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國政壇內幕﹕里根“柏林牆”演說之爭


已故美國總統里根在1987年於柏林發表“推倒柏林牆”演說
已故美國總統里根在1987年於柏林發表“推倒柏林牆”演說

1987年冷戰期間﹐美國前總統里根在歐洲最著名的城市之一﹑東西德交界的柏林發表一篇演說﹐高呼“推倒柏林牆”。不過﹐里根演說中的這句關鍵話語﹐在美國政府內部﹐一度被當作異己而遭排斥﹑甚至幾乎被消滅掉。

對里根總統任上政治﹑外交和經濟領域一系列政策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有一點﹐來自不同黨派和背景的人﹐幾乎是沒有爭議的﹐那就是﹐里根總統在促使冷戰結束當中所發揮的作用。這中間﹐最具有代表性的言行﹐就是他1987年6月12號在西柏林佈蘭登堡發表的有關東西方關係的政策演說。

在這篇演說中﹐里根總統說﹕“現在﹐蘇聯人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也開始意識到自由的重要性了。我們常常聽到說莫斯科現在要開始實施新的改革﹑開放的政策了﹔一些政治犯已經得到釋放了﹐一些外國廣播也不再被干擾了﹐而且計劃經濟體制出現了鬆動﹑某些商業活動也被允許。所有這些﹐是否標誌著蘇維埃體制在開始徹底的改變﹖或者只是一些表面上的姿態﹑目的是要讓西方抱有不實際的幻想﹑以及在
不改變實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蘇維埃體制﹖”

*里根﹕戈爾巴喬夫先生﹐推倒這堵牆﹗*

里根繼續說﹐蘇聯政府可以做出一個具體的表示﹐打消公眾心中的這些問號﹐並且極大程度地推進和平和自由。

里根總統在演說當中說﹕“戈爾巴喬夫總書記﹐假如你真地愛好和平﹑假如你真地渴望給蘇聯人民和東歐人民帶來繁榮﹐假如你真地是要開放﹐那麼﹐請你到佈蘭登堡來!戈爾巴喬夫先生﹕請你打開這道大門!戈爾巴喬夫先生﹕推倒這堵牆!”

“推倒這堵牆”(Tear Down This Wall)這句話﹐隨著里根總統的演說﹐傳遍了世界各地﹐成為讓冷戰結束﹑東西德統一﹑讓東歐國家從前蘇聯的控制下獨立出來﹑邁向自由民主體制的一個標誌﹔人們每每想到里根總統﹐往往也都會想到他說過的這句話。但是﹐或許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當初在美國政府內部﹐引起了極大的爭議﹐而且差點被消滅掉。

*講稿靈感來自柏林居民*

彼得.羅賓遜(Peter Robinson)當年是白宮寫作班底的一員。星期三(2月9日)﹐羅賓遜接受了美國之音的採訪。羅賓遜回憶說﹐他在1987年4月﹐接到任務﹐負責為里根總統撰寫這篇演講稿的。

羅賓遜說﹕“那篇講話的基本點是道義上的呼籲﹐是對戈爾巴喬夫在道義上的一個挑戰﹔在整個爭論的過程中﹐里根總統把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反對意見都否了﹐堅持把話說出去﹐因為里根多年來的想法就是這樣的﹔他不可能站在柏林牆前面﹐不大聲呼籲﹐讓柏林牆倒掉。”

羅賓遜說﹐在準備寫稿的過程中﹐他隨同白宮先遣隊﹐去了一趟柏林﹐並且有幸在當地一個朋友家裡﹐和很多住在柏林人一起﹐談論時局。期間﹐有人說﹕“如果戈爾巴喬夫這個人真要是有決心進行‘改革’﹑‘開放’的話﹐他可以把這堵牆推倒﹐
證明他有誠意!”

回到美國之後﹐羅賓遜對他的頂頭上司﹑里根總統寫作班子的負責人托尼‧多倫(Tony Dolan)匯報說﹐想把在柏林晚宴上聽到的話寫進演說詞內﹐而且要把“推倒柏林牆”作為主題。白宮寫作班子的主管對這個主意表示支持。

*講稿內容引發部門爭議*

5月18日﹐羅賓遜之後在和里根總統談話的時候說﹕“總統先生﹐我和先遣隊一起去柏林的時候了解到﹐您得講話不僅能在西柏林聽到﹐而且東德各地也能聽到。”羅賓遜說﹐假如天氣好的話﹐甚至莫斯科的廣播電臺也能收聽到當天的講話。“您想對柏林牆那邊的民眾﹐說點什麼﹖”

里根抬頭想了一下﹐然後說﹕“講稿內提到要推倒柏林牆那段﹐就是我想要說的﹔那堵牆一定要倒下來。”

儘管里根本人喜歡這段話﹐但是﹐講稿被送交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之後﹐這兩個部門竭盡全力﹐試圖要把“推倒柏林牆”這段話刪除。

羅賓遜回憶說﹐對這段話﹐“負責東歐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打電話來﹐表示反對﹐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位高級官員通過備忘錄的形式﹐來表示反對﹐美國派駐柏林的外交官發電報來﹐表示反對。”各個反對部門﹑包括駐柏林的那位外交官﹐不僅是口頭上說﹐而且還都落實到行動上﹔分別遞上本部門撰寫的﹑“更恰當”的講稿。羅賓遜說﹐“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當時其他部門提供了至少七份講稿﹔每一份裡面都沒有‘推倒柏林牆’那句話。”

就在里根將要啟程前往歐洲的那個星期﹐白宮寫作班子還在和國務院以及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人﹐就這個問題展開激烈的格鬥。羅賓遜回憶說﹕“一天﹐我又被叫到白宮新聞處處長辦公室。這回﹐當時擔任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的鮑威爾坐在那裡﹐等著我呢。我當時不過30歲﹐除了在白宮寫講稿以外﹐別的什
麼全職工作都沒做過﹐而鮑威爾那時候已經是一個四星級上將了。”

在聽了鮑威爾訓話以後﹐羅賓遜照樣用之前和別人辯論時用的語調﹐把為什麼要把“推倒柏林牆”這句話留在講稿里的理由﹐整個說了一遍。羅賓遜回憶說﹐當時也不知道自己那點勇氣是哪兒來的。

和鮑威爾面對面的一個回合之後﹐事情並沒有完結。不幾天﹐羅賓遜的老闆﹑白宮新聞處處長格里斯康被副國務卿貝克叫到辦公室。等著他的﹐除了貝克之外﹐還有國務卿舒爾茨。舒爾茨說﹕“我認為‘推倒柏林牆’這句話會冒犯戈爾巴喬夫。”格里斯康說﹕“總統本人已經表示過﹐對這句話沒意見。”三人隨之不歡而散。

*里根總統最後一鎚定音*

6月5號﹐里根總統一行已經抵達意大利了﹐舒爾茨還在對那句話表示反對﹐並且讓白宮辦公廳副主任杜伯斯坦將他的反對意見告知總統。杜伯斯坦將反對意見統統都對里根說了﹐然後把講稿遞給他﹐請他把那一段再重新看一下。

看過之後﹐里根問杜伯斯坦﹐你怎麼想﹖杜伯斯坦說﹐我覺得那一段聽起來挺好的﹐“但是您是總統﹐您得親自決定。”

杜伯斯坦回憶說﹐過了幾秒鐘﹐里根臉上浮現出大家都熟悉的﹑很難用話語形容的明朗的笑容﹐隨後說﹕“把那段話留下。”

不過﹐來自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反對派﹐直到最後﹐也沒有要放棄的意思﹔就在里根抵達柏林的當天﹐再度遞交了又一份他們認為里根應該用的講稿。

*羅賓遜﹕“推倒柏林牆”與里根個人理念一致*

在乘車去到柏林牆發表演說的路上﹐里根對杜伯斯坦說﹐一定會把那句話講出來。里根對杜伯斯坦說﹕“國務院肯定要置我於死地了”﹐但是﹐里根說﹐那句話是他“應該說的”。

當年撰寫“推倒柏林牆”講稿的羅賓遜目前在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回想當年的那場政壇‘格鬥’﹐他對美國之音表示﹐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里根總統本人以及他所秉持的道義和理念。

在分析美國政府內部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官員都大聲疾呼反對的時候﹐羅賓遜說﹕“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那些職業外交官們﹐他們都有很好的學歷﹑受過很好的訓練﹐但是﹐他們在職業生涯中﹐都已經養成了按規矩﹑或者說是依照慣例辦事的習慣﹐至於說道義上的考量﹑正義與非正義﹑自由與強權﹐所有這些﹐在依照慣例辦事的過程中﹐都被忘到一邊去了。從道義的角度考慮問題﹐讓他們感到不自在﹐
不符合他們一貫的思維和想法。”

在里根站在柏林牆前面﹐發表講話時﹐共產專制在蘇聯和東歐已經實行40年了﹐柏林牆在那裡已經有20多年了。羅賓遜說﹕“公眾已經不再以為這堵高牆可以被推倒﹔共產主義已經以某種方式﹐潛入了人們的思維。當里根總統對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說‘推倒柏林牆’的時候﹐他實際上說出了普通民眾想都不敢想﹑更不敢說的話﹔他的這番話拓展了公眾的想象力﹐引發對自由和民主的遐想。”

今年是美國第40屆總統里根的百年誕辰。美國各地都舉行了紀念活動﹔公眾再度思考﹐是什麼讓里根的魅力經久不衰。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