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年終回顧- 港人身份認同升 本土思潮與院校自主受關注


香港青年人對中國政府產生較多負面情緒。 (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青年人對中國政府產生較多負面情緒。 (美國之音湯惠芸)
年終回顧- 港人身份認同升 本土思潮與院校自主受關注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5:00 0:00

回顧過去一年,中港矛盾持續,今年初特首梁振英呼籲各界警惕港獨,反而令本土思潮抬頭。最近有民意調查顯示,港人身份認同上升,香港青少年對「中國人」身份處於「不認同」水平。而持續超過半年的港大副校長任命風波,令香港各界關注政治影響大學管理層的人事任命,衝擊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有香港中學生表示,北京及港府對年輕人的控制愈緊,會令年輕人對中國的離心愈大。

反水貨客光復行動有示威者高舉港獨標語。(美國之音湯惠芸)
反水貨客光復行動有示威者高舉港獨標語。(美國之音湯惠芸)

針對近年中港矛盾升溫、本土主義抬頭,香港突破機構最近公佈一項名為「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研究」,訪問1,164位14至29歲香港青少年,分高中生及成年青少年兩組。高中組以自行填寫問卷方式進行,經隨機抽樣接觸12間中學,收回有效問卷638份,回應率為96.8%。成青組以隨機抽樣電話普查訪問形式進行,訪問526名18至29歲香港青少年,有效成功率為11.8%。

*香港青少年不認同中國人身份*

研究主要針對香港青少年對「香港人」及「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感,以10分為滿分,結果顯示,青少年的「香港人」身份認同感達8分。相反,中國人身份認同感較低,成青有5.2分;高中生只有3.8分,屬於「不認同」的水平。

研究顯示,近7成香港青少年認為,港人身份不受北京尊重;近9成青少年亦認為,中國政府只強調「中國人」身份。研究並發現,當港人身份受尊重,中國人身份認同感亦會提高。

突破機構事工研究發展經理陳競存表示,香港主權移交接近20年來,有關當局一直希望能加強香港青少年的中國國民身份認同,不過,輕香港人身份而重中國人身份的做法,只會帶來反效果,造成兩種身份不必要的對立。他建議當局調整思維,減少對立,讓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人身份與中國人身份得以同時建立。

*中國民主化有助增加港人認同*

香港中文大學本土學社前召集人劉穎匡。(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中文大學本土學社前召集人劉穎匡。(美國之音湯惠芸)

22歲剛大學畢業的香港中文大學本土學社前召集人劉穎匡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受訪的年輕人很多出生於主權移交後的香港,從未受過港英政府管治,但是他們成長的過程,不斷經歷中港矛盾問題,包括《基本法》23條立法、高鐵撥款、清拆天星及皇后碼頭等等,以致近年中國自由行旅客逼爆、水貨客猖獗等問題,令香港青年人對中國政府產生較多負面情緒。

劉穎匡說:現在年青人一出生就在中國的政權之下,他們就沒有那種在英國人之中,脫離或者區隔於英國人的那種華人意識,反而就有一種區隔於中國人的港人意識。

劉穎匡表示,中港當局計劃向香港新一代灌輸國民教育,令他們對中國改觀,從而加強中國國民身份認同,只會適得其反,在資訊發達的香港社會,青少年從很多不同的渠道可以得知中國的社會實況,以及中國國民的質素。劉穎匡認為,要加強香港青少年對中國的認同,除了北京當局尊重港人身份,以及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承諾,中國當局也應該推動民主化。

*香港人身份認同感上升*

劉穎匡說:我覺得更加重要的是,要看看中國的政權在未來,本身會不會有一些改善,本身會不會推動民主化,尤其是國民的質素會不會有改善,這些才會令到香港的新一代有機會,可能會認同現在中國的政權其實都幾好,或者中國的人民質素其實都不差,這樣才有機會提升他們(香港青年人)的認同。

香港大學師生黑衣靜默遊行抗議校委會否決陳文敏副校長任命。(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大學師生黑衣靜默遊行抗議校委會否決陳文敏副校長任命。(美國之音湯惠芸)

港大民研計劃最近公佈以電話訪問1,011名香港市民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巿民對「香港人」的感覺最強,綜合重要及認同感評分,有78.7分,其次「亞洲人」有73.4分,兩者較半年前均微升1.1分。而「世界公民」在今次調查中躍升3.8分,與「中華民族一分子」同樣獲67.9分;「中國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排最後,分別跌至63分和55.3分。

回顧過去一年,特首梁振英1月中宣讀施政報告時,首次提及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出版有關港獨的書籍,呼籲各界警惕港獨思潮。不過,有關的書籍在梁振英提及之後,反而更暢銷。今年1至3月,由雨傘運動後新成立的本土團體發動的多次反水貨客「光復行動」,都吸引不少年輕人參與,並有示威者高舉港獨的標語。

*港大副校長任命風波惹關注*

到今年中,港大校委會對遴選委員會推薦成為副校長的前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的任命一再拖延,引起各界關注政治影響大學管理層的人事任命,衝擊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至9月底,港大校委會正式否決陳文敏的任命,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作為本科生的校委會代表,在校委會會議後,以個人身份召開記者會,公開部份校委否決陳文敏任命的理據,包括陳文敏沒有博士學位等等。

馮敬恩表示,港大校委會受制於校外人士,呼籲港大學生關注校委會主席換屆,以及爭取修改港大條例,廢除特首擔任校監等條例。

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馮敬恩。(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馮敬恩。(美國之音湯惠芸)

馮敬恩說:而香港大學的歷史必會記住這一班人。各位港大師生校友,校委會在組成上以校外人士為主,當中極少數具民意授權,以致「等埋首副」荒誕理據橫行。我校現正處於危機之中,校內人士於校委會中,根本無法作出改變。因此我懇請各位同學與我們在校委會主席換屆,即是關於主席會換屆,以及長遠修改香港大學條例等議題上,與我們並肩而行。

*大學公投反對特首校監必然制*

港大副校長任命風波,引發過千港大師生破天荒校園黑衣靜默遊行,其他多間大學的學生會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都關注校董會換屆,特首梁振英委任多位他的支持者,即是俗稱「梁粉」的人士擔任校董。

今年年底,港大學生會及嶺大學生會發動校園公投,結果都顯示,大部份參與投票的學生,都反對特首梁振英委任前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出任新一屆香港大學校委會主席,並要求廢除殖民地時代沿用至今的特首必然擔任各公立大學校監的制度。

有香港人拿英國旗出來揮舞,或者做一些抗拒中國要求獨立的事情。(美國之音湯惠芸)
有香港人拿英國旗出來揮舞,或者做一些抗拒中國要求獨立的事情。(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中文大學本土學社前召集人劉穎匡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估計是北京以及港府留意到香港大專界,有本土甚至港獨思潮的崛起,希望想辦法遏止,不過,劉穎匡認為,無論安插多少「梁粉」擔任大學校董,成為管理層甚至控制人事任命,都不能夠遏抑大學裡面的新思潮。

*當局愈警惕本土思潮愈抬頭*

劉穎匡說:因為自古以來,在大學校園的思潮,都不能被政治干預到,反而你愈是明明做不到干預,愈是要去做,其實是會令人更注意或者留意。即是可能舉例,《學苑》那本(有關港獨的)書,本身不是太多人會去看,可能本身都不是太多人去留意《學苑》每一期會講甚麼,但正正就是特首提一提,全港都去看學苑那本書,然後就會更多人去討論獨立的議題,所以這就看到那個反效果。

據多個香港傳媒報道,港府將不理會各界反對,可能在星期四除夕公佈李國章出任新一屆港大校委會主席的任命。

劉穎匡認為,學界公投對港府有關大學管理層的人事任命影響不大。劉穎匡並表示,雨傘運動後學聯今年初出現「退聯潮」,原本的8間大學成員,目前只剩下4間,由於接下來沒有重大的政治及社會事件,相信不會引發新一波退聯潮,但學聯也沒有再領導新一波學運或社運的能力,也沒有提出具體的改革方案,相信短期內不能夠重新吸引退聯的大學再入聯。

*普教中包裝國民教育*

除了針對大專院校的本土思潮,政協委員林建岳今年3月在北京兩會期間提案,主題為「在香港加強國家教育是宣傳『一國兩制』的首務」,提出全方位的「愛國教育」,建議香港學生在幼稚園就接受普教中,包括周會、班主任課等非學科範疇的教育,也要使用普通話。

在林建岳提案之後,反對普教中的香港社交網絡群組「港語學」在網上發起「一人一信畀教育局」反對全面普教中提案行動,呼籲港人寫信給香港教育局反對林建岳的提案,並要求教育局承諾香港教育自主不受北京影響。

港語學召集人陳樂行。(美國之音湯惠芸)
港語學召集人陳樂行。(美國之音湯惠芸)

港語學召集人陳樂行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林建岳的提案與去年底的佔領行動有關,認為香港青少年缺乏對中國的國家意識,而提案將普教中明確地視為中國國家教育的一部份,建議由幼稚園開始全面實行普教中,增加香港學生對中國的認同,反映普教中有政治考慮,是包裝的國民教育。

*一人一信反普教中行動*

陳樂行說:好像普教中課文有<我們的國旗>,比較有名的就是說,我們要向國旗有神聖的目光,運動員、農夫都有讚嘆,對國旗都有一種感情,這些就是普教中的教材。教材一方面有國民教育的意識,另一方面,他們在普通話的名義之下,有很多活動可以做出來,包括大陸、香港的交流活動,讓青少年到大陸做交流,這個時候都會有一些意識讓學生參觀一些靚的地方,一些建設讓他們認識祖國如何強大,但不會讓他們去看中國有甚麼污染的問題,不會有這些交流團。

響應「港語學」一人一信行動的「普教中學生關注組」前召集人木子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普教中是一個「人心改造」的洗腦工程,關注組反對普教中的主要原因,是不希望港人失去用母語、即是粵語教授中文科的傳統,令到香港本土文化,甚至粵語的傳承受到阻撓。

*中港融合令港青離心愈大*

普教中學生關注組前召集人木子。(美國之音湯惠芸)
普教中學生關注組前召集人木子。(美國之音湯惠芸)

16歲就讀中學五年級的木子,出生的時候香港已經主權移交給中國,他表示,香港本土意識或者身份認同的萌芽,其實是中港融合愈來愈加劇,尤其近四、五年,中港融合令香港年青人對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可能會消失愈來愈有危機感,木子認為,北京以及港府推動普教中等中港融合政策,會令香港年輕人離心愈大。

木子說:我認為中國、中央政府需要反思一下,究竟是甚麼原因令到這麼多香港人拿英國旗出來揮舞,或者做一些抗拒中國的事情﹖即是抓得愈緊,反彈的力度就會愈大,其實我們見到香港的年輕人,對於香港的文化愈來愈關心,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愈來愈著緊,都是一個必然的反動過程。

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星期日發表網誌,對香港本土思潮的看法,與梁振英相反。曾俊華以母校喇沙書院舊生對母校狂熱歸屬感,與本土意識相提並論,他認為兩者同樣在身份、傳統和文化有強烈感情和自豪感,所以本土意識一樣可成為正面、具建設性的力量,推動香港變得更好。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