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加大環保力度


Shveytsariya
Shveytsariya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5:32 0:00

今年較早時候,中國開始允許非政府組織對污染者提出集體訴訟。10月底,中國一家法院對這項新規實施後的首宗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做出判決,裁定提出訴訟的非政府組織勝訴。

中國有大約700家非政府組織有資格提出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但是自1月以來,只有40宗控告污染者的訴訟案件。非政府組織表示,到目前為止,打擊環境污染,結果好壞參半。

公益訴訟取得小勝

環保組織對公益訴訟到目前為止所取得的一些小的勝利感到欣喜。這些組織說,這些小勝為今後的環保公益訴訟案確立了司法先例。

今年10月底,“自然之友”和“福建綠家園”這兩個非政府組織在一場環境公益訴訟案中勝訴。它們起訴四名被告人嚴重破壞福建南平市一處山坡採石場附近的植被。

法院判令被告在五個月以內清除採石場的工棚等設施,在未來幾年通過植樹恢復被破壞的植被。被告還被判支付120多萬元的賠償金。

“自然之友”法律與政策部門總監葛楓說,雖然這宗訴訟案是一件較小的案件,但是它具有里程碑意義,因為專家意見在審理中被採納,而且賠償也成為判例。

她說:“比如說,它要求被告來承擔對環境造成的服務功能的損失,它也是要求被告來承擔原告為了環境公共利益來提出訴訟而支出的合理的差旅和律師費。”

2014年400宗嚴重環境破壞事件

雖然這類訴訟對環保活動人士來說令人鼓舞,但是挑戰依然嚴峻。據報導,2014年,中國發生400多宗嚴重破壞環境事件。環保人士說,政府應當允許更多的非政府組織起訴污染者。這也就是說,要放寬現行法律條款。目前的法律規定,只有從事公益活動5年的社會組織才能成為公益訴訟的主體。

自從中國的新環保法於1月實施生效以來,10個符合要求的非政府組織提出了大約40宗公益訴訟。大多數的訴訟得到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的支持。

儘管基金會規模很大,但是這個組織發現,在一些案件中,要說服法院起訴污染者,仍然非常困難。

寧夏是中國的一個煤炭和化工產業基地。在那里,這個基金會起訴8家企業違法排污的公益訴訟被中衛市法院駁回。法院認為,綠色發展基金會不符合原告資格。

基金會的一名綽號“大風”、但不願意透露真實姓名的工作人員說:“我們認為是他們觀念有問題,或者背後有沒有其他問題,我們不知道。但是,這個裁回我們認為是非常荒唐的,很多專家一致認為,這個裁定是純粹的‘白馬非馬’。”

他還說,寧夏的污染情況比中國東部的一些沿海省份要嚴重得多。

當地政府需有所作為

環保活動人士說,中國改善環境污染狀況的最好的方式是設立一個機制,讓民間組織和環保監督人員監督地方政府的行為。

“自然之友”的葛楓說:“對於政府不作為或者無法作為,相關組織或者是機構可以來提出訴訟,也就是民告官,它的本質的意義就是民眾對機關的監督。”

上個星期,中國國務院印發了一項試點方案,要求地方政府擔起更多的責任。這項方案要求一些省份開展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制度試點,當地政府負責向造成生態環境污染的個人和企業收取賠償。

兩年試點

在兩年的試點結束後,中國國務院打算在2018年將這項行動在全國展開。據中國官方傳媒報導,這個方案主要針對的是大氣、水和土壤污染,以及動植物損害。

根據新方案,試點地方政府可根據需要提出相關立法建議。當地政府在對破壞生態環境者提出賠償訴訟之前,應當會同專家或其他組織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修復賠償做出評估。

試點方案還要求省級政府在每年8月底向國務院報告試點工作的進展情況,將此作為地方官員政績考核的一部份。

雖然一些環保組織還在觀望當地政府將會如何有效地管理監督污染者,但是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教授曹明德說,這項試點方案是一個重要的措施,因為它迫使地方政府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他說,中國治理環境污染的努力是否能夠有成效,地方政府的行動非常關鍵。

參與了中國環保法修訂的曹明德說:“地方政府往往追求GDP的增長,把環境保護放在次要的位置,所以導致中央的環境保護方面的政策沒有能夠全部的實現。”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