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國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 細節定成敗


科羅拉多州丹佛大學﹐工作人員正忙碌準備10月3日晚的美國總統候選人辯論會。
科羅拉多州丹佛大學﹐工作人員正忙碌準備10月3日晚的美國總統候選人辯論會。
美國總統候選們獲得本黨的提名後,還要與對手進行幾場電視辯論。無情的電視鏡頭會數十倍放大他們的缺點和優點。舉止、表情稍不留神,就會在辯論中大失民心,甚至白宮夢碎。不信,就一起來看一看。

在美國選總統真不是件容易事。候選人千辛萬苦贏得本黨內的初選後,還要與另一、兩個主要政黨的候選人進行3場電視辯論。在全國觀眾面前,候選人不僅要雄辯滔滔,其形象、氣質、說話技巧和身體語言都是選民們格外留意的要素。電視鏡頭是最無情的,它會數十倍放大你所有的缺點和優點。小小的細節處理不當,就會在辯論中大失民心。

美國總統候選人之間的電視辯論始於1960年。當時,參加辯論的肯尼迪和尼克松是首次在銀屏上各抒政見,但是與肯尼迪不同,尼克松事前沒有受到過如何在鏡頭前舉止行為的訓練,比如,坐著的時候要兩腿交叉,上鏡前要化妝。另外,失策的尼克松穿了一件與背景色很接近的灰色西服,臉上的鬍子似乎沒刮乾淨,還不時用手帕擦拭額頭,好像一直在冒汗。相反,43歲的肯尼迪則英氣勃勃,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實,當時的評論家們認為,時任副總統的尼克松政治經驗遠遠超過肯尼迪,在現場的辯論中也講得懇切務實。於是,這場辯論出現了有趣的結果:看電視辯論的選民大多認為肯尼迪贏了;而通過廣播聽辯論的選民則多數認為尼克松贏了。

後來的大選結果證實,自如駕馭鏡頭的肯尼迪贏得了大多數選民的心,而尼克松雖“滿腹經綸”,卻因為“形象不佳”,白宮夢碎。

此後,總統候選人們似乎對這種“風險頗大”的對決方式心有餘悸,直到1976年,卡特和他的對手福特才鼓起勇氣,走到電視觀眾面前公開辯論。沒想到,現場卻出現了意外。

卡特說﹕“最近幾年,美國政府中非常嚴重、並仍在繼續的一件事是,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

接下來的整整27分鐘,音響故障﹐聲音中斷﹐候選人就像兩尊沉默的雕塑似的站在那兒,直到音響修好為止。看來他們是吸取了1960年電視辯論的教訓,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在觀眾面前失分。

在電視辯論中,選民們固然關心候選人對重要議題的主張,但他們也希望都選出一位從容、自如、幽默的國家領袖。兩位候選人辯論到激烈處,往往神情激動,心浮氣躁。1980年,卡特總統與挑戰者里根辯論時便是如此。相反,演員出身的里根卻神態自若,說起話來仍然有條不紊。每每看到卡特言辭犀利、面容緊張時,他還會輕松地回應道:“你又來這一套了”

這戲謔的一句,立時展示了里根領導者的風度。”

這句一夜間風行全美,卡特大勢遂去。

20年後,時任副總統戈爾想效仿里根的從容風度,卻做得過激了,適得其反。戈爾在與對手布殊的辯論中,覺得對方在辯論中迴避問題,於是面露不滿,嘆氣連連,顯得倨傲而缺乏耐心。

更糟糕的是這一次是布殊說:“好吧,區別是,我能做到。我能代表民眾做一些積極的事情。這才是選舉中的關鍵所在。不僅是你的理論和立場”

戈爾站起來,走近布殊,仿佛要羞辱恐嚇他。

布殊接著說:“而且,你是否能做到這些事?”

面對似乎要“羞辱恐嚇”自己的戈爾,布殊憨直友善的反應無形中打動了選民。經過2000年這一番激烈的選戰,布殊最終入主白宮。

在電視辯論中,候選人們一舉一動都跑不過觀眾敏銳的眼睛,可謂“細節決定成敗”。1992年的總統電視辯論中,謀求連任的老布殊總統也是在身體語言上吃了虧。

老布殊看手表,提腰帶。

老布殊無聊和不耐煩的表現無意間強化了他在公眾心中“淡漠的執政官”形象,與善於打親民牌的克林頓形成鮮明對比。人們說,要想一起去喝啤酒聊天?克林頓肯定是首選。

媒體經常把美國總統候選人的辯論形容成職業拳擊賽,時評家們更是把辯論當作體育賽事來評論。看到候選人們彼此攻訐、更顯其能,有時還會出些笑話做“點綴”,總統候選人們的辯論便不再是枯噪的政治舌戰了,觀眾們得到的是妙趣橫生的視覺享受。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