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挑戰中國“紅線”?美兩黨議員推動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引關注


台湾驻维尔纽斯的台湾代表处里摆放的台湾与立陶宛旗帜。(2022年1月20日)
台湾驻维尔纽斯的台湾代表处里摆放的台湾与立陶宛旗帜。(2022年1月20日)

挑戰中國“紅線”?美兩黨議員推動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引關注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7:51 0:00

在東歐小國立陶宛因台灣新設的代表處名稱問題遭到中國經濟報復後,美國跨黨派國會議員上星期推出旨在將台灣設於華盛頓的“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式更名的《台灣代表處法案》。由於拜登政府正在評估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的問題,國會人士這個被認為“越來越接近”北京“紅線”的立法行動也引起許多注意。

2月3日,參議院外委會成員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 R-FL)及外委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梅嫩德斯(Bob Menendez, D-NJ)提出編號S.3573的“台灣代表處法案”(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Act),指示美國國務卿與台灣就“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TECRO)更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一事開啟協商。同日共和黨眾議員匡希恆(John Curtis, R-UT)及民主黨眾議員帕帕斯(Chris Papas, D-NH)也在眾議院提出相同法案。

魯比奧辦公室發布的聲明說,“台灣代表處”的名稱將“更好地反映出它作為事實上是台灣駐美國外交使團的地位。”

外委會主席梅嫩德斯在聲明中說,“在國際處於前所未有的緊張及北京持續謀求霸凌和脅迫台灣之際,這個重要的法案展現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之》,對台灣人民及台灣決定自己未來的權利,以及作為國際社會一員,能享有更多尊重及外交空間的支持。”

“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是1994年克林頓政府經過“對台政策檢討”(Taiwan Policy Review)後確定的名稱,此前台北在華盛頓代表處的正式名稱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CNAA)。

包括台灣政府和美國國會人士、海外台僑都有許多人對這個被美台外交界以英文“TECRO”慣稱的名字不滿意,不過分析人士說,在美台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的情況下,更改名稱可能引發的負面效應是美國政府需要仔細衡量的因素,因此對國會這個最新的立法舉措可能帶來的影響,學者專家也有不同看法。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南樂(Lev Nachma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他看到了法案的內容,但不確定這個法案能走多遠,“尤其是像那樣的更名的確越來越接近所謂的‘紅線’。”

南樂說,更名當然對台灣來說有像徵意義上的重要性,“但它並沒有為台灣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改變、政策獎勵或實際的好處,除了讓台灣人覺得被看見以外--那的確重要,不過或許不一定值得去冒軍事衝突升級的風險。”

南樂說,他擔憂的是這可能使北京認為,它必須比原先想要的更快行動以顯示它不容許這一類的更名。

“簡而言之,像這樣的更名對台灣很重要,但由於它附帶瞭如此高的風險,或許比較務實的做法是此時不要改變這個代表處的名字,而是專注於比這種象徵性層次改變對台灣更有幫助的實質性政策改變。”

不過長期為美國國會提供政策分析的前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亞洲安全事務研究員簡淑賢(Shirley Kan)認為,在立陶宛因台灣設處使用的名稱遭到中國脅迫後,魯比奧和梅嫩德斯此時提出稱的法案更顯得重要。

簡淑賢在給美國之音的電郵中說,“我們已經允許將中華民國大使館的名稱改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CNAA),然後再改名為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以前並沒有急迫性再允許另一次更名,直到現在。”

現為獨立評論人士的簡淑賢指出,中國正在脅迫立陶宛,“試圖以控制立陶宛在自己土地上做的決定來侵犯其主權”,在這個背景下TECRO的更名就變得更為突出。

“第一,美國及其他國家可以展現他們與立陶宛團結,尤其是關於它的主權自主性;第二,對中國展示,其惡意行為是有後果的,避免它再有同樣行為;第三,展現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力。如果我們想要別人支持立陶宛,我們就應該站出來;第四,這並不是在用中華民國的正式名稱。我們現要用的是台灣,這也是中國自己對台灣所使用的稱呼,所以中國是沒有道理的,沒有理由(mei you li you)。”

最後幾個字英文字,簡淑賢用的是英文拼音“mei you li you”。

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Douglas Paal)並不同意這種看法。

包道格告訴美國之音,“TECRO更名是一個純粹象徵性的行動,但卻有為美台利益帶來傷害的潛在可能而沒有實質上的好處。”

他說,如果美國採取領導行動,其他人只會觀望,而且或許還很高興他們沒有跟隨美國行動。 “國會時間應該用在鼓勵美台貿易與安全關係的強化,而不是去推翻過去40年來有助於台灣繁榮的最後幾個政治安排,”包道格說。

《金融時報》去年9月一篇獨家報導曾披露,拜登政府正在“認真考慮”允許台灣政府設於華盛頓的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並稱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傾向同意這個更名,而且此事得到國務院亞洲事務官員的廣泛支持。

不過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去年12月在參議院關於美國對台政策的聽證會上,答复主席參議員梅嫩德斯關於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的問題時說,此事行政當局還在持續評估中。

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一事也被包含在眾議院上週通過的《2022年美國競爭法》(H.R. 4521)第30209條款“台灣外交審視”(Taiwan Diplomatic Review)中。

條文提到,美國的政策是稱呼台灣為“台灣”,不是“台北”或“中華台北”,“‘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被不適當地命名,因為它的工作是在經營美國與台灣之間,而並非只有在台北的人民、機構及企業的廣泛、密切和友善的商務、文化及其他關係。”

法案要求美台雙方就重新命名“TECRO”進行協商,並指出,為反映台灣和美國之間實質上正在深化的關係,美國國務卿必須(shall)尋求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適當官員開啟旨在重新命名其駐華盛頓辦公室以及在美國分支辦公室的協商。

對魯比奧等參眾議員推動的《台灣代表處法案》,台灣外交部說,感謝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議員長期以來不分黨派展現對台灣及強化台美關係的一致支持,並表示外交部將持續關注法案後續進展,並與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保持密切聯繫,穩健深化台美全球夥伴關係。

中國政府在去年《金融時報》關於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的報導後即表示強烈反對,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9月1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已就有關動向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不得將台灣‘駐美經文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