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40年前破冰之旅 尼克松總統改變了世界


尼克松和毛澤東1972年2月21日在北京握手
尼克松和毛澤東1972年2月21日在北京握手

美國總統尼克松在40年前,展開破冰之旅,打開了中美交往的大門,總部設於紐約的亞洲協會,於1月31日晚間,首先放映一部由南加大中美研究所所製作的短片"那一週改變了世界",並邀請了當年隨行採訪的記者和官員,談一談他們的見聞。由於已事隔多年,很明顯的幾乎每位受訪者都說出心裏真正的想法,從場內的掌聲不斷,可以感覺到也贏得觀眾的共鳴。

*隨團採訪記者對中國一無所知*

齊邁可 南加大中美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齊邁可 南加大中美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短片裏訪問了許多高知名度的隨行記者, 以作時人訪問節目著名的巴芭拉華德絲(Barbara Walters)得知要派她去中國時說:“當我被全國廣播公司要求去採訪的時候,我是又吃驚,又害怕。”

由於當時是中國首度向世界打開大門,所以其實沒有那一位記者對中國是有認識的,短片中還顯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晚間新聞節目中,還特別請一位哈佛的教授,示範給美國民眾看如何使用筷子。

*會談內容不得而知*
麥克斯法蘭克爾 紐約時報記者
麥克斯法蘭克爾 紐約時報記者


所有的記者都表示最不滿意的就是中美雙方的會談,都無法採訪,只是後來被告知某一項會談,在那裏進行,進行了多久,至於內容則是完全不知道。 他們也曾被安排去參觀某些地方,不過幾乎無法採訪到一般百姓,所看到的情景都是刻意營造出來的。

*中美雙方都體認到交往是互利的*

跟隨尼克松到中國採訪,而獲得普利策獎(Pulitzer Award)的紐約時報記者麥克斯法蘭克爾(Max Frankel)認為,中國方面也看出中美交往對中國是有利的,從中國邀請美國的乒乓球隊訪問中國,就可以證明。

麥克斯法蘭克爾說:“因為三角外交的關係。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

麥克斯法蘭克爾表示,衡量中美俄三邊關係,即使從40年後的今天來看,中美交往對雙方都是有利的。

*卜勵德:中美雙方應更早就展開交流*
卜勵德 前任美國駐菲律賓/巴基斯坦大使
卜勵德 前任美國駐菲律賓/巴基斯坦大使


曾經跟隨尼克松訪華,後來先後擔任過駐華公使,以及幾個亞洲國家大使的卜勵德(Nick Platt),被問道如何從冷戰時代的思維轉變成和中國交往呢?

卜勵德說:“我長久以來就想要和中國建立關係。”

卜勵德補充說,在訪問中國前,他曾經和在臺灣,香港的中國人打過交道,訪問中國後,有人問他從中學到些甚麼,他說學到真正和中國人打交道了,當時許多人無法理解,其實那就是和一個封閉的社會開始交流的感受。

卜勵德大使也證實了中美敲定"上海公報"的內容時,當時的國務卿羅傑斯(William Rogers)是完全不知道的。基辛格在起草"上海公報"時,僅重申美國與日本,南韓的防衛條約,而沒有提臺灣,經羅傑斯抗議後,中美雙方最後決定刪除"上海公報"中美國對區域安全承諾的部分。

影片中受訪問的記者都同意尼克松有意利用訪問中國作為他競選連任的工具,但也不得不承認那是20世紀美國重大的外交成就。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