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報告稱中國非傳統安全威脅 達到關鍵時刻


中國氣候變化下﹐北京空氣污染嚴重。(2014年2月26日資料照片)
中國氣候變化下﹐北京空氣污染嚴重。(2014年2月26日資料照片)
二十一世紀,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中國,不僅面臨南中國海、東海有爭議主權的傳統安全問題,更要面對與發展伴生的氣候變化,複雜環境,經濟和人口等非傳統安全的挑戰和威脅。應對這些挑戰和威脅,不僅事關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關係到區域安全與和平。

華盛頓智庫“美國進步中心” 最近公佈的“中國:氣候變化,人口遷徙,以及非傳統安全威脅”報告說,中國過去35年與經濟轉型緊密聯繫的氣候變化,人口遷徙和社會政治衝突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10年到了關鍵時刻。這些相互交叉的動因導致內部動盪,以及中國周圍的區域不穩定。報告說,這些錯綜複雜國內危機的後果-可能蔓延至中國境外的危機-對區域安全,繁榮與和平構成挑戰。

美國高通公司政府事務資深分析師勞倫.里德(Lauren Reed)說,中國領導人、科研人員,以及廣大民眾充分認識到他們所面臨的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快速都市化等挑戰。中國2013年6月公佈的《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尤其是去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人口遷徙,農村都市化,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都提出應對這些挑戰的改革措施。不過,里德說,儘管她對中國的改革願望持樂觀態度,她擔心這些改革國策是否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里德說﹕“但是我不禁要問,他們會有機構間的協調嗎?他們是否掌握有關的技術?當地官僚是否制定了對企業的激勵辦法?他們是否有數據衡量體系,以及執行這些政策的實施和監管機制?

前歐盟駐華大使馬庫斯艾德雷爾(Markus Ederer)博士說,中國領導人充分了解氣候、環境安全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中國目前水資源、空氣和土壤等環境狀況的惡化,是對安全和國內穩定的威脅。中國當局面對的因環境問題而導致的社會問題,若不妥善解決,可能會危及政權的穩定。

艾德雷爾說﹕“環境問題一直是個能扭轉乾坤的因素。一些地方民眾大規模反對興建化工廠,核電站。民眾的反對聲和互聯網上的聲援,不斷蔓延。這種自發的運動今後可能會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中國的政治版圖。”

前英國氣候和能源安全特使、退役海軍少將莫里賽提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相互依存的世界,各國的經濟、能源等都高度一體化。這位倫敦大學學院科技工程和公共政策系戰略政策主任說,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承受著必須要應對這些挑戰的沉重壓力,因為這些國家陷入不穩定狀態,中國就是其中之一。

莫里賽提說﹕“如果在平衡機會與威脅中應付不當,不僅會影響中國、亞太地區,而是我們大家,無論是在美國,歐洲還是其他地方。”

他說,作為中國發展中的利益攸關者,歐洲有必要幫助中國面對這些挑戰,通過與中國舉行有關可持續都市化伙伴關係,以及創新等對話,幫助中國解決其中一些問題。

中國當局承認,改革多年來一直墨守的片面強調經濟增長,忽視了發展給人類、社會和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無法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增長。中國主管經濟的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日前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環境監測總站調研時表示,要堅持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堅持保護優先,在保護中發展,堅決向污染宣戰,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推進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的綠色轉型。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