬徵碳稅不過是在“作秀”。

悉尼大學國際安全研究中心副教授約翰‧李(John Lee)對美國之音說﹕“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個公關性的政策。我這樣說是因為碳稅從概念上講是讓經濟更少地依賴化石類燃料﹐尤其是煤炭。而中國據我的理解卻無意降低對化石類燃料﹐尤其是煤炭的依賴。”

約翰‧李說﹐中國官方自己也預測到2030年時﹐煤炭在中國整體能源需求中所佔的比例處於增勢。他不認為中國確實會實施擬議中的碳稅。

1月11日華爾街日報刊載了約翰‧李撰寫的一篇題為“中國虛假的碳稅”的觀點文章。他在文中說﹐不要被中國提出的碳稅給蒙了﹔北京的擬議只不過是個聰明的政治秀。

約翰‧李表示無意將中國作為唯一的批評對象﹐因為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在實施真正的對抗氣候變化的政策。但是他說﹐中國在這個時候宣稱擬徵碳稅﹐只不過是為轉移外界注意力所採取的一個政策性手段。

約翰‧李在上述觀點文章中對中國擬徵碳稅的時機提出疑問﹕為甚麼中國會在經濟裂痕增大的時候這樣做﹖他認為事實是中國政府對哥本哈根之後所招致的負面國際關注感到不快﹔這個新的環保稅體系實際上是為了對付國際壓力而先發制人﹐並非是在對抗氣候變化方面的承諾。

約翰‧李說﹐中國堅稱自己嚴肅地看待氣候變化問題﹐也同樣堅決地表示解決方案不能危及經濟增長。他認為中國會盡其所能稀釋它自己的提議﹔這也就是為甚麼財政部表明經濟增長比碳稅實施日期更為重要。

*開徵碳稅或因經濟放緩延後*

經濟參考報援引財科所官員蘇明的話說﹐該所曾建議從今年開徵碳稅﹐但因經濟增速可能放緩﹐因此今年不是開徵的好時機。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也表示﹐徵收碳稅方面的工作已經提了幾年時間﹐雖然今明兩年能否推出來還不確定﹐但“十二五”計劃還有四年時間﹐其間最終開徵碳稅還是很有可能的。

林伯強說﹐現階段中國人均能源需求還很低﹐而這方面的增長是必需的。但他同時表示﹐中國在這個前提下也必須兼顧來自國際有關氣候變化大環境的壓力。

約翰‧李說﹐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方面採用的是一種“防守型機製”。他說﹐一方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因而面臨巨大國際壓力﹔另一方面﹐目前很難預見未來會形成怎樣的地區或國際減排方案。在他看來﹐中國不可能加入任何形式的減排機製﹐因此會利用徵收碳稅這樣的作法﹐說已經有自己的減排體系﹐因而拒絕加入國際機製。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