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香港本土派團體與學者論人口政策的爭議


香港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左三)與多個本土派團體召開聯合記者會,批評施政報告的人口政策大方向是「人口換血」(照片由范國威提供)
香港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左三)與多個本土派團體召開聯合記者會,批評施政報告的人口政策大方向是「人口換血」(照片由范國威提供)
香港本土派團體與學者論人口政策的爭議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4:34 0:00

香港特首梁振英最近發表施政報告,提出放寬中國大陸人才留港工作等人口政策。多個本土派團體召開記者會表示,施政報告的人口政策大方向是「人口換血」,以中國大陸新移民「溝淡」香港人口。有學者發表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中港矛盾、政治爭拗加劇以及香港逐漸「大陸化」,令部份在香港工作的北京人減少留港發展意欲。

香港特首梁振英最近發表施政報告,提出放寬中國大陸人才留港工作等人口政策 (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香港特首梁振英最近發表施政報告,提出放寬中國大陸人才留港工作等人口政策 (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香港特首梁振英最近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吸引外來人才的人口政策,包括放寬中國大陸人才留港計劃,香港傳媒最近引述港府初擬的中國大陸人才輸入清單,可能涵蓋超過100個行業,包括社工、律師、會計、牙醫及教師等,引起各界關注。

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以及人口政策關注組等多個香港本土派團體,最近聯合召開記者會,批評施政報告的人口政策大方向是「人口換血」,以中國大陸新移民「溝淡」香港人口。

關注團體在新聞稿指出,堅決反對放寬各項輸入中國大陸人才計劃,擔心報道提到的人才清單屬實,會降低各行業的專業水準,而且中國大陸相關資歷要求及專業試有所不同,可能未能達到香港專業水準。

范國威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梁振英上任以來多次發言鼓勵香港年輕人「北上」到中國發展,但是在今年施政報告的人口政策,卻提出輸入中國專才計劃,范國威認為,香港主權移交以來港府的施政不斷「赤化、大陸化」,幾年前有「雙非」孕婦來港產子,與香港家長爭床位、學位;無限制的自由行、一簽多行政策,衍生水貨客問題,與香港媽媽爭奶粉;如果大量輸入中國專才,將會直接與香港人「搶飯碗」。

范國威說:這些是滋事體大,因為這是跨階層也是跨職業範疇,是影響數以十萬計香港人的就業機會,會不會面對在嚴重的中港矛盾之下,搶完奶粉、床位、學位之後,現在連飯碗都會搶。

范國威表示,雖然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等官員,最近否認香港傳媒引述的輸入中國大陸人才清單,不過,范國威認為「空穴來風必有因」,可能是港府向某部份傳媒「放風」測試水溫後,引起社會反彈才否認。

范國威引述立法會秘書處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香港年輕人就業有向下流動的趨勢,15至24歲香港青年人從事服務及銷售工作的比例,由2001年的24%上升10個百分點至34%,而同一時期,香港青年人擔任經理或者專業人士的比例,由2001年的超過21.4%,微升1.5個百分點至22.9%。

范國威說:你就會知道現在為何港府放任自由行政策,原來就是想將香港人推去服務業,不是培訓他們做專業人才,但是同一時間就放寬專才的入口,你就會預視,如果向這個方向發展的話,在多年之後,香港的專才就會由外地人、非本地人擔任,香港人不單工資受壓,我們也少了專才,大幅傾斜向服務性行業,這個絕對是、我覺得是很壞的發展方向。

范國威並表示,香港很多時事評論員已經提及,主權移交後中國在香港進行的殖民政策,與清朝將大量漢人移居到新疆、西藏類似,也激起本土思潮的反彈。

范國威說:就好像當年大量將漢人移居到西藏、新疆,做成左右當地民意,也是攤薄當地資源,最後達致歸順、人心回歸,又或者消除當地的政治反對力量的、我覺得是很惡劣的手法。所以你才會看到近年為何會有一些本土思潮的興起,甚至乎會有年輕人,例如香港大學的《學苑》那樣,去觸及港獨的學術探討空間。

范國威表示,香港多個本土派團體初步構思訂立《本土約章》,將會舉辦座談會等活動,邀請不同團體參與討論,希望蘊釀更多的共識,讓不同界別的人士參與本土運動及釐訂《本土約章》,在不同範疇去抗拒港府大陸化的政策,捍衛本土港人的權益。

為了解北京、香港、倫敦三地的年輕人,在良好的教育背景下,在年輕的階段為何捨棄自己的出生地,到其他地方工作,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與英國倫敦大學合作,訪問62名年齡23歲至39歲的年輕人,包括12名移居北京俗稱「北漂」的港人、10名在港工作俗稱「港漂」的中國大陸專才,以及10名由倫敦來港工作的精英,受訪者平均移居當地5至6年,花超過一年時間研究和分析他們留港或者返港工作的意欲,負責研究的學者最近發表初步研究結果。

負責研究的學者之一、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何榮宗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來香港工作的北京年輕人,他們主要由教育這個階梯,進入工作階段,他們認為香港在這方面相當吸引。何榮宗表示,一位受訪的北京來港工作的女子,她在中國的高考成績是中上,她覺得如果留在北京讀大學,就算進入清華、北大等名校,都不能讀自己喜愛的學科,以她在中國的高考成績,報讀任何一間香港的大學都可以拿到獎學金,於是她來到香港城市大學就讀。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何榮宗表示,中港矛盾及政治爭拗加劇,影響中國大陸人才留港工作意欲 (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何榮宗表示,中港矛盾及政治爭拗加劇,影響中國大陸人才留港工作意欲 (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何榮宗表示,這位北京女學生在香港城市大學修讀金融系,由於該學科是純英語教學,就讀4年大學畢業後,學位受到國際認可,這位北京女學生在香港一間美國財務公司找到分析員的工作。何榮宗表示,接受訪問時,這位北京女子在香港工作一年多,工資不算太高,但對未來前景充滿希望。

何榮宗說:第一她再過一年多,她可能成為香港居民,可以考慮是否成為香港公民,她也可以考慮有這樣的學歷、經驗,她也可以考慮到美國讀書,或者再找一間名校讀書,這間公司在世界各地也有很多分公司,她也可以申請到這間公司其他分公司工作,或者她也可以回到北京,因為她這個學歷屬於「海歸」,也在美國公司工作過,她覺得每個可行,儘管她現在的生活水平不是太高,她整個人充滿希望。我想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為何國內(大陸)、北京這麼北,與香港文化差異這麼大,都吸引不少年輕人來香港,通過讀書進入就業,作為踏腳石,令他們增加很多未來發展的機會。

何榮宗表示,國際化是香港吸引中國大陸專才的主要原因,不過,研究顯示,7名受訪「港漂」拒絕長遠留港定居,主要原因是香港房屋擠迫、中港矛盾以及政治爭拗加劇,而且來港後難以融入社會。

一位來自北京化名陳小姐的受訪港漂居港快滿7年,她表示,香港過去幾年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中國經濟發展短期內將超越香港,對於將要決定是否放棄北京戶籍,換取一張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感到猶豫。陳小姐坦言,因為水貨客搶貴日用品、大陸自由行旅客在公眾地方大聲講話或堵塞主要通道,令操普通話、來港工作的中國大陸專才,無辜成為中港矛盾受害者,她表示,平日問路或購買日用品,不時遭到港人白眼。

何榮宗並表示,有兩位年紀較大、超過30歲的受訪港漂,她們主要因為丈夫是香港人所以來香港工作,她們認為,一國兩制和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如果香港政治環境變成中國大陸那樣,她們會考慮離開香港。

何榮宗說:她們可能祖上有很多還是與文革那些所謂國內(大陸)的一些動亂的經驗比較近一些,她們與她們的父母聽到這些的時候,其實對於政治氣氛,其實特別敏感,特別敏感過剛剛我提及那些純粹來香港讀大學,然後來香港工作那一群,特別10位受訪者中有這兩位都是這樣的情況,年紀較大、因為婚姻關係來香港,她們都會表露這樣的意思,反正她們的丈夫都是有海外護照的,對於她們來說,如果香港、儘管她們不是在香港住得特別如意,因為她們都比較難融入香港的生活,但是她們不約而同講到,如果香港變成另一個的北京、上海這樣的政治氣氛,沒有了自由,不是太著重人權的時候,她們會考慮離開。

對於有立法會議員及多個香港本土團體認為,特首梁振英今年施政報告的人口政策大方向是「人口換血」,以中國大陸新移民「溝淡」香港人口,何榮宗不認同這樣的看法,他舉例在簽證上給中國大陸學生來香港讀書之後,一年內找工作可以免簽證的措施,現在可能放寬到兩年,這些政策同時適用在其他國家來香港讀書的學生。

何榮宗說:任何國際都市倫敦、紐約都是很吸引人才的,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再看它(施政報告)吸引海外人才這方面,其實第一條是希望香港移民的二代返回香港,我覺得從姿態上不是找大陸人,所以我不覺得從條文的寫法上是一種「中國化」的問題。

何榮宗表示,根據他們的研究統計,來香港讀大學的中國大陸學生,過去十多年來有持續上升的趨勢,由2001年的1034人,增加至2012年的1萬6千多人,而留港工作的中國大陸畢業生,大概不超過三成,港府的智庫可能會考慮如何吸引更多中國大陸畢業生留港工作,不過,何榮宗認為,無必要增加中國專才留港,反而他們回到中國或者可以宣傳香港自由、人權等核心價值。

何榮宗說:現在香港的年輕人說沒有向上流動,現在還說延長退休年齡,向上又流動不了,又多了這麼多國內(大陸)來的勤力的年輕人跟他們搶飯碗,又說住屋問題,這些人國內留港多了,會不會跟他們爭住屋。你明白嗎,我覺得不需要特別強求數字本身,如果他們接受到一些香港的價值,香港的核心價值,譬如說我們自由、人權、相對民主,譬如他們學習到這些東西,最好他們可以返回祖國(中國),去告訴他們,香港原來可以這樣生活的,又有這麼都市化的城市,又有大自然的地方,又有自由的空氣,其實對香港是好,他們回到大陸或者去到外國,幫我們宣傳香港,原來這麼好的城市,是不是對香港都是好的呢﹖

何榮宗建議,港府多開辦廣東話課程,讓中國專才更容易融入香港社交網絡。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