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外媒體報道香港佔中 言論大相徑庭


香港中學生首次自發罷課誓爭真普選(美國之音海彥拍攝)
香港中學生首次自發罷課誓爭真普選(美國之音海彥拍攝)
中外媒體報道香港佔中 言論大相徑庭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5:58 0:00
下載

北京的中外媒體繼續聚焦香港。中共黨報《人民日報》連續第七天發表文章,對香港問題發表評論,抨擊所謂外國勢力策劃香港佔中活動,煽動顏色革命。同時,北京外媒圈則援引當年普京對待俄羅斯街頭抗議的經驗,告誡香港民眾警惕秋後算賬。

今天的人民網首頁,用黑體字刊登署名國平的文章,《鼓動“佔中”的小丑不能代表香港民意》。文章對所謂“佔中違法活動終於在國人眾志成城的抵制之下,開始偃旗息鼓”感到欣慰。文章稱香港佔中的民眾“邪不壓正”,“不到十天已經疲態盡顯”。人民網的文章斷言,香港佔中“有損祖國統一和民族尊嚴的行徑不僅注定失敗,更是會被全體中華兒女和香港同胞所孤立和唾棄”。人民網將幾十萬參加和平抗議活動的香港民眾說成是“鼓動佔據中環的那幾個小丑遠遠不能代表香港的主流民意”。人民網的文章還將佔中者說成是“不斷爭取海外反華勢力支持,不斷聯絡台獨分子尋求“指點”的數典忘祖之徒”。

央視也在新聞聯播節目中,報道香港佔中活動給香港帶來的損失,並大量採訪反對佔領中環的、愛國愛港的香港市民。中國的電視新聞上沒有一條成千上萬的民眾在香港街頭舉行抗議集會的畫面。

在中國社交網站上一張照片廣泛流傳。照片上一位中年婦女在街頭打出“寧飲毒奶粉,不當賣國賊”的標語,反對香港民眾的佔中行為。中國大陸曾經爆發在嬰兒奶粉中添加有毒物質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引發中國母親到香港和海外購買外國奶粉的浪潮。香港奶粉一度被大陸遊客搶購一空,港府有關部門不得不採取限購措施。

在官媒嚴格控制對香港佔中事件報道的角度的同時,中國警方加強對公開支持香港佔中活動的大陸公民的打壓,防止被海外媒體稱之為香港“雨傘革命”的火焰延燒到中國大陸。北京宋庄六名藝術家上周舉行聲援香港市民佔中活動的詩歌朗誦會,被警方先後帶走11人,其中六人“涉嫌尋釁滋事罪”被刑事拘留。詩人王藏在網絡發放“佔中”圖片,被以同樣罪名刑拘。目前被羈押在北京市第一看守所。

在宋庄採訪的BBC記者杉麗雅被沒收了記者證,德國《時代周刊》駐北京辦事處的新聞助理張淼也因香港佔中有關的新聞而被刑事拘留。

根據外國媒體獲得的最新消息,北京宋庄藝術家丁酊的妻子陳酲向記者透露,丁酊於10月6日星期一的凌晨,因被懷疑支持香港佔領中環行動被警察從家中帶走,目前被關押在第一看守所。

相比起中國官方媒體的宣傳,外媒對香港佔中事件的報道則是多角度、多側面。《華盛頓郵報》10月3日發表一篇分析文章稱,對中央政府和港府可能會仿效普京2011年對付因不滿杜馬選舉和政府腐敗而走上街頭的俄羅斯民眾的手法,應付這次香港的“雨傘革命”。

對走上街頭抗爭的俄羅斯民眾,普京沒有直接動用國家機器去進行鐵腕暴力鎮壓,而是採取謹慎的做法,動員自己的支持者和示威民眾抗衡,同時利用手中掌控的國際媒體渲染示威者受到了美國和歐洲等外國勢力操控。

即使當時示威活動並非完全和平非暴力,但俄羅斯當局仍然非常克制。經過幾個月的示威,能熬過了嚴冬的抗爭者所剩無幾。到2012年,運動已經失去能量。

《華盛頓郵報》指出,從這幾天香港各界的行動可以看出,時間上高度配合,口徑高度一致,不難推測背後有人在指揮。而採取的策略,與普京對付示威者的手段十分相似。整個策略就是想要在最低風險下,解決事件。

香港網絡新聞《獨立媒體》分析說,有傳聞指北京對應付佔中的最高指示是,不妥協,不流血。用假消息恫嚇以及真暴力威赫,努力以最低武力讓學生自行清場。

《獨立媒體》分析認為,暫時看來,由於示威者熱情有增無減,現在強行用武力清場的公關風險太高,而且很可能招致更多人出來站在學生的一邊,估計中國政府不會這樣做。現在中國國內的輿論已控制穩妥,所有相關新聞都經過嚴格的把關、剪裁,並拘捕超過二十個以上敢於公開聲援香港佔中民眾的內地人士。目前拖下去對中共的風險成本不高,中共真的要學普京玩耐性。

英國《經濟學人》發表的文章認為,這場“雨傘革命”是北京領導人自從1997年香港回歸以來最擔心發生的“噩夢”。這是自從1989年以來首次在中國的城市發生以學生為首的民主抗議行動。由於香港的法律體係仍然是英國人所留下的,因此港府不能使用中國大陸其它地區所慣常採用的措施,使用武力以及嚴格控制香港的媒體和網絡。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需要保持香港的穩定和繁榮,如果處理措施不當可能會讓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和中國的形像嚴重受損。

英國《獨立報》稱香港已經“長大成熟了”。《獨立報》的文章指出,在香港這個本來不太關心政治,以經濟和貿易為主的地區,民眾和學生開始包圍政府總部,發誓無限靜坐,要求民主選舉。文章說,香港人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他們的要求是公正和合法的。文章還敦促北京的領導人最好耐心地傾聽香港人民的聲音, 否則,香港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

在海外輿論中,新加坡成為中國最堅定的支持者。新加坡《聯合早報》回顧了香港人喜歡街頭政治,呼籲解決香港困局的方式讓政治從街頭回到會議室。

《聯合早報》說,街頭抗爭作為一種社會運動的形式, 一直伴隨香港歷史。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街頭抗爭多發生暴力事件,“六七暴動”中港人對共產主義的心理認知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這也直接影響了七十年代港英的一係列改革動作。隨後,歷經2003年“反二十三條大遊行”、2012年反國教全民集會,新世紀以來的兩場大型街頭抗爭均以港府的妥協告終,這也影響了港人過去十年來對解決政治問題的思維慣性——正如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Richard C. Bush III在文章中寫到,香港訴諸解決的方式就是:The Street。

香港《信報》發表社評,把香港佔中行動發展到和巴西國足最近在世界杯的慘敗聯係在一起,稱中國“愈想贏到盡愈是輸得慘”。《信報》在社評中評價巴西足球隊說,強隊之所以慘敗,很多時候是由於求勝心切,而且是企圖以獅子扑兔的澎湃力量贏到盡,只顧一味的進攻,完全忽略了防守。

他們錯誤地相信了一個貌似美麗但內裡歹毒的謬思:進攻就是最佳的防守。

足球場上啟發出來的道理同樣適用,愈想贏到盡,愈是輸得慘。香港《信報》社評回顧了香港民主派的民間公投,本來被普遍看淡,後來居然得到近八十萬人湧躍參與。原因是國務院於今年六月初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白皮書》,內容是要表達贏到盡的決心。國務院強調,“中央授予香港特區多少權,香港特區就有多少權,不存在所謂的剩餘權力”。結果,致使高度自治的香港人情緒反彈,人大委員會決定在政改方案三重落閘,動機仍然是求勝心切的“贏到盡”,普選特首確保成功篩選的安全係數高達百分之百,泛民陣營“一毫子也沒有”。結果香港人又一次情緒反彈,醞釀多時卻步履遲疑的佔中運動,原本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沒有人看得起其影響力,可是政府總部平地一聲雷,掌權者在示威者零星衝擊的情況之下,斷然出動武裝到牙齒的防暴警察,且先後發放八十七枚催淚彈,把一場“雨傘革命”送到國際社會視線範圍內。

《信報》社評呼籲中央和特區政府必須先拋棄贏到盡的心態,畢竟政治從來是一門妥協的藝術,妥協包含互諒互讓,凡事寸步不讓只會輸掉更多的人心;另一方面,現在示威者的叫價未免也太高了,既想撤回政改方案,又要特首鞠躬落台,甚至要求人大委員會向全港市民道歉,同樣擺出企圖“贏到盡”的姿態。《信報》社評呼籲雙方不一定非要拼個你死我活不可,適當而有意義的對話才是共存之道,毋須妄求我全贏你全輸。

台灣《自由時報》發表媒體人凌峰的文章,對目前最流行的反佔中理論加以反駁。很多中國網民質疑香港民眾為何在港英殖民時代不要民主選舉,回歸大陸之後之後要求普選。凌峰解釋說, 英國殖民時代,把香港從貧壤建設成東方之珠,雖然沒有實施民主制度,但其行政效能、司法公正、公司治理、人權保障、警察執法等等,都獲得港人的高度信任。可以說,港人實質生活獲得民主制度下應有的保障。更何況,末代總督彭定康啟動政制改革,受到港人一片按贊,反倒是中國專制政權惱羞成怒,批評香港民主化別有居心。

凌峰指出,香港回歸之後,中國以經濟手段盤根錯節控制香港,港人從地鐵、奶粉、醫院等基本生活都受到來自“內地文明”的衝擊。除了聽命於北京的政界、商界、媒體甚至黑道獲利,大多數港人所得降低、前途茫茫,淪為二等公民。所以,有香港學者分析,一國兩制令港人完全失去信心,這次運動堪稱是港人對貧富差距惡化、中港矛盾加劇累積的所有不滿一次性大爆發。

針對中國媒體最近幾天連篇累牘發表文章,稱佔中人士反法治、反民主的論點,媒體人劉路回顧了當年美國民權運動時的經典案例分析了香港民眾和學生佔中的合法性問題。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一日,黑人女裁縫羅莎在美國南部的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市的法院廣場登上一輛巴士,司机要求所有的黑人起身,為一位白人乘客讓座。司機的根據是一條被稱為“吉姆克洛法”的法律,羅莎拒絕讓座,她說:我受夠了。我唯一不能忍受的,是屈服之累。羅莎因為違反法律而被逮捕。

羅莎克斯因觸犯法律而被拘捕之後,開始援引人人生而平等的美國憲法精神向高級法院上訴,每天有三萬名黑人拒絕乘坐公交車以示抗議和支持,羅莎和她的支持者以非凡的勇氣和尊嚴直接推動了美國的民權運動,最終讓美國的種族隔離法被廢除,美國黑人贏得了跟白人一樣的民主權利。羅莎也成了民權運動之母,贏得了美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她去世的時候,美國總統奧巴馬都向她獻上敬意。

劉路分析說,香港人民佔中運動,跟美國民權運動有類似之處。表面上可能會觸及現行的遊行法,但是它是以追求香港人民的最終民主為目標的,它符合更高層次的法律精神,因此對它進行違法性質疑,是淺薄的和別有用心的。

任何一場大規模的民主或民權運動,都不可避免地會跟某些具體的法律條文如遊行示威法等相碰撞,如果行動中把自己的行為局限在這些具體條文所規範的鳥籠之內,則行動根本不可能取得任何成果,甚至不可能展開。沒有羅莎的“違法”之舉,就不會有美國民主人權的進步。

法律是有層次的,如果爭取民主民權的運動符合正義和普世價值,即符合法律的本質屬性,即使突破一些具體的社會管制性質的法律條文的藩籬,也是必須的和可以理解的。因為它符合更高層次的法律精神,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法。

對於香港佔中運動和中國的關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認為,中共面臨六四以來最嚴峻挑戰,必須依賴習近平做出明智的抉擇。

《經濟學人》的文章說: 佔中活動的演變,將決定中國政府及其人民之間的關係。中共目前面臨的難處,在於內部已出現零星渴望民主之兆,鎮壓、收編與武力或許能讓佔中人士噤口,但中國其他城市也很快就會響起抗議之聲。此刻中國正面臨六四事件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必須仰賴習近平做出更明智的抉擇。

中國獨立政治評論人士丁子這樣評論“香港佔中最後的結局”。他說,香港佔中最後的結局只能以泛民主派的勝利而告終。第一,沒有甚麼人敢對學生們動武。習近平做不成鄧小平,不是說習近平在本質上不會是鄧小平,而是當今的形勢不允許他是鄧小平。香港不是北京,而且香港的學生更趨於理性,這都是和八九六四的不同點。第二,香港的警察也不是北京的警察,一旦有激烈的對抗出現,警察的倒戈也不是沒有可能的。習近平一定不會忘記當年葉利欽站在坦克車上的振臂一呼。

丁子分析說:習近平給香港民主和真普選,無礙北京政局,也不會因此引起動盪,連鎖反應會有的,但是起碼近期不會出現。四中全會即將召開,在香港問題上退讓一步,在四中全會上就多了一點籌碼,如果上了強硬派的套,就是覆水難收了。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