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專家:中國國企改革方案是利益集團的勝利


華盛頓 - 中國星期天(9月13日)發表期待已久的國有企業企改革方案,但是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改革方案缺乏細節,令人很難相信中國政府改革的誠意,又因為方案強調黨領導國企,只能證明這個方案是根深蒂固利益集團的又一勝利。

國企私有化才是真正的改革

中國國務院星期天發表《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意在改革中國龐大而低效的國有企業。改革措施包括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和改進黨領導國有企業等。

但是,一些經濟學家對中國所謂的改革頂層設計不以為然。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威廉威爾遜(William Wilso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
“如果他們將國企私有化,我會認為他們是在推進真正的改革,就像他們在1990年代中後期所開始的那樣。國有企業力量太大了,他們聘請了數千萬的中國人。”

另外,他說,中國的各種利益集團,包括共產黨﹐他們不願意失去他們幾十年來已經習慣一切、他們的優勢和權力等。

1990年代的中國國企改革曾導致成千上萬國有企業私有化或是破產,同時造成2500萬國企職工失業。在新公佈的《指導意見》並未具體指出是否允許經營不善的國有企業破產,而經濟學家認為這對於國企改革的成功至關重要。

威爾遜說,市場化讓中國更加強大。他說,自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所創造的任何奇跡都與向市場化邁進有關:包括改革初期在中國沿海設立的自貿區,1990年的部份國企私營化,1997年後的住宅私有化,以及自由貿易等。

威爾遜認為中國政府這個時候推出國企改革計劃與中國經濟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有關。

他說﹕“我認為中國的官員現在害怕了。如果你是在中國2015年6月買進股票,你現在要比先前窮了40%。經濟增長從先前的10%下跌。相反債務卻在增加,公司債務和省級地方政府的債務。……接下來的5到10年,經濟增長還是會下降,為甚麼這個時候推出這個計劃,官員擔心增長、社會穩定和 就業問題。”

深化國企改革也是2013年11月召開的中共18屆三中全會的主要目標之一。那次會議更是提出了“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改革方案體現了習近平的立場

但是,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商業與經濟項目主管斯考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認為,這次的改革方案沒有體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相反強調了加強黨領導國企的原則﹐體現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治國的一貫立場。

他說﹕“這體現了習近平治國的方向。對他來說,維護黨強大控制政治和經濟體系的非常重要。他們的擔心是如果讓無法控制的市場之手來決定誰勝誰敗,對他們來說是個潛在的威脅。所以與其是說是各種力量角力後產生了這份計劃,不如說,體現了中國未來的方向。”

指導意見指出,國企改革既要以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為中心,也要加強和改進黨領導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張毅在星期日發表的官方公告中稱,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黨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肯尼迪說,雖然改革方案內也有些試圖引進市場機制的措施,但是與18屆三中全會提到的讓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決定力量所宣稱的相距甚遠。

並非淡馬錫模式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稱,在擬定國企改革計劃時,新加坡國有企業控股公司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的經營模式被認為值得效仿。在淡馬錫模式下,新加坡政府將自己限定在股東的角色,獲取該公司的股息,但將日常經營交給資產投資公司以市場薪資水平聘請的職業經理人管理。

但是,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肯尼迪認為,中國國企改革計劃沒有完全仿效淡馬錫模式。

肯尼迪說:“《指導意見》強調是等級,是黨、政府、國有企業以及管理人之間的等級以迫使這些經理人更有效地管理,而不是市場在公司管理中應該發揮的作用。”

傳統基金會的威爾遜強調中國也許只有真正的危機才會採取真正的改革措施。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