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六四”25 週年 兩岸三地公民運動前景


香港多個宗教團體舉辦六四25週年研討會,探討兩岸三地公民運動的前景 (美國之音特約記者湯惠芸拍攝)
香港多個宗教團體舉辦六四25週年研討會,探討兩岸三地公民運動的前景 (美國之音特約記者湯惠芸拍攝)
“六四”25 週年 兩岸三地公民運動前景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44 0:00
下載
香港多個宗教團體最近合辦研討會,探討六四事件25週年,兩岸三地公民運動的前景。有時事評論員表示,每年香港維園悼念六四的燭光,是代表港人身份認同;另有時事評論員表示,中國公民運動短期內不會有突破性發展,主要視乎中國經濟何時衰退。

歷經25年,六四事件仍未平反,香港多個宗教團體最近合辦「兩岸三地公民運動的發展」研討會,探討當年北京大學生發起八九民主運動、今日的台灣大學生發起反服貿佔領立法院的太陽花學運、以及香港正在推動的佔領中環爭取真普選運動。

時事評論員潘小濤在研討會上表示,1980年代中國社會運動的黃金時期,其實缺乏文化等各方面的基礎,像沙灘上的堡壘很容易消失,不過,六四死難者家屬等群體,雖然他們25年來無法向外發聲,並且受到當局嚴厲壓制,但他們的意志仍然非常堅定。
時事評論員潘小濤表示,中國公民運動短期內不會有突破性發展 (美國之音特約記者湯惠芸拍攝)
時事評論員潘小濤表示,中國公民運動短期內不會有突破性發展 (美國之音特約記者湯惠芸拍攝)
潘小濤表示,六四精英份子及家屬的覺醒,未能帶動中國一般民眾的公民覺醒,因為多年來中共的宣傳手法非常高明,利用「五毛」,即是收取當局報酬的網絡評論員,在互聯網等不同領域製造輿論,沖淡異見人士的聲音。

潘小濤說:五毛如何厲害呢,他不是說歪理,他是用你的語言、說你的東西,然後更加荒謬。明白我的意思嗎﹖即是他沖淡你的言論,甚至將你討論的焦點放開、模糊了焦點,這樣對本來已經資訊封閉,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傳統,在重新出發的過程當中人們經常被擾亂的時候,他們就會懷疑是不是真的,當一些言論如此荒謬的時候,他就不斷懷疑是不是真的,當你接觸多這類資訊的時候,就覺得算了,即是寧願不聽、不理了。

潘小濤表示,近年中國知識份子帶動公民權利的覺醒,這些覺醒不一定在政治權利,還包括清新空氣、社會治安等,不過中共有足夠的維穩資源,打擊有能力集合社會力量的知識份子,防止出現有能力威脅中共政權的組織。

潘小濤說:它(中共)怕更多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它不招攬這麼多權力的話,很快被人推倒,甚至現在的政治及社會、經濟形勢,我相信是他們自己能夠評估到,是比他們想像中差很多,特別是經濟、房地產等等。所以我認為它一方面需要很多資源,另一方面它確實用了很多資源來打壓一些對它不利的勢力,包括公民運動也好、其他的甚至宗教活動,有甚麼理由連自己官方認可的教堂都要拆呢﹖

潘小濤表示,目前中國公民運動的發展仍然相當悲觀,好像看不到曙光,但樂觀的是,估計中共的資源總有用盡的時候,尤其是中國經濟衰退,可能就是中國公民運動崛起的時機。不過,潘小濤估計,中國經濟衰退不會在短期內出現,中國公民運動不會有突變。

潘小濤說:所以現在是一個叫潛藏期也好、叫保存實力也好,我覺得是重要的。

前香港民主黨智囊、曾擔任前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中央政策組顧問的時事評論員劉細良在研討會表示,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港人接受英國殖民統治超過150年,發展出一套與中國大陸不同的文化及價值觀,他認為,港人爭取2017年有真普選,也是反映港人是否接受中國模式的管治,如果港人不接受的話,估計近年中港矛盾的衝突會持續下去。
時事評論員劉細良表示,每年香港維園悼念六四的燭光,是代表港人身份認同 (美國之音特約記者湯惠芸拍攝)
時事評論員劉細良表示,每年香港維園悼念六四的燭光,是代表港人身份認同 (美國之音特約記者湯惠芸拍攝)
劉細良說:2017年普選,其實誰人不知道那個提名委員會,根本不是一個我們所講的一個符合普選原則的要求,誰都知道、不過大家假裝不知,問題是最終你接不接受中國模式,如果你接受中國另一套模式,對民主的定義就有另外一套,然後跟著它(中國)說,如果你接受的話,會給你多些,但前提是人心要回歸,要選出我意屬的候選人。你願不願意進入這個模式裡面,不單只是2017,包括整個香港,我們願不願意成為中國夢、國家崛起裡面其中一個城市的角色﹖

劉細良表示,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之後,香港的公民運動有一定的成就,雖然近年泛民主派有很多紛爭,最近佔領中環是手段還是目的、激進還是溫和,有很多的爭拗,但是也成為中國國家重建的一部份,賦予新的價值,而每年六四維園悼念的燭光,其實是代表港人身份認同。

劉細良說:為何回歸(主權移交)之後,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的低潮,然後在(六四)20週年之後,突然間這5年來其實六四燭光晚會都是持續地多人參與,相對比頭十年,我覺得正正是香港人體會到這件事,他說不出來、其實他的心是知道的,那個維園的燭光其實是香港人的身份,這個香港人的身份,在殖民地時代我們沒有一個著力點,因為你的對手不是一個鎮壓性的政權,它不會有維穩辦去打壓,你在家裡悼念它不會去抓你,這個是英國人管治有技巧。

劉細良表示,主權移交之後,港人面對中共政權,而維園的燭光代表在中國領土裡面,公開的表達港人對於六四事件仍然堅持,要追究責任及平反,而香港公民運動的力量,相信也影響到中國大陸,就像當年在香港讀書的孫中山,領導中國的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

劉細良說:你見到在江門市有個核廢料廠,都還未拍板已經有幾萬人上去包圍江門市政府,你說香港人是不是對大陸這些居民運動、群眾運動沒有影響﹖我覺得不是,是有的,其實我們就是他們的模範。

1980年代末期在台灣留學的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助理教授陳允中在研討會上表示,台灣反服貿太陽花學運其實經過一年的蘊釀,才有3月18日展開的佔領立法院行動,就像前年香港的反國教運動,其實是2011年已經成立學民思潮,反對當局推行洗腦國民教育。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助理教授陳允中表示,香港短期內未有佔領中環爭取真普選的行動時機 (美國之音特約記者湯惠芸拍攝)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助理教授陳允中表示,香港短期內未有佔領中環爭取真普選的行動時機 (美國之音特約記者湯惠芸拍攝)
陳允中認為,香港短期內未有佔領中環爭取真普選的行動時機,除非港府突然宣佈採納極度保守的政改方案。

陳允中說:所以我對提早佔中、或者佔中預演、練習,給政府壓力已經可以,但是不是現在就可以造成很大衝擊,其實不是很大信心,從這兩個運動比較。

陳允中表示,對香港公民運動的發展有信心,只要港人仍然願意參加悼念六四活動、願意自發支持佔中運動,相信可以消除悲觀的情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