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四方安全對話峰會籌備之際 澳智庫分析台海變局


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海軍10月19日在南中國海舉行今年第五次的聯合演習。(美國第七艦隊網站)
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海軍10月19日在南中國海舉行今年第五次的聯合演習。(美國第七艦隊網站)
四方安全對話峰會籌備之際 澳智庫分析台海變局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9:22 0:00

在美國據報正為四方安全對話高峰會進行準備之際,一個澳大利亞智庫呼籲該國決策者“盡一切努力理解台灣未解決政治地位一事的複雜性”,因為它是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可能為此發生軍事衝突的議題,一旦戰爭爆發,“華盛頓會將澳大利亞的參與視為理所當然”,堪培拉必須決定自己將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

《共同社》星期天報導,在中國的地區影響力日增之際,美國已經向日本、印度及澳大利亞提議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能否順利舉辦將取決於印度的態度,因為一直以來印度對四方對話的立場都非常謹慎,它是四個成員中唯一一個與中國有共同邊界的國家。

通過四方對話強化印太安全

根據白宮的聲明,美國總統拜登星期一(2月8日)與印度總理莫迪通話,兩人都同意繼續密切合作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包括支持航行自由行動、領土完整及通過四方對話機制建立一個更強大的地區安全機制。

國務院也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星期二和印度外長通話,雙方都期待擴大地區合作,包括通過四方對話應對新冠疫情及氣候變化的挑戰。

對於四方對話峰會是否正在籌備中的問題,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星期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他此刻還沒有東西可以宣布,但美國視四方會談為一個具有重要潛能的機制,因此也會以此為基礎深化與夥伴的合作,包括傳統的海洋安全領域,另外也包括新冠疫情、氣候變化,以及民主韌性等議題。

普賴斯還針對印度與中國的邊界爭議表示,美國非常關注北京正在試圖恫嚇其鄰國的作為,美國將與盟友站在一起,推進彼此在印太地區共同的繁榮、安全與價值。

台海變局與澳大利亞相關

在這個峰會舉行之前,一個澳大利亞智庫也建議澳大利亞與其盟友充分討論如何應對台海變局的問題,因為中國正在運用各種非戰爭手段迫使台灣與其統一,一旦發生衝突,堪培拉必須決定它將採取何種行動與立場。

“為什麼澳大利亞應該關注日益加劇的台海緊張?”就是澳大利亞智庫“中國事務”(China Matters)在一個政策簡報中提出的問題。

該智庫創辦人琳達·雅各布森(Linda Jakobson)在星期二發布的最新簡報中說,有許多理由澳大利亞必須關心這個議題,例如一旦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對台灣的控制後,東亞戰略平衡將急劇改變,人民解放軍不再受限於“第一島鏈”,反而取得在西太平洋投送軍力的能力,這將改變美國在此地區的防衛態勢,不利於澳大利亞的戰略環境。其他還包括台灣的民主自由社會、對地區貿易以及半導體供應的影響等,都是澳大利亞必須關注的發展。

儘管北京經常威脅對台動武,但雅各布森認為,致命性的戰爭並不是習近平可能採取的統一途徑,雖然軍事衝突也不能被排除,但它的可能性很低。她說,澳大利亞必須注意台海緊張昇級,並為另一個更可能的假想情況做準備,那就是北京以長時間和密集的行動,運用“只差戰爭的所有手段”來迫使台灣領導人展開談判。

只差戰爭的所有手段

雅各布森說,這些“只差戰爭的所有手段”(all means short of war)涉及對台灣逐步施加脅迫以造成台灣社會不穩,迫使它接受統一協商。北京可能使用的手段包括經濟施壓或封鎖、網絡攻擊、顛覆行動、暗殺及有限的使用武力,這些行動的目的是要逼迫台灣領導層同意,在北京的“一個中國”條件下展開政治協商。

拜登政府上任後多次針對北京對台灣的脅迫公開表態,敦促中國停止施壓並與台灣民選領導人對話,並強調美國對台灣“堅如磐石”的承諾。在行動上,拜登政府也在2月4日派美國導彈驅逐艦“麥凱恩”號通過台灣海峽,延續奧巴馬及特朗普等前任政府的做法,這也是拜登政府上台後的第一次台海自由航行任務。

此前澳大利亞也曾加入美國的自由航行行列,在2018年9月以皇家海軍墨爾本號軍艦穿越台灣海峽。

自由航行或加劇緊張

在拜登政府強調將加強與印太地區盟友合作,以多邊方式抗衡中國行為形態之際,地區國家如何看待美國對台灣“堅如磐石”的承諾以及是否加入美國的“自由航行”行動?美國之音在上星期喬治華盛頓大學一場關於台灣與印太地區的視訊討論中問與會專家這個問題。

喬治華盛頓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奧拉帕利(Deepa Ollapally)說,她知道印度一直都很不願意參與這種自由航行的行動,但這與地區國家對美國支持台灣的政策賦予多大重要性,以及這個因素是否影響美國支持台灣的程度有關。

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與國際事務教授麥克·望月(Mike Mochizuki)說,他支持美國軍艦在任何國際法允許的地方自由航行,他們也應該在例行性的基礎上執行這種任務,但他個人反對把自由航行當作“直面對決”(in-your-face)行為,因為它只會加劇緊張。

澳大利亞承受中國壓力多

全球檯灣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倚維說,拜登上任後與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通話,雙方表明對澳新美條約的承諾,莫里森也支持美國在南中國海的自由航行,不過她認為,正在承受中國貿易報復的澳大利亞也會希望拜登對中國採取較不對抗的做法,那將減輕澳大利亞的壓力,因為與中國的貿易對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極為重要。

張倚維說,與澳大利亞相較,新西蘭的彈性可能比較多,它曾經在新疆及香港議題上採取和澳大利亞相同的立場,也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只是近來新西蘭的彈性也越來越小,“中國的策略是分化這兩國,新西蘭正在觀察澳大利亞承受中國壓力的情況”,她認為,澳、新、美之間的同盟關係必須進一步加強,因為中國已經深入滲透到新西蘭,為美國對地區立場的延續性和一致性製造了裂縫。

她說,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報復不僅是針對澳大利亞,它也要對美國在地區的盟友,例如日本、印度發出信號說,“如果你選擇和美國站在一起,經常在批評中國,試圖圍堵中國,這是有後果的。”

張倚維表示,中國這種做法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過去多年來澳大利亞的經濟對中國依賴增加,中國市場佔其出口三成,因此北京對堪培拉的報復對其經濟是一大打擊,無論拜登上台後的政策走向如何,澳大利亞其實都陷於兩大強權之間,對其國家利益而言,最好的情況是美中兩國能解決他們的分歧,否則只要美國要求澳大利亞表態,或是澳大利亞加入美國的陣營,例如在南中國海的自由航行,都會增加澳大利亞面對中國壓力的風險。

西方國家難抗衡

在“中國事務”的簡報中,雅各布森提到在各種北京可能對台灣進行的“只差戰爭的所有手段”中,最激烈的階段是北京加大假信息活動,並發動一系列旨在干擾並切斷台灣電力及通信系統的複雜網絡攻擊,而在這種攻擊同時,解放軍則展開密集演習,中國軍艦也駛進台灣附近水域,或許在實彈演習中有導彈對著台灣的方向發射,也或許其中一枚“偏離軌道”導致平民傷亡。

她說,上述這些假想情況都會使美國及其他地區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在內非常難以抗衡,因為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個別行動有理由引發軍事回應”,但這些行動集合起來卻能使北京得以實現它的目標,“這也是它一直以來在南中國海採取的做法。”

雅各布森說,有無數棘手的情況需要快速政策回應,例如一旦北京切斷台灣通信網絡的電力時,堪培拉應該採取何種立場?澳大利亞是否會禁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鐵礦石?堪培拉必須決定台灣作為一個獨立實體的重要性,它是否願意承受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它的更大的報復?

由於中國有極大的可能使用這種“只差戰爭的所有手段”,雅各布森認為,澳大利亞在和美國、新西蘭的《澳新美安全條約》(ANZUS)中也必須納入新的思維來應對可能的發展,對於特定的假想情況,澳大利亞也應該和其他盟友討論可能的回應。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