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深度參與”南中國海仲裁案


衛星圖像
衛星圖像
中國“深度參與”南中國海仲裁案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7:37 0:00

海牙國際仲裁法庭7月12日對中菲南中國海仲裁案作出裁決,中國自始至終宣稱堅持“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和不執行”的立場。不過,觀察人士指出,雖然中國沒有參與到法庭的內部,但是在場外,在外交和輿論界,中國卻是極為活躍,深度參與,在積極講述自己的南中國海故事。但是他們指出,中國的”魅力攻勢”卻不是那麼有效。

在歐美召開學術討論會

7月5日,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來到華盛頓出席由中國人民大學和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在會上,戴秉國說:“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結果出來也沒什麼了不起,不過是一張廢紙。”

這只是中國試圖講述自己的南中國海故事的一個最新努力而已。除了戴秉國外,中國的前外長李肇星以及中國駐美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劉為民6月份分別在亞洲協會和國家戰略研究所的美國分部等智庫發表演講,希望傳遞中國在南中國海方面的信息。李肇星批評美國想在南中國海“當頭兒”,而劉為民則表示,中國不會在主權和海洋權益方面讓步。

另外,中國在歐洲也在積極行動。6月26日,在聯合國國際法院所在地荷蘭海牙,中國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與荷蘭萊頓(Leiden)大學格勞秀斯國際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一場關於南中國海仲裁案的學術研討會。

據中國官方媒體的報導,來自中國、荷蘭、美國、意大利、英國、印度等地的20多名法律、外交界的學者和專家參加了這次閉門交流,而且與會專家們基本上支持中國的觀點:南中國海諸島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菲律賓南海仲裁案違反國際法原則。

總部設在日本的國際網絡雜誌《外交官》的主編香農· 蒂耶茲(Shannon Tiezzi)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這些努力可能有些太晚了。

“中國確實是很努力地想說服別人接受自己在這個案子上的立場,比如說,仲裁庭過度使用了自己的管轄權,以及這個案子並不合法等等,但是,在美國卻沒有什麼效果,因為很多法律學者都不接受中國的說法,很多人也已經做出了自己的判斷,畢竟這是個三年前的案子。”

她還說,中國的一些活動可能在中國媒體得到好評和支持,但是在美國和西方卻帶來了非常負面的效果,其中一個最好的例子是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在華盛頓的言論。

在外國主流報刊上發表意見文章和登廣告

5月到6月間,在南中國海仲裁案裁決公佈前夕,中國多位駐外大使通過駐在國主流媒體等渠道,就仲裁案密集發聲,闡述中方立場。

6月1日,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美國彭博社網站發表題為《如何彌合南海問題上的分歧》的署名文章。此前,中國駐美國使館發言人朱海權也曾就南中國海問題致函《華盛頓郵報》評論部,闡明中方關於南中國海問題的原則立場。

6月10日,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不要在南海玩火》的署名文章。劉曉明此前還接受了英國廣播公司的採訪。

5月21日,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在《法彙報》發表《南海爭端——法律還是政治?》的署名文章。

另外,中國駐新加坡、白俄羅斯、馬其頓、也門、科特迪瓦等19個國家的大使也都紛紛在駐在國的媒體上發表文章或是接受當地媒體的訪問,闡述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立場。

這些文章都有一些共同的觀點,比如,中國自古以來就對南中國海諸島擁有主權;中國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南中國海仲裁案合情合理;美國是仲裁案的背後指使等等。

不僅如此,中國學者也在歐美的報刊上發表文章,講述中國的立場。比較有名的是,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和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傅瑩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上聯合發表文章,“講述南中國海局勢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

另外,6月、7月間,中國還在《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購買整版廣告,闡述自己在南中國海的主張。

利用社交媒體

除了傳統媒體外,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宣傳攻勢還進入了社交媒體。中國官方的《人民日報》的YouTube頻道7月1日推出一系列10集的英語視頻,反映外國政治及外交人物對南中國海問題的看法。每一集圍繞一個觀點,而所有10個觀點基本上都與中國的立場一致。

在美國建立智庫

中國甚至效仿日本和南韓等亞洲鄰國,在美國建立智庫,希望影響美國的決策。

2014年11月,中美研究所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阿靈頓註冊成立,包括3名工作人員。雖然該研究所執行所長洪農說,他們的工作是研究海上問題和中美關係並就這些問題進行交流,他們不代表中國政府。但是,該智庫是政府下屬機構中國南海研究院的分支機構。中國南海研究院在宣傳中國的南中國海立場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不過,最新的一篇文章說,中美研究所除了開業那天請到了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發表演講後,其後的努力乏善可陳。在華盛頓的智庫圈一直默默無聞。

中國的外交攻勢

除了希望在“輿論戰”中獲得話語權外,中國也在積極開展“外交戰”,努力建立自己的支持者隊伍,說服其他國家相信海牙仲裁法庭無權就南中國海問題作出裁決。

7 月11日,在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近期又有很多國家公開表態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

他說,“僅僅以7月份為例,不到10天,除柬埔寨外,就有安哥拉、利比里亞、馬達加斯加、巴布亞新幾內亞、塞內加爾,這些國家表達了對中方南海立場的理解和支持。”陸慷說,這充分“證明了公道自在人心”,有些國家“很難再稱中國是所謂自我孤立”。美國國防部長卡特曾表示,因為南中國海問題,中國在建築“自我孤立的長城”。

中國從4月份開始就宣稱,自己在南中國海的立場得到俄羅斯、印度和柬埔寨等10多個國家的支持。根據鳳凰資訊的消息,這個數字目前已經擴展到66個。不過,中國的支持者都被指是“小國和窮國”,不夠分量,有些國家甚至都沒有海岸線。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