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阿根廷與中國戰略合作關係陷入困境


資料照片: 阿根廷新任總統哈維爾·米萊
資料照片: 阿根廷新任總統哈維爾·米萊

阿根廷新任總統哈維爾·米萊就職後,中國與南美洲主要戰略夥伴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米萊出席上週的「世界經濟論壇」時與中國總理李強擦身而過,目前正在訪問巴西的中國外長王毅對阿根廷更是過門而不入。

去年競選時承諾要斷絕與北京關係的米萊在達沃斯發言時抨擊社會主義與集體經濟是全球貧困的主要原因。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中阿兩國關係確實正徘徊在十字路口。

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在競選期間就表示,他不會與「共產主義國家」建立聯繫,還特別點名中國和巴西這兩個阿根廷最主要的貿易夥伴。 米萊說他將優先考慮與美國、以色列和「西方民主國家」結盟。

這一公開表態的直接後果是北京凍結了與上屆阿爾韋托·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政府所達成協議65億人民幣與阿根廷比索的貨幣互換協議,以使阿根廷政府有能力償還積欠“國際貨幣 基金組織」(IMF)的債務。 雖然中方並未證實也未否認此一舉措。

米萊就職5日後,獲得拉丁美洲開發銀行(CAF)9.13億美元短期貸款,緩解償債壓力。 米萊也單方停止有關購買中國戰鬥機的談判,轉而尋求從丹麥購買二手的美國F-16戰機。

新政府也拒絕了中國主導的「金磚五國」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對阿根廷的入會邀請,擱置加入該集團在上海成立的「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 計劃。

雖然米萊隨後透過信件要求中國重新啟動貨幣互換,幾天後又派出駐加勒比島國外交官出任駐華大使,換下了70年代被放逐到古巴的阿根廷共產黨領導之子的職位。 北京也立即接受了新大使的任命,兩國關係似乎又有所轉圜。

就在兩國關係陰晴不定之際,卻傳出米萊的「先鋒自由黨」(La Libertad Avanza)立法議員和官員進出台灣代表處的消息。 加上外交部長戴安娜·蒙迪諾(Diana Mondino)與台灣代表舉行會晤,再次激起了北京的憤怒,中國外交部隨即表示,台灣問題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紅線。

第二天,蒙迪諾外長應約與中國駐阿根廷大使王偉進行了會晤,這是兩國在米萊就職後緊張局勢升級數週之後的首次外交接觸。

隨後,阿根廷外交部發布新聞稿稱,中國表示將繼續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資助阿根廷的基礎建設。 新聞稿還回應了有關外長與台灣駐阿根廷商務文化辦事處代表謝妙宏會晤的消息是「毫無根據的報道」。

新聞稿重申了兩國之間持久的「友誼紐帶」。 此外,它還重申支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灣獨立主張。

台阿交流合作契機

1 月2日,阿根廷「台灣僑民聯合會」循傳統舉辦慶祝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暨元旦升旗典禮,謝赫致詞時表示,面對剛在去年12月上台的阿根廷新政府,將在台阿雙方共享的 民主自由基礎上,積極尋求在各領域交流與合作的機會。

米萊就職7週後,破例僅由外交、財政、國際經濟等3位部長陪同搭乘民航機前往瑞士,隔天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表演說。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也率領一個包括十馀名正副部長的150人龐大代表團出席。

在阿中兩國關係敏感時刻,他們之間是否舉行正式會晤,並受到媒體關注。 阿根廷當地輿論顯示,無論米萊或部長與中方的會晤甚或會場外“巧遇”,都將對阿根廷與中國關係的未來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米萊呼籲拒絕社會主義 中國躺槍

米萊1月18日在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的講話,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並將其與「集體主義模式」進行了對比。

米萊聲稱“西方正處於危險之中”,因為“社會主義思想”在各國蔓延,而各國領導人卻“拋棄了自由思想”,轉而奉行不同版本的“集體主義”。 米萊呼籲各國拒絕社會主義,擁抱「自由企業資本主義」以消除全球的飢餓和貧窮。

他抨擊說社會正義是一種不公正的思想,因為它是暴力的。 「社會主義是一種貧窮的現象,它在每個嘗試過的國家的經濟、社會和文化上都失敗了。」「資本主義和自由企業是我們在這個星球上消除飢餓和貧窮的唯一工具。 」

米萊的這場頗具震撼性的講話,無異重申了他在競選期間強調不與共產國家維持關係的立場,並張開雙手邀請西方資本前往投資。 中國競爭對手印度與阿根廷隨後簽署了合作開採鋰礦的協議,挑戰目前中國壟斷阿根廷鋰礦的優勢。

拜登政府支持阿根廷經濟穩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琳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達沃斯與米萊會晤後,在社交網站“X”上發文說,他們討論了“阿根廷深刻的經濟和 社會挑戰,以及為降低高達200%的通貨膨脹、促進私營部門主導的增長,以及利用稀缺的公共資金幫助最弱勢人群而採取的果斷措施。”

格奧爾基耶娃在會議上告訴米萊:“你的速度很快,這很重要。”米萊回答說:“我會信守所做的承諾!”

在會晤前幾小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Mathew Miller)對阿根廷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討論紓困計劃給予了關鍵支持,該計劃是支持阿根廷實現經濟穩定和繁榮的重要工具。

1月10日,阿根廷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就該國440億美元紓困計畫的第7次審查達成了協議。 該組織10日晚間的聲明宣布,將向米萊政府提供47億美元的貸款,這比最初預計的33 億美元要多,將用於償還1月底及4月到期的28億美元債務 。

該組織董事會即將在華盛頓召開會議,預期將為阿根廷提出的440億美元紓困計劃開綠燈。

美國之音記者向阿根廷總統府發言人曼努埃爾·阿多尼(Manuel Adorni)求證米萊總統及隨行部長們是否曾與李強總理或其訪團成員進行過正式、非正式或非公開會談 ,但截至發稿時仍未回覆。

有鑑於中國是阿根廷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觀察家對米萊的對華立場表示擔憂。 當地企業界呼籲米萊正視一旦中國大幅削減由阿根廷進口,可能導致大量失業後果。

北京稍早時宣布對 143 種阿根廷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大幅削減和延長關稅,因此一旦走向貿易制裁,阿根廷的利益是否會受到影響仍存在不確定性。

針對阿根廷與中國兩個戰略夥伴關係出現的亂流,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蘇彥斌在美國之音的訪談中說:「米萊政府和北京關係的可能走向在近期來看,應該只會 在表面上從 '互動熱絡' 轉而 '君子之交',而實際上兩國關係大致維持不變。”

「為了確保能從中國取得經援的機會,米萊政府在面對中國與台灣關係的爭議,仍維持先前政府的立場。綜合而言,由於阿根廷經濟上的困窘,米萊政府短期內不大 可能與中國完全決裂;而即使米萊想加強親美路線,但這是否代表台灣就此可與阿根廷加強實質關係,仍存在不少變數。”

針對兩國領導人未能在重要的國際場合會面,「巴西中國觀察」(Observa Da China de Brasil)常駐研究員賈斯達(Gustavo Cardozo)告訴美國之音:「米萊與李強在達沃斯 擦身而過,這可能對阿根廷產生重大影響。從外交角度看,這種缺乏接觸的情況可能會阻礙當前分歧的解決,並影響在經濟和貿易問題上的合作。”

「在經濟方面,缺乏對話可能會對貿易協定和投資產生影響,從而影響經濟機會和投資者的信心。如果不利用這一機會,還可能導致與北京結盟的新興經濟體在國際上產生負面看法 ,從而影響阿根廷在全球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

賈斯達認為,有關阿根廷外交部長與台灣代表的會晤傳聞,一旦證實,將會產生重大影響。 這項行動可能引發中國的貿易報復,影響阿根廷的出口並造成經濟領域的緊張局勢。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