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非洲的中國人群體“軟肋”印象負面


資深媒體人兼“中國非洲項目”創始人歐瑞克 (歐瑞克提供)
資深媒體人兼“中國非洲項目”創始人歐瑞克 (歐瑞克提供)
非洲的中國人群體“軟肋”印象負面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5:06 0:00

非洲如今被稱為“中國第二大陸”,中國國企和民企,旅遊者以及移民大量湧入。有專家學者說,非洲各路中國人群體的軟肋制約中國在非洲的可持續發展。

奧巴馬總統在非洲之行期間對媒體表示,中國大量注資非洲,主要是獲取非洲資源,不大關心非洲政治和地方問題。美國推動非洲經濟發展時,應繼續弘揚其倡導的價值觀。

中國的非洲發展戰略受質疑之際,有專家和學者認為,中國人群體的某些局限性,制約了中國在非洲的可持續發展。

在非洲的中國人被大致分為三類:國企非洲項目職工,遊客和中國移民。中國公民通過有資質旅行機構可前往的非洲國家已達14個。

專門介紹非洲狀況的多媒體平台“非洲項目”創始人歐瑞克對美國之音說:“我們也不知道在非洲到底有多少中國移民,但是按照專家的說法,一百萬到兩百萬。”

前美國記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霍華德弗倫奇是《中國第二大陸:百萬移民非洲打造新帝國》一書作者。他在觀察在非洲務農和做小買賣的大批中國移民後說,普遍的情況是,中國移民彼此激烈競爭,相互排擠猜忌,相互抵觸,老眼光看人,對自己的國家側目而視,既畏懼又憤恨。

中國獨立學者劉植榮也有類似觀察。他在反映非洲人對中國人印象的文章中寫道:非洲人對中國人的印象是:不團結,沒宗教信仰,星期天加班掙錢而不去教堂洗禮;清心寡欲,生活單調;法律意識差,擾亂市場;邋邋遢遢等。

米爾德里巴拉薩是設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非洲環境記者網絡”(ANEJ)秘書長,談到對中國公司整體印象時,她對美國之音說:“如果將中國公司和美國以及歐洲公司加以比較,就會發現,在美國或者歐洲公司中工作的非洲人數量多於在中國公司的非洲人。我們還是喜歡美國和歐洲公司,而不是中國公司。”

報道援引投資家喬治索羅斯說,在與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打交道時,中國正在重複過去殖民國家的錯誤。這些殖民國家現在認識到過去的錯誤,並設法糾正,而中國來到非洲,只與這些國家的統治者打交道,忽略那裡的百姓,幫助維護欺壓人民的腐敗政權,因此不受歡迎。

歐瑞克說,中國人到非洲目的無可厚非,目的和前往世界其他地方的中國移民沒有兩樣。

他說:“他們的目的是賺錢,中國人去各個國家,因為他們要找新的生活,要賺錢,給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去非洲的中國移民跟到美國的中國移民目的一樣。”

劉植榮援引埃塞俄比亞一個省長的話說,中國人好像“人肉機器”,工作精神極強,這是中國很快富裕起來的主因,埃塞俄比亞人窮,但是缺乏這種精神。

劉植榮還談到非洲人對中國人的歧視,他說,中國媒體有關非洲的報道充滿“朋友”、“友誼”等外交字眼,誤導了中國公眾。中國人一擁而上,跟著國家隊湧入非洲淘金,結果發現白人在非洲是上等公民,非洲人是二等公民,中國人是三等公民,在非洲最受欺負。

弗倫奇說,同中國國內情況不同,非洲公民社會發展蓬勃,人更精通世故,非洲的社會人文基礎不是任何人都能一下子接受,這就為中國新移民融入非洲社會提出嚴峻挑戰,他們的適應過程很長,而初來乍到非洲的中國人,又往往帶有經濟或者文化上的某種“優越感”。

歐瑞克對美國之音說:“不止是西方人在亞洲,中國人在非洲,非洲人在中國。一個人住在另外一個國家,總會有問題,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移民通過學習當地語言,他的小孩了解了那裡的生活,他的太太也了解了當地的風俗習慣,大家就會習慣,就會成功。中國人在非洲也會這樣。”

輿論認為,中國憑藉手中資金和高鐵動車,伴隨鐵軌在非洲的延伸向前推進。不過,中國深耕非洲的過程,並非向高鐵速度那樣能夠很快。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