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 —
在伊朗與“五常+1”(即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的代表11月20日在瑞士日內瓦就伊朗有爭議的鈾濃縮項目再次舉行談判的前一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伊朗總統魯哈尼通了電話。習近平對魯哈尼說,中方希望伊朗能夠把握機遇,保持對話勢頭,同各方尋求最大共識,爭取最好結果。
這次談判被認為是伊朗最有可能與六大國就其濃縮鈾項目取得階段性突破。日本《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報導說,如果各方達成協議,中國有可能牽頭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框架下對伊朗的核設施進行核查。
曾在美國政府多個機構任職33年的美國亞太政策專家、現在在喬治•華盛頓大學擔任國際關係教授的羅伯特•薩特(Robert Sutter)表示,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表現出更大的彈性和克制。 “在對待伊朗問題上,中國表現得很謹慎、很小心。”他說。
薩特認為,在中東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氛圍內,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要考慮到多重因素。 “如果中國和伊朗走得太近,那麼中國最大的原油輸出國沙特阿拉伯會有甚麼反應?沙特和伊朗的關係緊張。中國在以色列也有利益,中國需要保持和以色列的良好關係,”
薩特說:“還有就是美國的因素。中國的原油需求中相當大一部分來自海灣地區。中國對原油的需求還將在未來10-15年繼續迅猛增長。是誰控制著波斯灣的出口?是美軍。”
然而,在核問題上中國對伊朗和朝鮮採取著截然不同的立場。長期以來,國際社會一直認為中國在朝鮮去核問題上未能發揮其本該發揮的作用。中國一方面多次強調致力於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另一方面,中國卻從未間斷對北韓政權關鍵的經濟援助。薩特表示,中國在朝核問題上態度曖昧是因為朝鮮關係到中國的穩定,而對中國來說,穩定壓倒一切。
他說:“為甚麼中國對北韓如此頭疼?這裡有很多解釋,但最主要的還是北韓的地理位置。北韓緊鄰中國東北,這是中國非常敏感的一個地區。雖然經濟發展很重要,但對於中國領導人來說,穩定是他們的根本利益。要維護統治,他們就必須要維護穩定。”
但一些跡象顯示,中國在北韓核問題的立場上正在鬆動。今年2月北韓實施了第三次核爆後,中國在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決議中投下贊成票,隨後還高調公佈了對北韓的制裁清單。 9月份,中國外長王毅在和美國國務卿克里的會談中表示,要讓無核化成為朝鮮唯一的選擇。有學者認為,這或許是因為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在重大國際議題上的看法和立場就會越來越接近國際社會的主流觀點。
在伊朗與“五常+1”(即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的代表11月20日在瑞士日內瓦就伊朗有爭議的鈾濃縮項目再次舉行談判的前一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伊朗總統魯哈尼通了電話。習近平對魯哈尼說,中方希望伊朗能夠把握機遇,保持對話勢頭,同各方尋求最大共識,爭取最好結果。
這次談判被認為是伊朗最有可能與六大國就其濃縮鈾項目取得階段性突破。日本《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報導說,如果各方達成協議,中國有可能牽頭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框架下對伊朗的核設施進行核查。
曾在美國政府多個機構任職33年的美國亞太政策專家、現在在喬治•華盛頓大學擔任國際關係教授的羅伯特•薩特(Robert Sutter)表示,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表現出更大的彈性和克制。 “在對待伊朗問題上,中國表現得很謹慎、很小心。”他說。
薩特認為,在中東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氛圍內,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要考慮到多重因素。 “如果中國和伊朗走得太近,那麼中國最大的原油輸出國沙特阿拉伯會有甚麼反應?沙特和伊朗的關係緊張。中國在以色列也有利益,中國需要保持和以色列的良好關係,”
薩特說:“還有就是美國的因素。中國的原油需求中相當大一部分來自海灣地區。中國對原油的需求還將在未來10-15年繼續迅猛增長。是誰控制著波斯灣的出口?是美軍。”
然而,在核問題上中國對伊朗和朝鮮採取著截然不同的立場。長期以來,國際社會一直認為中國在朝鮮去核問題上未能發揮其本該發揮的作用。中國一方面多次強調致力於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另一方面,中國卻從未間斷對北韓政權關鍵的經濟援助。薩特表示,中國在朝核問題上態度曖昧是因為朝鮮關係到中國的穩定,而對中國來說,穩定壓倒一切。
他說:“為甚麼中國對北韓如此頭疼?這裡有很多解釋,但最主要的還是北韓的地理位置。北韓緊鄰中國東北,這是中國非常敏感的一個地區。雖然經濟發展很重要,但對於中國領導人來說,穩定是他們的根本利益。要維護統治,他們就必須要維護穩定。”
但一些跡象顯示,中國在北韓核問題的立場上正在鬆動。今年2月北韓實施了第三次核爆後,中國在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決議中投下贊成票,隨後還高調公佈了對北韓的制裁清單。 9月份,中國外長王毅在和美國國務卿克里的會談中表示,要讓無核化成為朝鮮唯一的選擇。有學者認為,這或許是因為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在重大國際議題上的看法和立場就會越來越接近國際社會的主流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