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命軍隊打造“新質戰鬥力” 台灣改變“第一擊”定義劃紅線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春節前會見駐紮在天津的軍隊官員。(2024年2月2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7日出席中國全國人大解放軍武警團組會議時下達指令稱,中國要發展“新質戰鬥力”,並為統籌海上軍事鬥爭準備。對此,分析家解讀,“新質戰鬥力”指的應是高科技和智能化作戰;且鑑於其廣佈全球的利益,中國未來能否掌握海洋交通線將是大國崛起的關鍵,因此,在此戰略下,解放軍未來的策略應是運用大量無人載具來支援海上作戰。

中國新華社報道,習近平3月7日出席全國人大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要推動新質生產力同新質戰鬥力高效融合、雙向拉動,要打造新質生產力和新質戰鬥力增長極。”

“新質戰鬥力”一詞非習近平原創。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中國軍事事務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志遠(Joel Wuthnow)以電郵書面回覆美國之音時指出,《人民日報》早於2015年底即在「國防知識」專欄引進新質戰鬥力的概念,其定義為:基於資訊系統的體係作戰能力,是集綜合感知、即時指控、精確打擊、全維防護、聚焦保障於一體的資訊化條件下戰鬥力的基本形態。

《解放軍報》也於2017年4月19日刊登題為《新質戰鬥力從哪裡來》的報道,聲稱隨著軍事科技進步以及軍事任務轉變,曾經的新質戰鬥力將逐漸演化為一般戰鬥力,被更新的新質戰鬥力所取代。

台灣學者:新質戰鬥力即智能化作戰能力

但時隔多年,習近平再高喊新質戰鬥力,軍事專家說,意義或已有所不同。

在台北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耙梳習近平過去的發言脈絡,習近平的新質戰鬥力指的應是智能化作戰能力。

揭仲說,習近平在2019年10月的中共”十九大“工作報告中就曾提出強化智慧化戰力。他在出席2020年7月30號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時又重申“把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作為解放軍的建軍目標。

揭仲表示,軍方透過人工智慧加快作戰節奏,從發現目標到完成打擊的流程縮短到近乎即時作業,甚至同時操控大量的無人載具來作戰。對軍事大國來說,誰能夠先掌握新形態的作戰模式,就能取得上風。

揭仲說:“他(習近平)目前的目標當然是希望能夠盡快地,比如說在2027年做到所謂的機械化、資訊化、智能化的融合發展,進一步在2035年初步具備智能化戰爭的能力,然後到2049年之前,要能夠全面地打一場所謂的智能化戰爭。”

中國國防部、軍媒唱和新質戰鬥力

習近平喊出新質戰鬥力後,成為兩會熱詞,也掀起境內輿論的熱議。

《解放軍報》3月8日以斗大標題:《不斷向新興領域要新質戰鬥力》報道稱,新興領域是相對概念,內涵隨技術發展不斷變化,現今的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網路空間、深海、太空等領域,因新概念和新技術不斷出現,被視為新興領域,不僅可衍生新質生產力,還能加速新質戰鬥力生成。

軍事部落客鈞正平微博發文,軍隊人大代表們也開始深入討論新質戰力。例如,空軍工程大學的吳德偉委員表示,沒有武器裝備的跨越式發展,就沒有新質戰鬥力;空軍航空兵某部陳金蘭代表也表示,新質戰鬥力是新質生產力在軍事領域的體現,推動軍隊高品質發展,必須大力加強新質戰鬥力建設。

鈞正平的發文已被中國國防部收錄於官網「軍媒觀點」專欄。文章稱,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正在興起,高科技武器裝備不斷湧現,其智能化、遠程化、精確化特徵越來越明顯;現實戰爭的殘酷也迫切要求我們把科技創新的引擎全速發動起來,加速科技轉化為戰鬥力。

對此,在台北的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表示,新質戰鬥力即科技力的展現,不過習近平現只拋出新詞,未來要如何達標或廣泛運用,恐讓解放軍傷透腦筋。

林穎佑告訴美國之音:“其實中國自己也在摸著石頭過河,它也沒有辦法很明確的指出新質戰鬥力是什麼。未來如果要打科技化作戰的話,它的訓練方式、需要的人才,一定跟過去會有些不一樣。 ”

根據《解放軍報》報道,人才是軍隊戰鬥力的核心要素,要提升新質戰鬥力,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將是重要支撐。

林穎佑認為,新質戰鬥力既然是奠基在科技發展,勢必要擺脫傳統的練兵思維,廣納高科技專業的人才。但這類優秀人才有外商或民企等更好的出路,不一定會加入解放軍。

中國海上備戰,以擴張海權

另外,習近平也在軍警團組會議上強調統籌海上軍事鬥爭準備、海洋權益維護和海洋經濟發展,提升經略海洋能力。

對此,分析家表示,習近平的談話透露出北京往海權國家的發展野心,企圖掌握海上交通線。

台北專事專家揭仲表示,中國崛起後,國家利益遍及全球,解放軍自然得提升所謂的戰略投送能力,以打造全球的保駕護航戰力。尤其中國仰賴進口糧食和能源,其中相當大的比例經由海路運輸。因此,他說,基於北京的安全觀,也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才是真正的安全,中國不太可能與他國合作維持海上交通線的安全,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近年來致力於擴展海外軍事基地的原因。

針對習近平下達的「新質戰鬥力」和「海上軍事鬥爭準備」兩項指示,揭仲研判,無人艦艇將是解放軍的重點發展項目。

揭仲說:“可能以後在海上,甚至於在遙遠的海洋上,中共也會使用大量的無人載具,比如說無人艦甚至無人潛艇等等,來支援它的海上作戰,來支援它對海上交通線的掌控。”

台灣改變“第一擊”定義劃下紅線

中國軍事擴張之際,台灣國防部3月8日發布新聞稿展現強硬態度稱:「如敵軍機、艦侵入我領空及領海範圍,經辨證、攔截、廣播及驅離行動,若仍無法排除,基於國家對領土享有絕對主權,可合法授權第一線指揮官採取適當方式予以反制,以維護國防安全。”

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當日受訪時解釋,台灣改變“第一擊”定義的緣起是基於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2022年訪台後,台灣認知到所應做的對應調整。他說,當時中共無人機頻頻侵擾金門,但相關因應規定非常明確,他於是要求修訂權責並執行。他說,台灣過去對第一擊的定義是要敵軍開槍、開砲,台灣才會反擊,但現在凡是恣意滯留在台灣領海空的敵軍,台灣可能就會反擊。

對此,軍事專家揭仲表示,兩岸海峽中線默契若尚存,台灣對開火的要求時機較嚴謹,須等解放軍先開火,才能回擊。但當中共片面推翻海峽中線的默契,又任由解放軍的軍機軍艦進逼台灣的24海裡鄰接區,甚至深入台灣領空、領海,此時,若台灣還堅持過時的開火時機,可能無法因應解放軍的突擊。

他說,面對中共持續的灰色地帶衝突騷擾,台灣這次明確劃下紅線是很及時的回應。邱國正清楚地告訴北京,一旦其機艦侵入台灣的領海、領空,又不接受驅離的話,台灣將採取必要的行動,包括主動開火,加以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