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五年農產品供應壓力大

  • 皓祥

中國媒體近日援引農業部高級官員的話說,因需求不斷增加,中國未來五年將面臨巨大的農產品供應壓力。農產品供應壓力可能加劇通貨膨脹。有學者指出﹐中國應更好的通過世界市場加以調節。

中國媒體近日援引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在一次農業會議上的講話說,因需求不斷增加,中國未來五年將面臨巨大的農產品供應壓力。

陳曉華表示,預計中國今後五年里每年將新增的需求包括400萬吨糧食、80萬吨植物油和100萬吨肉類。

供不應求的預期和天氣變化等影響都不斷推高農產品價格。國家統計局公佈了1月中旬全國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當期監測的29種食品中,有27種出現不同幅度的價格上漲。其中,蔬菜價格漲幅尤為明顯。黃瓜價格上漲19.9%,豆角價格的漲幅也高達16.5%。而在糧食價格上漲和豬糧比進一步提升的雙重壓力下,預計豬肉價格漲幅會大幅超過去年的平均水平。

從事農村發展研究的中國學者馮興元認為﹐全球化背景下﹐各種生產要素和用人成本都在漲價﹐與通貨膨脹的預期存在相互刺激的關係﹐成為政府最為擔心的事情。

馮興元說﹕“對通貨膨脹比較高的預期導致農產品價格上升﹔農產品價格上昇又使得以這些農產品為原料的企業提昇價格﹐而且幅度超過比例﹐比如茅臺酒。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不過﹐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認為食品價格上昇對通貨膨脹影響未必很大。他對美國之音說﹐按照經濟學中的恩格爾定理﹐食物消費比重隨着收入提高而減少。

他說﹕“最近聽到中央統計局介紹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怎麼出來的﹐特別強調近幾年中國人消費中食品的部份不斷下降。因此食品價格波動對CPI的影響越來越小。”

*中國投資“外援”應對國內需求*

澳大利亞媒體報道說﹐中國為應對國內農產品需求﹐正在加緊對澳大利亞農業生產業進行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澳洲人報》1月31日報道說﹐中國對澳大利亞各種農產業顯示投資興趣﹐特別是價值在2億美元以下的私營企業﹐因為這個範圍低於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的介入標準。不過澳大利亞議會正在對澳大利亞農業中外國所有部份進行調查。

茅于軾認為﹐雖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近十年﹐但仍沒有充份加以利用。

茅于軾說﹕“應該發展國際貿易。中國缺﹐外國不一定缺。應該利用國際市場調劑國內國外餘缺。我覺得中國到現在入世十年﹐還沒有習慣於用這種方法想問題。”

茅于軾認為﹐海外投資應該對雙方都有利。不過中國政府習慣用政治控制經濟﹐這種思維在人民幣昇值問題中就有所反映。因此讓其他國家擔心其投資背後的政治目的和政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