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解除購屋限制 分析: 習近平“房住不炒”遭打臉


中國恆大在北京開發的建築。 (2022年7月28日)
中國恆大在北京開發的建築。 (2022年7月28日)

為搶救房市,中國陸續松綁一二線城市的購屋資格,包括首都北京近日也放寬長達14年的限購令。對此,經濟學家解讀,解除限購代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房住不炒”訊號恐告終。而一線城市的購屋者則告訴美國之音,松綁限購雖能刺激剛性需求,但難拉抬整體買氣。他們直言,當局越能推廣買房,民眾其實越恐慌,擔心房價再跌。

中國施行多年的房市限購令正逐漸退場,最新加入松綁行列的是北京。該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4月30日宣布,開放三類資格的購屋者在五環外添購一套商品房,分別是:已有兩套房的北京市民家庭、有一套房的單身北京市民,及已連續5年在北京納保繳稅的非北京市民。

早在北京之前,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西安和海南等地的限購措施也略為鬆綁。例如,上海已在1月31日繳滿社保五年的外地居民,可在外環以外的區域限購一套房屋。

相較之下,成都鬆綁得更徹底,已自4月29日起,不再審核戶籍、社保等購屋條件,也不限制購買套數。根據《澎湃新聞》當日引述諸葛資料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成都是繼武漢、合肥、南京和長沙等地,第22個全面解除限購令的重點省會城市,而全中國已約有35城放寬限購令。

對此最新樓市振興方案,《證券日報》4月28日引述貝殼研究院成都分院資深分析師吳倩雯的說法稱,新政有利於剛需庫存的去化,也將鞏固樓市的修復節奏,增強購房者的信心。

政策越力推買房民眾越恐慌?

但在上海工作多年、尚未取得戶籍的蕭小姐告訴美國之音,當地持續下探的房價讓外地人沒信心買房,且租房價格從去年底下調20%以來更讓近兩年有意買賣房產的民眾卻步。

因議題敏感、不願具名的蕭小姐直言,房價看不到反彈跡象,民眾不敢進場,而政府越賣力推廣買房,民眾越恐慌,擔心房價再跌,如進入一個“死循環”。

不過,對有“賣舊換新”需求的消費族群而言,限購令解禁確有誘因。

另一位在上海的袁小姐表示,已有一套小戶型房的她,自上海松綁限購政策後,興起了置換大房的念頭,並積極地想搭上這波換房的好時機。因議題敏感、不願具名的袁小姐告訴美國之音:“如果是剛需,現在入市應該是挺不錯的一個選擇。像我這種想置換大戶型的消費者來說,好處是大於壞處的。但也有這種顧慮,就是說我(現在)買了大的房子,它後面是不是會更便宜?”

袁小姐認為,上海房價近期走跌恐與放開限購有關,因為拋盤量增,導致房價競爭,尤其業主若急需資金回籠,降價空間更大,可能進一步負面衝擊區域房價。

她評估,新房和二手房都面臨房價下跌的壓力,若她在換房時控制好差價,早換房應更有利。

袁小姐坦言,去年本來期待政府釋出刺激房市政策後能支撐房價,但房市半年來不見止跌,讓她賣房至今遲遲等不到買家。她觀察,上海房市的買氣已降溫許多,以前買新樓盤,常供不應求,還會觸發積分制度搶購或設買家資金門檻,如銀行凍資達百萬人民幣存款者,但現在買氣冷淡,開發商為吸引換屋者,還大方給予半年的緩衝期,以等他們脫手舊房。

袁小姐說,放開限購確讓換屋族心動,因他們的公積金仍能享有首套房貸款的優惠利率或較低的首付款,但政策效果也恐有限,因多數人趨於理性消費,除非有急迫需求,大多保持“能不動就不動”的觀望態度。

限購令解禁打臉習近平“房住不炒”

分析家說,限購令解禁釋出的更大樓市訊號是,習近平七年前定調的“房住不炒”方針恐已完全轉向。

習近平於2016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說法,自此成為各級政府在樓市調控的指導原則,也被視為中國廣義“打房”的起點。

在台北的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表示,習近平“房住不炒”政策充滿矛盾,因中國樓市已畸形發展多年,且以投機性或短期投資為大宗,因此打房過激的後果就是,投資人資金斷鍊,樓市泡沫快速破裂,更引發金融呆帳激增或房企倒閉潮,讓各地陷入爛尾樓的慘況。

吳瑟致告訴美國之音:“這個刺激方案(松綁限購令),確實打臉習近平,或者是在粉飾習近平當時提出這個房住不炒的概念。禁令的松綁著眼於解決這些爛尾樓的問題,但是問題是消費市場的疲軟,依舊沒辦法去刺激房地產有起死回生或是止血的作用。”

面對房市危機,中國官方曾收購部分爛尾樓,改作社會住宅或保障房,現則放寬限購令,鼓勵買房,盼為房企“清庫存”。不過,根據野村證券經濟學家陸挺的估算,中國爛尾樓高達2000萬戶,這麼大的量體要去化,難度很高。

但上海的袁小姐認為,習近平的房住不炒政策劍指的是投資客,而非有剛需的購屋者,雖然房價經投資客進場炒作後已漲至不合理的區間。她也樂觀解讀,放開限購可鼓勵外來人口在上海置產,並刺激房市買起,即便房市難回暖,房價或可因此趨於穩定。

放寬限購可拉抬屋市,但效果有限

同為一線城市的深圳早於2月7日就解除市民購屋的落戶年限,而非深圳戶籍者購屋的稅務保險年限也由5年降為3年,盼迎來成交高峰。

根據深圳市房地產仲介協會統計,二手房3月成交量隨即達5196套,月增116.6%,創3年高,應多為剛需群體積極入市。不過,根據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的數據顯示,深圳二手房4月的成交量略回落至4924套。

因議題敏感、不願具名的曹小姐6年前於深圳置產自住,她表示,房價近期慘跌,看不出有任何上漲跡象,因此以投資角度而言,她並不看好中國房市的前景。

曹小姐告訴美國之音:“政策對房市刺激沒有效果,房市是穩定下滑,房價之前炒到太高,大家都在等房價再降一波,反正沒房的還是買不起,有房的即使限購,也有別的方式去購買。”

曹小姐說,在深圳生根的外地人多有買房打算,但深圳官方自2023年底推售“人材房”後,房市買氣就疲軟許多。

人材房是官方住房保障體系的一環,讓符合資格的高精尖人才或本科以上學歷者可以優惠價格認購住房。例如在深圳,相較於一平米人民幣10萬元的商品房,人材房一平米約6萬元人民幣,即市價的六折。

在深圳的林小姐正在排隊認購“人材房”,雖然她對房市前景悲觀,但還是希望早日擁有自己的家。她透過書面回覆美國之音:“我不炒房,對房市談甚麼信心?倒是有信心房價會繼續跌。”

因議題敏感、不願具名的林小姐說,市場風向變了,以前限購是為壓抑投資客,但現在沒人買又鬆開,若鬆綁政策能讓房價繼續跌,是還沒買房的無殼族樂見的,也盼能縮小中國的貧富差距。

消費者對中國房市沒信心

在英國倫敦的潘西恩宏觀經濟譫詢公司資深中國經濟學家林浩波(Kelvin Lam)也同意,限購解禁代表習近平的「房住不炒」政策已告終。

他分析,中國松綁限購可釋放邊際購買力,擠壓出部分購屋需求,讓新屋房價可稍為穩定。但他說,當買家耗盡,中國房市很快又會再走下坡,因此,這些刺激方案只有短期效應,中國房市的大量庫存恐須至少兩到三年才能去化。

林浩波告訴美國之音:“中國房市的核心問題在需求,但更關鍵的前提是,由於房產開發商的負債,消費者們對投入房市失去信心,所以只要房企的負債、槓桿率仍居高不下或有問題,且時不時破產,一手市場就會受到衝擊,買家需求就會偏低。”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