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30年後 切爾諾貝利撤離人員渴望重返“死亡地帶”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後烏克蘭當局發表的照片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後烏克蘭當局發表的照片

烏克蘭切爾諾貝利—

30年後 切爾諾貝利撤離人員渴望重返“死亡地帶”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3:46 0:00


今年的4月26日是切爾諾貝利災難30週年的日子。30年前的那一天,在蘇聯控制的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一個核反應堆爆炸,釋放出大量輻射。生活在核電站附近的11.6萬人被撤離。在之後的幾年中,由於這個被稱為“死亡地帶”的污染範圍擴大,又有22萬人被迫離開家園。30多年後,這種失去家園的痛苦仍然揮之不去,而當初的家園已經變成了一座陰森的鬼城。

這裡勾起了亞歷山大·克魯茲維奇對童年家園的情感和痛苦逃離的記憶。克魯茲維奇和他的父母當時住在切爾諾貝利列寧格拉德斯卡亞6號。

他說:“我小時候,我母親會把壁爐裡的火生得很旺。冬天,外面冰天雪地,壁爐很暖和。” 多年後,1986年4月26日凌晨,克魯茲維奇走到外面去抽煙。 他回憶說: “我看到有東西在發光,像日落。是那种血色。我就想:'現在出現這種光亮太奇怪了吧。什麼太陽會在這時候出現?'但是第二天,沒人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

16公里之外,核電站這起事故的影響變得越來越明顯。10天後,當局才下達撤離切爾諾貝利的命令。 位於下風口的普里皮亞季居住著核電站的員工。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公寓陽台上看著火勢升起來。 放射物從兩公里外燃燒著的核電站洩漏出來,普里皮亞季的所有5萬5千人被迫逃離。

現在,這座城鎮就像是紀念世界上這場最嚴重核事故的紀念碑一樣矗立在那裡,讓人內心難以平靜。建築逐漸破敗,帶輻射的樺樹重新佔領了這片土地。

在當地學校,兒童用的防毒面具散落在教室地面上,這些都是冷戰恐懼時期的備戰用品。還有那些歌頌蘇聯成就的教科書。

令人吃驚的是,在這片荒涼之地也有生活跡象。幾百名已到花甲之年的撤離人員重新把家安在了這個隔離區,當局也默默容忍了他們的做法。許多人自己種菜,儘管他們得到警告說,地表之下的污染在快速上升。 切爾諾貝利仍然居住著大約3000人,他 們繼續在做廢棄核電站的工作。

他們只能在隔離區里呆14天。 每週一次,亞歷山大·克魯茲維奇都會從基輔趕到切爾諾貝利的一家醫院工作。那裡距離他曾經的家只要走幾分鐘就到了。

他說:“我母親曾對我父親說:'我們回去吧,我們回去吧。'但是他們沒能做到。不過,在事故發生後的大概一個月,我和父親回去看過老房子。房子毀了。窗子破了,門開著,所有東西都被偷了。什麼也沒留下。”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