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上海重啟交通運營 虹橋車站湧現“離滬潮”


北京朝陽區兩個帶著口罩的居民去排隊做新冠核酸檢測。 (2022年5月11日)
北京朝陽區兩個帶著口罩的居民去排隊做新冠核酸檢測。 (2022年5月11日)

上海重啟交通運營 虹橋車站湧現“離滬潮”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23 0:00

隨著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持續減少,上海繼恢復對外交通後,自周日(5月22日)起恢復市區公交和部分地鐵路線的運營,並預計在六月中下旬推動全市復商復市,以恢復市民的正常生活。不過,上海一重啟交通運輸,市區公交搭乘的人寥寥可數,但對外交通的虹橋火車站竟出現了罕見的離滬大潮,讓部分中國網民感慨,上海抗役的最後一頁呈現的竟是此“元氣大傷”的模樣。

在歷經長達55天的封城後,上海5月22日再現公共交通運輸穿梭街頭,包括273條公交線路全面復駛、四條地鐵以及部分對外交通有條件恢復運行。

不過,為了確保疫情不致反彈,上海當局祭出多項措施,不僅公交車司機全體進行“封閉式管理”,乘客上車前也須先掃描一站一碼的“場所碼”,並事先上網登記與本人身分信息相符的交通卡。

至於前往虹橋機場及火車站的出城乘客,則須提供24小時核酸檢測證明,並憑機票或車票進站。

上海恢復公交、地鐵運營 防疫仍嚴

上海各車站已設置隔離區、配備防護服,以安置突發的陽性個案。萬一公交或地鐵行經區域發生多人次涉疫或車站周邊被列為中高風險區,上海市政府也將隨時採取封站跳停、縮線運營等應急措施。

依據上海市政府的規劃,重啟公共運輸屬於全市“三大階段”防控工作中的第二階段。第一階段完成“社會面清零”後,封控區與管控區範圍將持續縮小,最終將於6月1日起達到防控管理的全面常態化,並爭取在6月中下旬“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然而,根據官媒報導,公交車上路了,卻少有乘客搭乘,行經沿路也看不到其他人車,諾大的城市仍然一片寂寥。不少微博網民對上海解封更多的是冷嘲熱諷,有人留言稱:“大家都出不了小區,有乘客嗎?還是專門找幾個人去搭乘?”

儘管上海市政府宣布,全市八成人口,也就是超過2000萬人的住家已解封,可以自由進出小區,並在規定時間內出門採買,但多位上海市民告訴美國之音,他們出入的決定權仍掌握在基層街道管理組織手上,只要居委會不放行,所有人還是得關在家中“足不出戶”。

相較於冷清的市區交通,地鐵車廂內卻擠滿了拎著大包小包行李,要趕往虹橋火車站,離開上海的乘客。根據微博流傳的視頻,在虹橋站外的人龍排隊排到了車輛引道上,讓黃牛有機可趁,硬是加價五倍,才能買到出城的車票。

逃出上海! 虹橋站外現“離滬大潮”

一位住在河南的微博網民望景生嘆,留言稱:上海“這次真的有點元氣大傷的感覺。”

另一位上海本地人則留言解讀:上海“解封就是离滬潮”,而一位山西的微博網民則以“傷城”來形容上海防疫的這最後一頁。

位於上海的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急著出城者大多是外地人,來滬工作卻因突發疫情被迫滯留上海,兩個月來全無收入,自然想盡快出城另謀生計或返鄉,因為他們心理明白,上海官員嘴上說“復工復產”、“复商復市”,但根本不敢違背北京的清零政策,更遑論上海現在對外來勞力的需求非常低迷。

謝國忠說:“中短期的話,可能都沒有需要(外來勞動力)。最高層(領導班子)沒有改變(清零)政策的時候,你(地方政府)如果去恢復的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如果有反彈的話,那你烏紗帽就丟了。”

早在5月16日恢復對外鐵路交通的第一天起,上海最重要的交通樞紐虹橋車站外就出現大批候車旅客,當時市區交通因未解封,不少人不惜徒步數十公里或花上數小時騎共享單車來搭車,讓“虹橋車站遇离滬大潮”一連幾天都是微博熱門話題。

官方尚未公佈离滬人口的數據,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相較於染疫風險,看不到盡頭的“動態清零”政策,才是他們放棄上海夢的主要原因。

中國棄辦2023亞足賽 “動態清零”恐無止期

尤其中國近期宣布延期舉辦今年6月的成都世大運和9月的杭州亞運等重要國際賽事,就連2023年6月才要辦的“亞足聯亞洲杯”,中國也因無法承諾“完全開放模式”辦賽,因此主動放棄主辦權。

對此,位於柏林的墨卡託中國研究所研究員瓦萊麗(Valarie Ta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取消亞足聯賽事,代表中國恐持續強硬的“清零”政策。

瓦萊麗說:“我們確信,動態清零將會持續到明年底、甚至更久。2023年的亞足聯亞洲杯對中國非常重要,他們花了數十億美元在北京等地蓋了多座場館,這對習近平個人也很重要,他說過,要讓中國成為世界足球強國。”

北京“動態清零”的基調不變,上海當局也急於清退外來人口,並拒絕走出泡泡,與病毒共存。分析人士說,其“復工復產”的口號讓商界倍感欠缺說服力。

位於台北、長期關注中國市場的萬寶資產管理集團總裁朱成志表示,上海跟華東地區的多數台資企業反映的複工狀況都不盡理想,因為嚴格的人流管控造成的管理難度,讓中小型廠商不堪負荷。他說,中國經濟今年的成長力道疲軟。

朱成志告訴美國之音:“終究會要解封,這點我們絕對肯定。它(疫情)對於大陸內循環經濟的殺傷度是非常大的﹐因此,我們評估,大陸不但經濟增長保不了5.5%,我認為,(保)4%都是一個挑戰。”

依據上海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的統計,截至5月19日,浦東全區已有1100家重點企業復工復產,但朱成志說,多數非“重點”中小型企業的複工之路還很漫長。

北京分區封控 居民嘆如“溫水煮蛙”

上海走向解封之際,政治中心北京卻陷入封控的泥淖中。截至5月23日,北京已先後在朝陽、房山等6個行政區實施程度不一的封控管制,除了權力核心中南海所在的西城區和東城區外,其他人幾乎都被要求在家辦公,已涉及1180萬人,超過北京常住人口的一半。

一位基於安全因素不願透露姓名的台商向美國之音透露,住在北京現在猶如“溫水煮青蛙”,全市沒封控,但卻是越管越嚴。部分上海祭出的嚴厲措施,現在也在北京出現。例如,已經封控超過20天的朝陽區“南新園小區”5月20日因發現26名確診病例,導致全區近5000名陰性住戶被轉運並集中隔離。相較於官媒稱轉運有序,並引用住戶自拍影片稱隔離酒店設施完備,部分中國微博網民卻諷刺稱其為集中“贏”,並質疑大規模轉運作業恐反成疫情破口。

德國學者瓦萊麗分析,北京的“動態清零”已是一場帶給人民痛苦、卻不容質疑的政治運動。她說,政治和意識形態掛帥下,中國各地官員動輒封城,並非為了拯救生命,而是為了壓低病例數,以拯救自己的官位。

相較於地方官員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堅持的清零政策一片擁戴,總理李克強卻似乎被推上浪尖風頭。網傳,李克強是支持“與病毒共存”政策的代表人物。

李克強“無罩”挑釁?高層升高防控爭論

李克強5月18日視察雲南大學後,網上流出多段視頻及照片顯示,他與師生談話、合照時,都未戴口罩,隨即引發網上議論紛紛。部分人士還稱,這是20大前,李克強對習近平的公然挑釁,甚至出現“習降李升”的政爭討論。

不過,瓦萊麗認為,李克強恐無意、也無力挑戰習近平的威權。她說,李克強公然違反防疫政策,可能意在凸顯,中共權力核心階層對清零政策的支持並非鐵板一塊。瓦萊麗說:“他的訊息也許無法傳遞給中國民眾,但外界的觀察人士卻沒有漏接。你知道,他(李克強)對正在發生的事不滿,中共高層正在(暗中)進行一場辯論,也就是,清零政策是不可持續的。”

中國堅持清零政策,受到的內外質疑越來越強。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不顧中國政府抗議,接連兩次公開警告“動態清零”無法持續。

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近日也直言,中國封城阻礙商品流動並將衝擊全球供應鏈的複蘇。

但北京對所有質疑置若罔聞。因此,中國民眾想要“恢復正常生活”,恐得再等等。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