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法歐中巴黎峰會 分析:歐洲一致 北京難分化


法國總統馬克龍(左二)與歐盟委員會主席烏馮德萊恩(右)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三方會談後走出巴黎愛麗舍宮。 (2024年5月6日)
法國總統馬克龍(左二)與歐盟委員會主席烏馮德萊恩(右)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三方會談後走出巴黎愛麗舍宮。 (2024年5月6日)

正在法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6日上午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舉行三邊會談。對於巴黎高峰會的成效,中共黨媒《環球時報》早前發表社評稱,支持歐洲各國展現戰略自主,凸顯習近平此行分化歐洲的意味濃厚。但分析家說,歐洲在俄烏戰爭、中國電動車傾銷等經貿議題上立場漸趨一致,北京沒有見縫插針的空間,且中歐立場相左,也難有共識。

巴黎時間5月6日上午11時許,習近平抵達巴黎愛麗舍宮(Palais de l'Élysée),與馬克龍簡短握手合照後,隨即與早一步抵達的馮德萊恩展開三邊會談。這是習近平5年後再次出訪歐洲行程的第一站。

法歐中三邊會談馬克宏直言需解決“結構性困難”

路透社報導,巴黎峰會為閉門會議,僅開放媒體拍攝三人的開場白。馬克宏表示,歐中關係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需要解決結構性的難題,包括為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馬克龍說: “(歐洲)大陸的未來,非常明顯地取決於我們如何以更平衡的方式發展對華關係的能力。”

除了歐中貿易,馬克龍說,三邊巴黎會談也將聚焦俄烏戰事和中東局勢兩大危機。

習近平則表示,他將中歐關係視為中國外交政策的優先事項,雙方都應致力於維持夥伴關係。

習近平說:“中歐雙方應該堅持夥伴定位,堅持對話合作,加深戰略溝通,增進戰略互信,凝聚戰略共識,開展戰略協作。”

馮德萊恩則指出,中歐在和平與安全領域擁有共同利益,但此一關係如今受到貿易等相關議題的挑戰。

馮德萊恩說:“我們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可觀,每日貿易額達13億歐元,但此關係遭逢挑戰,例如,(中國)政府補貼引發的過剩產能、不平等的市場准入和過度依賴等問題。”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稱,巴黎主張對中國電動車的反傾銷調查採更強硬的立場,但柏林則希望謹慎以對。此外,法國盼中國施壓俄羅斯,停止侵略烏克蘭,但習近平除去年致電給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外,進展甚微。

根據法新社報導,三邊峰會落幕後,馬克龍當日下午將於榮軍院(L'hôtel des Invalides)為習近平舉行正式的歡迎儀式,隨後舉行雙邊會談及聯合記者會,晚間則安排國宴款待習近平夫婦。

對於巴黎峰會的成效,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亞洲計畫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俄關係和俄烏戰事是此次巴黎三方峰會的優先議題,其次才是歐中經貿關係。不過,他不認為巴黎峰會能談出什麼具體共識。

北京是越來越不穩定的勢力

在俄烏戰事上,正在台北進行研究的杜懋之說,歐洲的共識是,中國對俄羅斯的軍事和經貿奧援已削弱了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製裁,助長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但法國外交圈相當“務實”,不期待中俄結盟會生變,僅希望通過此次會談勸阻中國勿加大對俄羅斯的支持,因為他們擔心北京扮演的是一個越來越不穩定的勢力。

杜懋之說:“(法國)也會試圖說服習近平,希望中國(在俄烏戰事上)扮演建設性的角色,但與會代表們的心底都清楚的一個風險是,中國可能反其道而行。”

他說,巴黎峰會的成功取決於中國是否放慢對俄羅斯的支持,後續的觀察重點將是,習近平周三到訪此行第二站塞爾維亞後,會不會重申北約才是俄烏戰事的根源或做出任何反歐盟、反北約的聲明。

另外,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下週訪華時,習近平如何表態也將彰顯中俄的“鐵桿”盟友關係是否因巴黎峰會而受到制約。

杜懋之還說,法國外交圈這次很謹慎,不會讓習近平見縫插針,藉巴黎峰會來分化歐盟國家,因此,歐盟主席陪同馬克宏會晤習近平的安排擺明了就在告訴習近平,歐洲對俄烏斯戰事及中國產能過剩等經濟安全議題的立場一致,尤其法國不會在經貿議題上做出任何讓步。

杜懋之說,歐盟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醫療器材等產品正在進行反傾銷、反補貼等不公平競爭的調查,尤其針對中國制醫療器材,未來很可能極為罕見地祭出禁止輸入歐洲的製裁決定。此一禁令若出,對中國將影響巨大。再加上美國共和黨今年底若贏得總統大選,高度可能對中國祭出高關稅,屆時中國恐頓失歐美兩大出口市場。

杜懋之說:“中國也期待,法國能扮演角色,來弱化歐洲的經濟安全議程。但我不認為這有可能,因為法國也是推動此議程背後的主力。”

他說,北京更期待法國能展現戰略自主性,弱化歐美在對華政策上的一致性,但北京的期待恐落空。

中國盼歐戰略自主學者:為化解歐美“分而治之”

巴黎高峰會召開前,中共黨媒《環球時報》5月6日發表社評,題為《元首外交是中歐關係穩定之錨》。社評直言,中歐關係5年來歷經不少考驗,尤其美國將中國列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後,加大對歐洲的拉攏和利誘,如何保持“戰略自主”成為歐洲的重大考驗。

《環球時報》呼籲,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不受制於第三方。另外,在元首外交的戰略引領下,中歐應達成至少三種“戰略默契”,包括認清彼此不是對手、更不是敵人,而是可以彼此信賴的朋友和夥伴,並把各自的發展視為好消息而非壞消息,且全球議題上、搭建跨越地區與文明的新連結。

對此,在台中的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子立分析,中國官媒高呼支持歐洲展現戰略自主,實則希望裂解歐美間的合作,甚至裂解歐盟內部的抗中聲浪,最終將歐美“分而治之” ,讓部份歐洲國家轉而支持中國。但北京的盤算難度太高。

他說,法國的“戰略自主”思維始於二戰後,前總統戴高樂(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所提出的戴高樂主義(Gaullism),該主張強調法國的經濟、軍事和外交不可過度依附某個國家或群體,以免受制於人,這也是馬克龍去年4月訪華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所提出的立場:“歐洲必須表明,它絕不是美國的附庸”。

林子立告訴美國之音:“他(習近平)希望整個歐洲能夠支持中國,但事實上是非常困難的。馬克龍最近在烏克蘭戰爭上面走的更為鷹派(立場),這對於正在積極支持俄羅斯的中國而言是完全無法調和的,所以我覺得這就是宣傳口號。”

根據已公開的行程規劃,習近平在結束巴黎的首日行程後,馬克龍週二(5月7日)將安排習近平夫婦前往被他視為第二故鄉的比利牛斯山(Pyrenees)進行非公開的私人會談。對此,林子立說,週二的行程是馬克龍對習近平的“投桃報李”,因為馬克宏去年訪華時,習近平帶馬克龍到他的廣州故居品茶。

林子立分析,這類元首會晤可建立私人情誼,在外交上有一定的重要性,卻也有其局限性,例如俄烏戰爭初期,馬克宏高調出訪俄羅斯,但無助化解普京的野心,而目前歐中間涉及的俄烏戰爭及電動車傾銷等問題恐怕也非元首峰會就能迎刃而解。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