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EPI報告稱 美中貿易逆差令美失去數百萬工作


經濟政策研究所10月23日發佈有關美中貿易逆差對美國就業影響的報告。(網絡截圖)
經濟政策研究所10月23日發佈有關美中貿易逆差對美國就業影響的報告。(網絡截圖)
EPI報告稱 美中貿易逆差令美失去數百萬工作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4:33 0:00

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PI﹐10月23日發佈一份報告,指稱美中兩國從2001年至2017年不斷增長的貿易逆差使美國流失了340萬個就業崗位。其中有將近四分之三都集中在製造業。

此外,報告中提到,美中貿易逆差導致的就業流失已經遍及全美50個州以及每一個國會選區,根據工作崗位流失的數量看,五個受到美中貿易逆差最大影響的是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紐約州、伊利諾伊州和賓夕法尼亞州。

對於報告中提到的美中貿易逆差使美國數百萬工作機會流失的說法,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貿易金融專業副教授陳朝暉介紹說,經濟學界目前對這一問題主要有兩種觀點。

陳教授介紹說,其中一種觀點就是像這份報告中所提到的美中貿易逆差導致就業機會流失。

他說:“就像這個EPI的說法,它說就是因為美中貿易戰、貿易赤字所以工作就到中國去了。”

陳教授認為這種觀點的言下之意就是一旦貿易逆差的問題得到解決,美國民眾的工作機會就會回來了。

陳教授介紹說,另外一種觀點,是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為代表的有關全球化的觀點。

陳教授說: “我先給你說個最簡單的原因,假如說中國和美國沒有貿易赤字,假如說中國和美國不做生意了,那麼這些工作會回來嗎?答案也是不會的。為甚麼呢?因為這些工作不可能留在美國了。它還是會到其他國家去的。它到不了中國也會到馬來西亞,它會到越南,就是說中國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對中國的貿易赤字不是最關鍵的原因,而恰恰是全球化的原因。”

陳教授認為,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一些發達國家中從事相關產業的工人的競爭力可能不復存在。

此外他還認為,除了全球化的因素外,技術的發展則可能是更具深遠影響的一個因素。

他說:“第二個因素就是科技發展導致機器人化和人工智能化,這些就可以替代這些低端(產業)的員工,這個問題實際上我認為可能是對以後更嚴重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報告稱通常被認為是美國具有競爭優勢的高端科技產品領域的貿易目前已經被中國佔據主導地位。報告中提及的高端科技產品領域包括電腦與電子產品部件、生物科技、生命科學、航空航天以及核技術。報告稱,僅在2017年一年,美國與中國在高端科技產品領域的貿易逆差就達1354億美元,已經占到美中兩國當年商品貿易逆差的百分之36.1%,而美國2017年在這一領域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順差僅為245億美元。

陳朝暉教授認為,這些數字不能說明美國在這一領域競爭力缺失。

他說: “為甚麼呢?因為它的產品設計和知識產權還是牢牢掌握在美國人手裡。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叫做'贏者通吃'。就是你一旦有知識產權的話,你可以花很少的投資就能賺很大的錢。就拿Apple蘋果公司的'IPhone'作例子,它儘管產品很大部分的生產是在全球,組裝是在中國,但是它的利潤,絕大部分、百分之90以上的利潤實際上都是到了美國。所以你看蘋果的市值會這麼高,也就是這個道理。”

這份報告還提到對鋼鐵、鋁製品以及其它資本密集型產品的進口劇增也危及了數十萬美國人就業。報告還指稱,不斷增大的貿易逆差還影響了美國所有沒有大學學位的工作者的薪資水平。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