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政府介入石油業 為國家帶來風險


哥倫比亞大學資深研究學者尉莉颯博士
哥倫比亞大學資深研究學者尉莉颯博士

美國是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而中國位居世界第二。中國對於石油的需求龐大,在海外也有巨額的石油投資,不過中國政府的石油政策,卻可能造成中國面臨的風險增加。

哥倫比亞大學資深研究學者、伍德羅威爾遜中心研究員尉莉颯博士(Elizabeth Wishnick)4月24號發表她對於中國石油需求的研究報告,當中提及中國政府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所出台的政策,帶來的卻是風險。

*官進民退,風險升高*

尉莉颯博士在研究中採用了德國社會學家貝克(Ulrich Beck)對於‘風險’的定義:“經濟、社會與科技決策所造成的意外結果。”而她認為,中國政府對於石油產業的強力介入,使得中國面臨的風險升高。

尉莉颯博士說:“中國特別的經濟與政治體系,給非政府機構處理風險的能力造成了限制,而這些非政府卻或許是能夠處理這些挑戰的。”

尉莉颯博士認為,過份依賴石油的國家都會有風險,包括美國在內。而為什麼中國面臨的風險特別大。

尉莉颯解釋說:“所有的國家都會有風險,美國經濟依賴石油,尤其是汽車的使用,也帶來了風險。我在此要爭論的一點是,中國經濟與政治體系的本質,造成了風險處理的額外挑戰,因為有着公私不分的企業,社會公眾參與政策的程度也受到限制。”

她舉例,由於中國的大石油公司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而中國政府對於國內油價嚴加控管,所以石油公司其實在國內是賺不到錢的,只能靠海外投資,國家政策卻傷害了企業本身自主經營的能力。

此外,中國國營企業,或是受到政府控制的私人企業,都會受到政府政策與作為的影響。

她說:“有着其他互相衝突的目標。如發展、建造一個現代化社會,這些都互相抵觸。也有地區的壓力,省級政府要的是發展。而在中國的石油公司被視為就業的工具。如果你看看這些中國石油公司僱用了多少人,比其他主要石油公司要多很多,因為它們的功能是要在中國境內創造就業,而不是要最有效率的公司架構。”

*不同種類風險環環相扣*

另一個例子是目前中國正在興建的油管。比起海運而言,大肆興建油管將石油送到中國的西部,再送到遙遠東部地區,是比較不合算的選擇。但中國政府依舊大力推動興建油管,一方面是為了擔憂海運受制於人,一方面也是為了中國西部各省的發展,增加就業率等因素。

尉莉颯博士並且指出,石油給中國帶來的風險,還與其他的風險互相連結。

她說明:“石油風險,如何與水資源風險產生關係呢?你可以看到一些問題,看看石油公司分佈在中國的哪些地區,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省、中國西部的新疆,都是農業重鎮,但同時也面臨水資源短缺。石油產業需要許多的水,而從石油工業排放出來的水都是受到污染的。”

2005年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發生爆炸,導致松花江遭受重大水污染,並且危害俄羅斯的城市。尉莉颯博士說,如何在糧食安全、水源安全以及能源安全三方面取得平衡,對中國將是艱巨的考驗。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