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眾議院司法委員會20日在國會舉行聽證,聽取國會議員和專家對“中國媒體對等法案”的看法。出席作證的共和黨眾議員羅拉巴克去年提出這項法案,要求中美兩國政府給予對方官媒發放相同數量的記者簽證,否則將驅逐絕大部份在美國的中國官媒記者。
中國異議人士陳光誠已經在美國生活一個月了。每天除了有人教他學習英語外﹐他還學習美國民主與法律體系的基本理念。
中國表示,它沒有計劃要改變從伊朗購買原油的做法。一天前公佈的一份名單列出免於因進口伊朗石油而受到美國制裁的國家﹐但名單上並沒有中國的名字。中國是伊朗石油在全球最大的買家和最後剩下的進口大國。美國本月開始實施制裁後﹐中國可能面臨懲罰。
洛杉磯支持中國民主運動人士11日晚間在中領館前燭光悼念李旺陽,要求徹查死因,以及立即釋放發起調查真相的周志榮等人以及李旺陽的家人。
南中國海問題近日雖然稍呈降溫,但中國一直堅持應由爭執雙方談判解決,而東南亞國家聯盟要求地區內多邊談判解決,而且美國表明重返亞洲,解決南中國海問題的前景﹐仍有待於各方努力。總部設在紐約的亞洲協會日前邀請美國﹑新加坡和越南的學者﹐討論南中國海問題。
中國民間智庫“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6月5日發表《2011美國軍力評估報告》﹐評估 美國的軍事思想﹑軍事力量﹑軍事部署和對外軍事關係進行評估。
希爾伯恩 華盛頓報導
大紐約地區多個民運組織6月5日下午連續第二天在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前舉行抗議活動﹐紀念1989年學生民主運動23週年﹐哀悼六四死難者。同時﹐魏京生基金會和中國自由民主黨策劃主辦,上演了一幕空中飛行抗議活動。
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主席克里斯托弗.史密斯眾議員和共同主席謝羅德.布朗參議員6月5日發表書面聲明,紀念六四天安門鎮壓事件23週年。
美國保守派媒體《華盛頓自由燈塔》發表報道說,關注中國人權的團體擔心,中國大舉進軍美國電影業,表明美國又一次在文化方面的潰退。有中國觀察人士認為,這是中國“大外宣”計劃中的一部分。
中國環保官員星期二要求美國駐華使領館停止發佈它們自行監測的空氣質量信息。這位官員暗示﹐美國的做法違反了中國法律法規﹐涉嫌干涉中國內政。
美國呼籲北京釋放所有那些因為參與1989年天安門示威活動仍然遭到監禁的人。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強烈的不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說,美國的呼籲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和對中國政府進行無端指責。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