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新華社指薄案並非政治鬥爭


薄熙來 (資料圖片)
薄熙來 (資料圖片)

原中共高官﹑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上星期被宣佈遭立案調查之後﹐中共官方媒體連續發表評論﹐強調此案不是政治鬥爭和路線鬥爭﹐試圖以刑事案件為薄熙來及其家人所牽涉的英國商人死亡案等引起世人高度關注的事件定調。分析人士指出﹐這種去政治化和以刑事案件定性的輿論導向顯示﹐北京當局擔心薄熙來等人涉嫌貪贓枉法殺人害命的指控﹐將促使公眾更加質疑中國現行的專制制度。也有人認為﹐否認政治鬥爭的說法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新華社日前發表題為《是刑事案件而非政治鬥爭》的評論文章,強調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的決心及法治的重要性﹐否認薄熙來事件牽涉“政治鬥爭”。評論說﹐有關當局高度重視海伍德死亡案,從調查結果來看﹐這是一起刑事案件,正依法處理。

新華社的評論提到﹐因違法違紀受到調查的在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還有北京市前市委書記陳希同和上海市前市委書記陳良宇。此前新華社還發表一篇論述基本類似的英文評論。

*否認路線鬥爭*

4月14日和4月19日,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評論員單仁平接連兩次發表文章否認薄熙來事件牽涉路線鬥爭。文章說,“現在圍繞薄熙來的事情,西方有人宣揚中國‘路線鬥爭說’,國內也有人這樣看。除了一些人別有用心,這當中同樣有很大程度是過高估計了個人影響在中國政治中的位置。”

文章說﹐“把重慶‘唱紅打黑’視為一種‘路線鬥爭’方式,是對地方具體做法與中央政策不同層面的混淆,中央有評價地方做法的絕對權威,任何地方政府都無法把本地做法上升為可與黨的路線博弈的所謂‘路線’,‘路線鬥爭’無從談起。”

對於中國官方媒體連續發文﹐試圖以刑事案件的定性來引導有關薄熙來事件的公眾輿論﹐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這跟連日來中國各地黨政機關和各行各業紛紛表態擁護中央決定的報導方向有明顯不同﹐是一個很大的轉折。

*輿論導向大轉折*

香港開放雜誌主編金鐘對美國之音表示﹐王立軍事件和薄熙來事件的發生都是有政治鬥爭背景的﹐官方媒體為了縮小有關事件給中共造成的負面影響而採取了掩蓋問題實質﹑避重就輕的一貫作法。

他說﹕“我想﹐這正是承認他們此地無銀三百兩。對不對﹖經常是這種情況﹕正是有了政治鬥爭﹐或者這個事情延伸到政治上面﹐他們為了防止事情負面影響的擴大﹐所以就去否定嘛。”

金鐘認為﹐儘管總理溫家寶在今年中國人大會議後的中外記者會上曾嚴厲警告重慶官方並呼籲防止文革復辟﹐但是北京高層不能以唱紅打黑為罪名處理薄熙來。這位分析人士舉例指出﹐當年毛澤東為了打倒當時的國家主席劉少奇﹐不惜發動文革群眾運動﹐大肆批判所謂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但是最後給劉定罪時﹐只是扣上叛徒﹑內奸﹑工賊三頂帽子﹐而先前所用的黨內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之類的說法都不見了。

在北京的中國資深記者﹑獨立評論人士高瑜對美國之音表示﹐據說薄熙來事件牽涉到中共高層的其他人﹐把薄熙來案劃入刑事範圍﹐是為了方便日後給這位曾任國家領導人的中共元老後代定罪。高瑜認為﹐當局現在用黨紀來處理薄熙來的方式是違法的。

她說﹕“他老婆是這麼大的刑事案﹐他如果有牽連﹐有違紀的行為﹐那你也應該交到司法機關來審理呀。你那個中紀委算幹嘛的﹖是不是﹖本來一個政法委就夠嗆了﹐你現在還多出一個中紀委來。”

*害怕質疑一黨專制*

高瑜表示﹐官方媒體之所以強調薄熙來牽涉的案件是刑事案件﹐是因為害怕此案再次引起人們質疑中國現行的一黨專制無法監督約束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她還指出﹐薄熙來事件爆發以後﹐包括前美國國務卿賴斯在內的西方人士在發表評論時都提到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因此官方媒體極力表白薄案與政治鬥爭無關。

她說﹕“一看要指向你制度啦﹐指向內部的權力鬥爭啦﹐你就馬上用這種官方的輿論導向往純粹司法問題上引。如果司法問題的討論再進一步的話﹐又危及到你的一黨專政的制度了﹐權力沒有監督了﹐黨置於法之上了。黨大還是法大嘛﹐早就進行過這種討論嘛﹐八十年代就進行過這種討論嘛。”

在新華社發表“是刑事案件而非政治鬥爭”的評論同一天,香港《大公報》發表文章批評"對薄熙來事件,一些西方媒體卻大肆炒作﹐甚至上綱上線到'政治鬥爭'"。

而香港《明報》4月 19日發表評論指出﹐“在薄熙來被'雙停'后,中國大陸官方和媒體都在進行對中央表態的風潮,怎么也難以令人相信薄熙來是因一宗簡單的刑事案件而落馬。”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