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澤連斯基準備與普京談判


澤連斯基準備與普京談判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1:07 0:00

澤連斯基準備與普京談判

澤連斯基準備與普京談判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1:00 0:00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他已準備好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談判,但警告說,未能達成協議“將意味著這是一場第三次世界大戰”。

“我認為,沒有談判,我們無法結束這場戰爭,”他在週日播出的一次採訪中告訴CNN的法里德·扎卡里亞。

澤倫斯基呼籲與莫斯科進行全面和平談判,以恢復領土完整,為烏克蘭伸張正義。俄羅斯首席談判代表近日表示,雙方在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並採取中立地位的問題上已接近達成一致。

澤倫斯基告訴CNN,俄羅斯軍隊進入烏克蘭“是為了消滅我們,殺死我們”,但他發誓烏克蘭不會放棄主權或完整性。

澤倫斯基說:“俄羅斯人殺害了我們的孩子。你不能再扭轉局勢。你不能要求烏克蘭承認一些領土為獨立的共和國。這些妥協完全是錯誤的。”

馬里烏波爾

在被圍困的馬里烏波爾市,一所藝術學校遭到俄羅斯軍隊的轟炸,大約400人在那裡避難。 “孩子們”這個詞是用俄語寫成的,寫在劇院外的地面上,從天空中可以看到這幾個大字,以提醒俄羅斯軍隊劇院裡面是誰。

馬里烏波爾市議會週日表示,該建築在襲擊中被毀。目前還沒有關於倖存者的信息。

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面向全國”節目說,他認為俄羅斯軍隊正在訴諸這些殘酷的平民襲擊,因為其軍事“行動陷入僵局”。

“這真的很噁心,”奧斯汀說。

這座城市繼續抵抗俄羅斯軍隊。俄軍不得不採取消耗戰術和城市巷戰。

退休將軍戴維·彼得雷烏斯週日告訴CNN:“馬里烏波爾還沒有倒下。它已經沒有食物、燃料、水,除了心臟以外的一切。他們仍在奮戰。”

根據馬里烏波爾市議會在其電報頻道上的一份聲明,數千名馬里烏波爾居民被強行從家中帶到俄羅斯領土。

聲明說:“佔領者從利沃貝雷日尼區和體育俱樂部大樓的避難所非法帶走了一些人,那裡有1000多人(主要是婦女和兒童)躲避不斷的轟炸。”。

馬里烏波爾市長瓦迪姆·博伊琴科說:“老一輩人對占領者今天所做的事很熟悉,他們目睹了二戰期間納粹強行俘虜人民的可怕事件。”。

俄軍仍然停滯不前

奧斯汀說,由於烏克蘭軍隊繼續使用美國和北約盟國提供的武器打擊俄羅斯軍隊,俄羅斯在全國各地的部隊一直沒有發揮作用。

奧斯汀告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這讓他(普京)的軍隊被扔進了碎木機裡。”

美國官員估計,自入侵開始以來,烏克蘭人已經殺死了3000多名俄羅斯部隊。

據烏克蘭政府稱,其中至少有五人是俄羅斯高級軍官。

彼得雷烏斯週日表示,五名俄羅斯將領中至少有四人的死亡“已得到絕對證實”,並補充說烏克蘭狙擊手“從左右兩側將他們擊斃”。

入侵已經進入第四周,俄羅斯軍隊仍然未能控制烏克蘭首都基輔,這是克里姆林宮的一個主要目標。

烏克蘭國家警察在週六的一份電報聲明中說,俄羅斯正在襲擊基輔西北部郊區,而基輔地區政府報告說,基輔以北的斯拉夫圖奇市“完全孤立”。

米科拉伊夫

週五,俄羅斯導彈襲擊了烏克蘭南部城市米科拉伊夫的一個軍事基地,士兵當時正在兵營裡休息。烏克蘭官員尚未公佈那裡的死亡人數。

一名士兵告訴法新社,已經發現了50具屍體,另一名士兵說,廢墟下可能有多達100人死亡。

米科拉伊夫位於戰略軍事港口敖德薩130公里處。

俄羅斯週六表示,其高超音速導彈週五摧毀了烏克蘭西部伊万諾-弗蘭基夫斯克地區的一個導彈和彈藥地下倉庫。俄羅斯通訊社稱,這是自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首次在烏克蘭使用先進的武器系統。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週日表示,他無法證實或質疑俄羅斯是否在烏克蘭使用過此類武器,但補充稱,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過,他不會將其視為遊戲規則的改變者。

一名烏克蘭空軍代表證實了在伊万諾-弗蘭基夫斯克地區發生的襲擊,但表示烏克蘭沒有關於所用導彈類型的信息。

在其他事態發展中,據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副主任基里洛·季莫申科說,週六開放了人道主義走廊,共有6623人從烏克蘭各城市撤離。他在網上說,其中4128人逃離了馬里烏波爾。有計劃開放更多的走廊。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OHCHR)報告稱,截至週六,至少有902名平民被殺,超過1459人受傷,同時警告稱,實際數字可能更高。 OHCHR表示,大多數死亡是由於重砲和多枚導彈的襲擊以及空襲造成的爆炸。烏克蘭總檢察長辦公室表示,112名遇難者是兒童。

自從俄羅斯入侵以來,數百萬人逃離家園。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菲利波·格蘭德(Filippo Grande)週日在推特上寫道:“烏克蘭戰爭的破壞性如此之大,已經有1000萬人逃離,要麼在國內流離失所,要麼在國外淪為難民。”

(駐聯合國記者瑪格麗特·貝希爾對此報道做出了貢獻。本文的一些信息來自美聯社、法新社和路透社)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