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台北‘的哥’之政治灼見

  • 蕭洵

台北街頭的計程車和摩托車。(美國之音蕭洵拍攝)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記者手記- 台北‘的哥’之政治灼見

台北的計程車司機,照北京的說法就是“的哥”,通常很安靜、低調。但是聊將起來,你會發現他們古道熱腸,熱心禮貌。一位南部來的“的哥”,竟熱心到非要把我們錄影記者很重的兩包器材親自拎到立法院立委辦公樓門口,因為我們說不用從路邊開進去了。我和同事當時眼睛都熱熱的,感慨不已。

周三到中正紀念堂附近採訪了一些遊客。採訪後,我和同事坐在回公寓的計程車上,興致未減,便隨口問問林姓“的哥”如何看台灣大選。這位林先生話匣子被打開,談及政治,令我想起時常頗有見地,能說會道的北京“的哥”。

問林先生的問題是,您是否覺得台灣人薪資低?他說,當然,因為景氣不好,沒有專業普遍都低,有專業就不會低。

這當然是個放之四海皆準的答覆。但問題在於,台灣有許多年輕有學歷的人,收入因種種原因,與周邊國家地區比較確實是偏低的,加之台北房價不菲,居之雖談不上不易,但付了租金,吃用後所剩無幾,買房對於年輕人是奢望。在大陸幾個一線城市,也有大批類似的“月光族”。

薪資過低是此次台灣總統大選的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它還牽涉到台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各黨候選人也紛紛祭出政策牛肉。

當提及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作出四年將最低薪資提到3萬的政策方案時,林先生答曰:“我當然支持他啦!但是這是選舉語言。在我們台灣,選舉語言不一定兌現啦!”

說實話,我並沒有料到林先生會對台灣競選政治有這樣的悲觀態度。他說,得過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李遠哲不是講過這樣的話嗎?的確,許多人恐怕已經不大記得,當陳水扁就任第11天,李遠哲就對陳總統說過“競選言論可以不用兌現”的話。沒有想到這位名人的這句極有爭議的“名言”,15年後對台灣民眾的影響仍未消散。

林先生重提李遠哲令我和同事都有些驚訝。但他卻也道出了台灣政治,政治人物所面臨的一個切實不可回避的挑戰,即政治誠信會對民眾造成何種影響?

林先生並非唯一對政治人物抱有這樣態度的人。1月2號,記者在承辦最後一場總統候選人辯論會的三立電視台外隨機採訪了一位年輕台灣女子。這位劉小姐也直言,自己不大關心候選人都在說甚麼,因為他們的承諾並不一定會兌現。

台灣人對民主選舉制度灰心了嗎?周四,在台大採訪勞工問題學者辛炳隆教授時,記者順便提及這個問題,請他談談看法。辛教授說,當民眾對政治表現冷漠時,對台灣政治而言當然是的一個危機。

辛教授在談到他所說的這個“危機”時,提及馬英九“六三三”的影響。所謂“六三三”是馬英九在08年大選時提出的經濟成長百分之六、國民所得三萬美元,以及失業率降到百分之三的政策。但當選後在接受傳媒採訪時說這個政策需要總統兩個任期,也就是八年時間才能實現,導致台灣股市大跌,引發民怨,被稱“六三三”跳票。

或許這也使得此次幾位候選人,尤其是看起來勝券在握的民進黨方面,在一些議題上不願有具體承諾的原因。辛教授說,在被問及諸如加薪等民眾關心議題上,各方都說要“開會”談。這或許算是前車之鑒,對隨口作出政治承諾有所顧忌。

有現總統經歷過的“跳票”難堪,政治人物不輕易作出競選許諾並非是壞事。至於選民,尤其是年輕人表現出的政治冷感,雖然有可能是“危機”,但辛教授說,從另一個方面看,其實相對過去表現出的政治狂熱,也未償不是個進步。他說,關鍵看投票,或許很多年輕人已經有了明確的支持對象,只是不願再聽過多的競選語言,因而對談政治表現淡漠。

回到與台北“的哥”林先生的談話。他在作出那番表述後,卻仍然強調一點,就是台灣現在是個自由社會,大家有言論自由,想說甚麼或不想說甚麼都可以。他說,習慣了自由的台灣人,無論如何,是不願,也不可能回到沒有自由的環境了。

林先生對台灣政治人物的失望,並沒有影響到他對台灣民主和自由的失望。而年輕人對於政治的冷感是否會像辛教授所分析得那樣,可能是狂熱過後更為成熟的淡然?大選開票後,我們或能作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