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重慶的物流戰略與內陸增長模式之惑


剛剛正式運營的“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為中國嚮歐洲的出口商品開闢了一條新通路。這條通路的開啟﹐將使地處內陸的重慶成為一個新的出口中轉樞紐﹐同時也體現了政府在致力於推動經濟重心從沿海向內陸轉移。儘管重慶從中得到的益處得到大力渲染﹐但有意見提醒說﹐中國增長模式需要的是轉型﹐拓展出口不應被看作內陸都市的發展重心。

6月30日﹐一列搭載着6萬多台筆記本電腦和1萬餘台液晶顯示器的火車從重慶開出。這些價值1900萬美元的貨物﹐計劃在13天後運抵德國杜伊斯堡。

中國媒體報導說﹐這條橫貫歐亞的貨運鐵路線自去年3月開始﹐經過國內段﹑中俄段和全程三次測試後終於正式啟動﹔同時也使重慶這座內陸城市成為中國向歐洲出口商品的重要中轉站。新華社的報導說﹐“中國物流格局因而將逐步改變。”

這條被稱為“渝新歐”國際貨運通道的鐵路線全程大約1萬1179公里﹐中國國內途徑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再經由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波蘭﹐最終到德國杜伊斯堡。新華社的報導說﹐“通過這條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運輸貨物﹐費用比航空節省﹐運到時限比海運縮短至少15天。”

這條“國際鐵路大通道”其實是將現有的鐵路線路重新組合後形成的。媒體援引重慶市長黃奇帆的話說﹐從重慶到歐洲的鐵路10年前就有﹐但是因為通關問題﹐一直未能發揮作用。

新華社消息說﹐去年為解決重慶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的便捷物流問題﹐在海關和鐵道部門的支持下﹐重慶和俄羅斯以及哈薩克斯坦談妥通關問題後﹐終於打通了這條通道。

中國日報報導說﹐中國正試圖將這座勞力資源豐富的內陸城市打造成一個國際高科技中心﹐尤其是在筆記本電腦的生產方面。目前﹐世界最大電子產品代工企業富士康﹑台灣電腦商宏基﹐以及美國惠普公司已經在重慶設廠生產筆記本電腦。

今年頭5個月﹐重慶已經出口243萬台筆記本電腦﹐價值8.4億美元﹐佔其出口總額的五分之一。此次貨運專列搭載的筆記本電腦﹐就是“重慶製造”的。

而新華社一則報導則強調﹐重慶正在打造第三歐亞大陸橋﹐意在構建以重慶為中心﹐輻射中國南方的東南亞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戰略。

華盛頓智囊機構布魯金斯學會索頓中國中心的研究主任李成說﹐這個通道一方面體現了自江澤民任期後期以來政府扶植重慶的努力﹔另一方面﹐反映的是與沿海城市相比處於劣勢的內陸城市﹐為了將製造業產品輸出海外﹐希望開闢一條內陸物流輸出線。

但是﹐李成提出這個“國際物流大通道戰略”背後存在的幾個問題。首先他對這是否會降低內陸地區製造業產品的成本存有疑問﹐認為沿海地區在這方面仍佔據優勢﹔此外﹐內陸城市的發展重心﹐應當與整體模式轉變相一致。

李成說﹕“中國以後的經濟發展更多地是通過經濟發展模型的變化﹐更多地通過內需來推動發展。在這個意義上﹐內陸的發展﹐重慶﹑西安和武漢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李成承認﹐開闢這樣的通道的確會改善內陸地區在交通和物流方面的滯後狀況﹐但是它最終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增進內陸產品的出口﹐還取決許多其他因素。

經濟危機對歐美需求的打擊讓中國意識到﹐過去依靠作為“世界工廠”推動經濟的製造產品出口將無法成為經濟可持續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因此﹐政府也在致力於加強內需的增長﹐推動增長模式的轉變。

但是﹐中國問題專家李成說﹐目前內陸城市的內需仍然沒有上來。他說﹐這或許需要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李成說﹐內地的發展與十年前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比如說﹐重慶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但是﹐他認為內陸城市在地域方面的先天劣勢﹐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例如在人才吸引方面﹐仍然難以與沿海地區競爭。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