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抗衡俄羅斯在北極地區擴充軍力以及中國對該地區日益加大的興趣,不僅美國的現役軍人在為與俄羅斯和中國在北極地區爆發潛在衝突做準備,國民警衛隊也在進行相應的演練。
在春節假期結束,中國各地複工之際,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星期一(1月30日)表示,本輪新冠疫情已接近尾聲。然而美國之音通過採訪了解到,許多偏遠地區嚴重缺醫少藥、村幹部瀆職缺位,導致農村老人死亡激增。以往春節前喜氣洋洋地忙辦年貨,如今卻是“街頭大喇叭哀樂從早到晚響個不停”。
隨著美中兩國的緊張關係加劇,中國軍機前往攔截美國或外國偵察機的頻次也越來越高,彼此“空中相遇”的機會也變多。分析人士表示,在氣候、擾流以及人為操作不慎等各種因素下,抵近攔截存在一定的風險,可能造成“空中誤判”進而導致兩國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也隨之升高,造成飛行員相當大的飛行壓力,因此飛行員的訓練顯得格外重要。
捷克共和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Petr Pavel)星期一(1月30日)晚間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了電話,雙方親切交談將近15分鐘,並承諾要進一步發展雙邊關係。
中國教育部近日表示,將恢復對跨境線上課程不獲學位認證的規定,取消疫情期間對跨境遠程學習方式獲得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和高等教育文憑認證的特殊做法,並警告學生應儘快安排2023年第一個學期返校線下學習。但這為許多時間緊迫需要臨時安排簽證申請、訂購機票、預定宿舍或住處的學生帶來困難,讓他們措手不及,手忙腳亂。
中國人口大省四川省為提振日益下降的人口出生率,近日修訂生育條例,開放未婚者登記生育及數量限制。在觸發社會廣泛熱議之後,四川當局星期一(1月30日)出面澄清,稱這並非鼓勵不結婚生孩子,而是為了保證“未婚先孕”人群的權益。
很多人關心中國下一步的經濟走向。畢竟,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與全球經濟的融合程度很高,其經濟走向必然牽動全球經濟。過去四十多年來,沿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治國路向,中國的國力大大增強,中國民眾的生活也得到了程度不同的改善。最近幾年來,特別是新冠疫情肆虐的三年多來,中國百業蕭條,民生艱困,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大大放緩。在這樣的背景下,隨著習近平在政治上清除了中共內部或者真實或者想像中的對手,接著在“應陽盡陽”的方針下以千萬民眾的生命為代價走向“後疫情”時代,經濟生活出現了恢復常規的跡象,是不是接下來將要出現中國經濟的複蘇乃至新的發展高峰呢?
中國政府星期一(1月30日)不指名地呼籲美國眾議院共和黨籍議長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thy)不要訪問台灣,此舉讓外界產生如果麥卡錫堅持訪台,去年八月初麥卡錫的民主黨籍前任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前後美中、以及兩岸之間緊張關係急劇升高的情景又將重現的擔心。
中國的農曆新年過完,接下來,還有一月,全國兩會就要登場。今年兩會因為換屆,受到的關注可能也是近年最高。當局前不久公佈了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名單。外界已從名冊中看到了將要在兩會上公佈的一些人事安排和政治動向。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國務院副總理,隸屬團派的胡春華將出任政協副主席;同為國務院副總理的前常委韓正則料接替要退下來的王岐山,出任國家副主席,成為第八號人物。這是鄧聿文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
在去年10月獲得第三屆中國共產黨總書記任期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預計將在今年兩會期間順利連任國家主席。隨著習近平成為自毛澤東以來中國權力最大的領導人,了解他的個人特點與習慣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來說愈加重要。
2022年11月末中國大陸興起的一系列反對清零政策的抗議行動(也稱白紙運動或白紙革命)爆發已滿兩個月。中國政府近期通過逮捕關押和審訊恐嚇一批參加抗議的學生和記者來鎮壓這場影響深遠的運動。目前仍有一些抗議者下落不明,儘管部分被捕者上個月末或本月早些時候獲釋,但他們顯然被禁止公開發言。
中國農曆新年伊始,河南省爆出一家“教育基地”非法拘禁體罰學生的事件,並進入了社交媒體的熱搜榜。這家位於鄭州市中牟縣的雅聖思素質教育基地打著“戒網癮”的旗號對學生實施體罰虐待,抖音、知乎等多個社交平台上傳出學生的求助信息。據受害者反映,他們被家長強制送往該“教育基地”的原因各不相同,除了沉迷網絡、厭學以外,還有學生因心理問題、性取向等原因被送往“教育基地”。
更多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