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擔心中國人權走向 西方國家罕見聯合發聲


中國最高層領導人
中國最高層領導人
擔心中國走向西方國家罕見聯手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4:46 0:00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說,除了兩個星期前美國和其他11個國家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中國的人權狀況之外,西方國家還在其他場合多次聯合發聲。《華郵》的觀點認為,這是西方國家出於對中國人權惡化和未來走向的擔憂而在外交上做出的巨大轉變。有分析人士認為,在改善中國人權的問題上,聯合行動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華盛頓郵報》3月23日的一篇報導說,過去兩個多月來,美國、歐洲國家、加拿大和日本發表了一系列措辭強烈的公開和非公開的聯合聲明,對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的未來走向表達深切擔憂。

報導援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外交官的話說:“西方國家更團結了。我們擔心中國轉錯方向。”

兩個星期前,美國和日本、澳大利亞、英國、德國、荷蘭、瑞典、挪威、丹麥、芬蘭、愛爾蘭和冰島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公開發表聯合聲明,批評中國鎮壓活動人士和維權律師,並表示,中國的“法外行動無法令人接受”。

《華郵》的報導說,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西方國家還從未在外交上對中國未來的走向表示過這般關切。在此之前,英國等國都不願過多討論中國的人權議題。但是這一次,這些國家展現出罕見的憂慮和統一,就中國的人權和法治問題聯合發聲。

人權觀察中國部主任索菲·理查森對美國之音說,各國採取聯合行動不僅僅是對中國人權的惡化感到越來越多的擔憂。

她說:“我認為他們也漸漸認識到,如果他們在公開和非公開場合都共同發聲的話,他們的力量就會更強,他們的擔憂也會更受到北京的重視。”

《華郵》的報導指出,早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聯合聲明之前,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及其他國家的駐華大使在2月25日就已聯合致函中國公安部部長郭聲琨,表達了他們對中國法治和人權日益增加的擔憂。不過外交人士對這份報紙表示,中國方面還沒有對此做出正式回應。

《華郵》看到了這份之前沒有報導的信函的內容,其中對中國抓捕民間活動人士、人權律師和勞動權益活動人士以及一系列的電視“認罪”表示不滿。

報導援引另一位外交官的話說:“我們感到挫敗,因為我們覺得我們單獨提出關切的時候,中國不予回應。所以我們認為有必要建立統一陣線,通過聯合行動來引起中國的關注。

路透社早前也報導說,據消息人士說,美國、德國、加拿大和日本的大使在1月27日聯名致函郭聲琨,而歐盟駐華代表團團長史偉(Hans Dietmar Schweisgut)在隔天也發出了一封信函。這兩封信函都表達了對新《反恐怖主義法》、《網絡安全法》草案和《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草案的關切。

《華郵》的報導認為,這是幾個月間發生的一個巨大外交轉變:12月,只有美國、加拿大和德國這幾個主要大國在中國的人權問題上立場強硬,但是如今,不太批評中國人權的英國等國也願意在聯合聲明上簽字。

索菲·理查森認為,英國態度的轉變或許與擁有英國國籍的香港書商李波的失踪有關。

她說:“我認為,如果一國隨意拘押另一國的公民,而又說兩國關係處於'黃金時代',要英國繼續持有這樣的看法是越來越難了。”

中國對西方的指責進行了強烈反駁。中國常駐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代表傅聰指責美國自己的人權狀況也很糟糕。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在針對12國聯合聲明發表的社評中說,西方“把人權從人類的公益性議題變成它們的地緣政治工具”,只關注“狹義的'人權'”,“而對中國基礎性的、也為黎明百姓最在意的人權領域改善則漠不關心”。

《華郵》的報導認為,西方國家這些聯合聲明是否會產生影響還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人權觀察的理查森說,李波最終得以返回香港以及張凱律師的獲釋不一定就是國際間這些強烈呼聲的結果,但是國際社會這類公開協調的行動會對中國政府產生作用。

她說:“我認為,很明顯,每當國際社會提高了侵犯人權的代價,我們看到,北京的表現就會不一樣,甚至是好一點。我們確實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類公開的協調行動。”

她表示,看到這些政府重視人權議題並且採取有效的策略,是振奮人心的。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