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中俄走向新冷戰?(上)


美國總統奧巴馬、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國主席習近平在北京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2014年11月11日)
美國總統奧巴馬、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國主席習近平在北京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2014年11月11日)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9:29 0:00


美中關係因為南中國海等問題日趨緊張,而美俄關係也因為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及介入烏克蘭東部而迅速惡化。中俄全面加強戰略夥伴關係。美國一些戰略家對美中俄之間出現的這種不穩定的三角關係開始感到不安,甚至擔心美中俄正在走向新的冷戰。

美中俄這三個國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幾個國家,總人口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的41%。美國和中國分別是全球第一與第二大經濟體。在軍事上也是極其重要的國家。

近年來,尤其是最近兩年,國際格局與形勢的重大變化導至美中俄這三個大國之間複雜的關係發生微妙的改變。中國的一些學者把這種關係稱為“新三國演義”。

美中俄關係現狀

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博士最近在該機構主持一個有關美中俄關係的研討會時概括了這個三角關係的現狀。

他說:“美國與中國以及俄羅斯的關係看來都在惡化,與此同時,中國與俄羅斯正在加強其戰略夥伴關係,一些人甚至稱之為接近同盟關係。”

李成

自從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來,美俄關係急劇惡化。既合作也競爭的美中關係則因為兩國在南中國海爭端上的衝突而日益緊張。與此同時,中俄卻越走越近,中國外交部把當前的兩國關係稱為“歷史最好時期”。

中國在美中俄三角關係中佔據優勢地位

在冷戰期間專門研究蘇聯事務並在莫斯科常駐過的前駐華大使芮效儉(J. Stapleton Roy)認為,在美中俄這個三角關係中,美國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優勢地位,但現在中國占據了這一位置。​

前美駐華大使芮效儉回答美國之音記者的提問(美國之音莉雅拍攝)

中國崛起改變天平的平衡?

在布魯金斯學會美歐中心主任希爾(Fiona Hill)女士看來,發生這種改變的大背景是中國的崛起。

她說:“中國的崛起,尤其是自2010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以及歐元危機背景下的經濟崛起,改變了每個人的盤算。”

曾經在國家情報委員會擔任過俄羅斯以及歐亞情報官員的希爾女士說,這不僅涉及俄羅斯在俄中關係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它與美國的關係,而且也涉及美國、俄羅斯以及其他國家如何處理他們自己與中國非常複雜的關係並找到如何向亞洲以及中國轉向的途徑。

布魯金斯學會美歐中心主任希尓在研討會上

中俄接近的原因

芮效儉大使認為,目前的中俄關係可能是現代史上最好的,原因在於它們有很好的理由進行戰略合作。

他說:“它們都覺得受到美國的單邊主義、干預主義以及美國對顏色革命的支持的威脅。它們都懷疑美國一直意在改變他們的政治 制度。它們的經濟是互補的。俄羅斯是一個軍事產品、能源與原材料供應方,而中國是資本、消費品與設備的提供者。在讓中亞不成為滋生恐怖主義溫床的問題上, 它們有共同的利益。”

這位美國資深外交官表示,這些共同的因素足以讓俄羅斯在前蘇聯解體導致它失去大國地位之際對迅速崛起的中國所感到的戰略不安全感放到一邊,而中俄之間的共同戰略利益也使得中國在中亞、南亞和中東潛在的野心受到遏制。

中俄共同對付美國?

布魯金斯學會的主席、前國務次卿特爾博特(Strobe Talbott)也認為,中俄走近看來有一個共同的針對目標。

他說:“在表面上看起來,一個冒險主義的俄羅斯與日益強勢的中國正在把阻撓美國的國際安全政策以及削弱美國在一些被他們看來是其勢力範圍的地區的盟友關係作為他們的共同事業。”

布魯金斯學會的主席、前美國務次卿特爾博特

與美國相比,中俄都處於戰略不利地位?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的資深研究員、中國外交政策專家孫韻認為,在所有國家中,俄羅斯與中國有最多的共同戰略利益,這兩個國家都有國內政治問題以及外交政策上的企圖心,使得它們成為美國針對的目標。她說,習近平和普京似乎通過類似的鏡頭來看待這個世界,並對他們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的戰略地位得出類似的結論。他們都認為,與美國相比,他們處於一個戰略不利地位。

她說:“普京認為,俄羅斯的大國雄心受到西方的撲打和損害,而他卻試圖再次捍衛俄羅斯的利益。在另一方面,中國認為,美國向亞太的再平衡往好裡說是不讓中國在亞太地區擁有戰略空間以及獲得西太平洋的通道,往壞裡說是企圖遏制中國。”

與人合寫過普京傳的希爾女士認為,中俄兩國在國際組織中也有著相似的戰略目標。

希爾說:“它們都利用了金磚組織,並把它們看成是這一組織以及20國集團等新組織中兩個佔據主導地位的國家。還有一個中國與俄羅斯共同創辦的上海合作組織,希望它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習近平上台後,中俄關係更近

分析人士注意到,自從習近平2013年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中俄關係就處於一個非常積極的發展軌道。

習近平打破慣例,把俄羅斯作為他上任後第一個出訪的國家,此後他還四次訪問俄羅斯。俄羅斯總統普京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以來見面最多的外國元首,兩人在雙邊和多邊場合會面了17次之多。普京今年6月結束了自習近平2013年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對中國的第四次訪問。訪問期間,雙方發表了三份聯合聲明,簽署了價值超過500億美元的將近60個交易。2014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與中石油(CNPC) 在北京簽署了歷史性的價值4千億美元的合同。

繼去年在北京舉行的紀念二戰結束70週年閱兵式上成為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最尊貴的客人之後,普京將再次成為杭州20國集團這個世界上最有影響而且最大經濟體的領導人峰會上的座上賓。這與他2014年在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出席20國集團峰會時因為烏克蘭危機遭到西方國家的砲轟與孤立而提前離開峰會以及他2015年在土耳其的安塔利亞峰會上被邊緣化形成鮮明對照。

在海牙國際仲裁庭7月12日裁定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九段線宣稱沒有法律依據後不久,中國與俄羅斯宣布今年9月將在南中國海相關海域舉行軍事演習,以“鞏固和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烏克蘭危機成為中俄關係的轉折點

研究美中俄關係的專家認為,烏克蘭危機是俄中關係中的一個轉折點。

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名譽創辦主任芮效儉認為,儘管中國對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持有強烈的保留態度,但是這一危機迫使俄羅斯向中國靠攏。

他說:“在烏克蘭危機之後,我把俄中關係描述成友好、緊密但不健康,因為由於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與北約之間的衝突,它被迫與中國走到近得不舒服的程度。 ”

史汀生中心的孫韻也認為,烏克蘭危機以及由此導致的美俄關係惡化為北京與莫斯科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提供了額外的推動力。

她說:“對於中國來說,烏克蘭危機迫使美國把一些注意力從亞太重新轉向歐洲,這使得北京享有更大的呼吸空間,而俄羅斯的痛點與孤立的加大也使得北京對俄羅斯有更大的影響。”

這位研究中國外交政策的分析人士說,這種情況也加強了中國在能源交易中與俄羅斯的談判地位,使俄羅斯更加願意在以前設有限制的一些領域與中國進行合作。普京最近訪華期間與中國簽署的一系列能源交易就證明了這一點。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