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大變革(3): 走市場化的改革道路


李克強 (資料圖片)
李克強 (資料圖片)
9月,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出席大連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前,為英國金融時報上撰寫了題為“中國將繼續持續發展之路”的評論文章。他在這篇文章中勾畫出一幅中國政府的經濟改革藍圖,包括在保證經濟增長率不低於7.5%的前提下,通過城鎮化和加強服務業來調整中國的經濟結構,並推動在行政管理、金融、財務稅收和價格等方面的改革。

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cholars)基辛格中美研究所的公共政策專家吳均華表示,雖然改革的前景仍不明朗,但這總歸算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新政府上來以後就明確講,要發揮民營企業的作用,還有其他各方面。從方向上來講,我覺得應該是'萬事開頭難'嘛。應該是開了一個很好的頭。”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李克強任命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領導起草具體改革方案的工作小組。報導稱,劉鶴有15-20年的財政工作經歷,以支持市場化改革而聞名。

從目前已經公佈的一些改革措施來看,李克強的經濟團隊似乎希望把金融領域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先是中國人民銀行7月份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隨後中國國務院8月份宣布,具有金融改革試點意義的上海自由貿易區將於10月1日正式啟動。上海自貿區的政策亮點在於推動中國金融體系市場化的試點改革,包括逐步實現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匯率的自由浮動和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對外開放。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經濟學家黃育川(Yukon Huang)表示,對金融體系實行市場化改革將有助於再平衡經濟。他說:“我認為,改革金融體系,允許資本自由流入流出,我特別強調的是要放鬆資本流出中國,這對中國是有好處的。我認為應該放鬆利率和匯率管制。而中國目前已經具備了放鬆利率、匯率的條件。”

除金融改革以外,城鎮化一直是李克強經濟改革方案的核心。李克強的經濟團隊一直強調,城鎮化將可以拉動消費,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內需不足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失衡的一個原因,居民消費佔GDP的比例不到40%,甚至低於印度等其他發展中國家。

黃育川表示,改革戶籍制度是城鎮化的關鍵。 “戶籍改革是根本,因為目前中國的農民工不能同樣享受城鎮居民待遇,”他說,“正因為如此,他們不會像城鎮人口那樣消費。如果改革戶籍制度,消費就會增加。”

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資深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提出,新政府的改革方案要進一步明確農民的土地所有權。

“應該明確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當然,土地改革也是中國經濟改革的起始點。農村土地流失的問題很嚴重,城鄉收入差距懸殊,農民的權利被踐踏。這必須要得到改變。這是改革的基礎。在任何國家的當代發展中,農業都是基礎。” 史劍道說。

然而,任何一項改革措施都將遇到艱巨阻力。以上海自貿區為例,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這個被外界戲稱為“李克強的孩子”的改革試點項目曾遭到中國銀監會和證監會的公開反對。到目前為止,人們對上海自貿區的了解還仍然只是方向性的,無論是國務院還是上海市政府都沒有公佈有關政策的細節。

“中國改革的最大阻力主要是既得利益,“威爾遜中心的吳均華說,“其實從很久以前我們就一直在談這個問題。那麼,問題就是從我們開始談這個問題到現在,既得利益不僅沒有變小,而是越來越大。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基礎也越來越強,以至於李克強總理在上海自貿區這個問題上都不得不拍桌子。”

城鎮化和戶籍改革也將面臨重重阻力。中國現有2.6億農民工在城市務工。如果讓這些人享受城市人口同樣的醫療、教育等福利,那麼中國已經十分緊張的城市資源將更加緊張,債務累累的地方政府是否有能力負擔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是個疑問。

吳均華認為,中國領導人需要從整體戰略的角度去推動改革中遇到的困難和阻力,改革的成敗最終將取決於是否能夠從制度上有所突破。 “我們可以講政治、也可以講政府、也可以講制度。就是從制度上,你怎麼樣能夠保證這些很好的改革理念、經濟改革的理念付諸實踐。這個我覺得可能是今後中國經濟能否進入李克強總理說的中國奇蹟的'第二季'的關鍵。”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