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五公佈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1,低於50榮枯線,且是連續第5個月萎縮。在工廠難以斬獲新訂單的情況下,政策制定者在即將到來的「兩會」期間可能面臨推出進一步刺激措施的壓力。
中國官方公佈的2月製造業PMI為49.1,較上月降0.1個百分點;非製造業PMI為51.4%,較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2月份受到春節假日因素影響,製造業處於傳統生產淡季,加之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企業員工假期返鄉增多,企業生產經營受到較大影響,因此製造業市場活躍度整體下降。
趙慶河另外表示,受惠於春節假日等因素帶動,服務業擴張力道增強,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0%,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
恆生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對路透社表示,PMI在農曆新年期間通常會下降,但他同時指出,官方PMI的下降也是因為國外新訂單大幅萎縮所致。由於已開發市場經濟放緩以及國內供應鏈的轉移,海外需求減弱似乎是永久性的,而不是暫時的現象。
不過,財經媒體《財新》在同一天公佈的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則是微升50.9,並且是2021年下半年以來首次連續4個月位於擴張區間,顯示製造業景氣度持續提升。從財新製造業PMI各分項指數來看,2月製造業產出與需求都持續擴張。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財新中國製造業PMI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首次連續4個月高於榮枯線,顯示經濟總體回升向好,不過不利因素和不確定性仍然偏多。新訂單指數低於生產指數,生產和銷售端價格持續低迷,內外需仍不足;就業指數長期徘徊在榮枯線以下,企業增員擴產積極性不高,樂觀預期有待進一步夯實。
凱投宏觀經濟學家黃子淳向美聯社表示,對兩個PMI 進行平均來衡量行業狀況是有意義的。在此基礎上,整體製造業指數維持在50.0 不變,與上個月工廠活動保持穩定的情況一致。
中國在新冠疫情後令人失望的複甦引發了對其經濟模式基礎的懷疑,並引發了政策制定者需要考慮更大膽的改革以支撐長期成長的預期。過去一年,由於房地產危機、消費者減少支出、外國企業撤資、製造商爭奪買家,以及地方政府背負巨額債務負擔,中國一直在應對經濟成長低於預期的問題。
北京將在3月5日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重點討論提振經濟的財政措施,以期提振消費、投資並為股市注入更多信心。此外,北京也將在6日公佈2024年的成長目標,熟悉政策的人士預計北京將維持與去年類似的5%成長目標。
(此文參考了路透社、美聯社的報導)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