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和平崛起 還是爭做霸權


2016年11月19日,中國主席習近平在秘魯首都利馬出席APEC峰會。
2016年11月19日,中國主席習近平在秘魯首都利馬出席APEC峰會。
中國和平崛起還是爭做霸權專家呼籲打破桎梏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4:33 0:00

中國的許多外交政策和經濟活動在不同的人眼中呈現出的是兩種互相矛盾的框架模式,抑或是中國官方所說的雙贏互利的和平發展框架,或是在批評人士看來通過經濟外交來提升政治及地緣戰略影響力的方式。研究中國政治經濟關係的專家陳懋修(Matt Ferchen)卻指出,應該改變以上任何一種看待問題的狹隘死板方式了。

作為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Carnegie-Tsinghua Center for Global Policy)的駐會研究員,陳懋修呼籲研究中國外交問題的專家和政策制定者們打破以經濟、政治或地緣戰略為重點的傳統框架,更好地理解中國的國際政治經濟現狀。

他說:“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機遇,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努力把中國崛起中的經濟與地緣政治側面聯繫起來。”

陳懋修於12月9日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相關研究人員對中國國際政治經濟現狀的理解存在“盲點”,而這一點從制度結構上就體現了出來。例如,美國大學的政治學系中,“國際關係學通常被分為國際安全學和國際政治經濟學”;西方國家的中國問題研究人員也早已在經濟、政治和安全領域進行明確分工;“中國的學術機構和決策部門往往也存在這樣的分工”。

陳說,地緣經濟觀點與和平發展框架是看待中國國際政治經濟問題的兩大主流模式,但問題在於兩者都過於簡單化。這從中國與各國的外交關係現狀以及正在施行的經濟活動所帶來的影響都可以看出。

近年來,中國著手推廣的“一帶一路”倡議引發了人們對該地區地緣戰略影響的關注。

“一帶”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亞太地區與歐洲,覆蓋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一路”則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涉及東南亞、南亞、中東、北非與歐洲各國。

陳懋修提到,這個倡議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可能成為21世紀“馬歇爾計劃”,使中國通過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貿易夥伴關係以及投資等方式大大提高地區領導地位和影響力,甚至構建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但是這樣的觀點遭到了中國政府的駁斥。北京強調該倡議可以為國內外帶來經濟發展的好處,而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又將有助於改善許多問題和挑戰。

據陳懋修分析,這樣兩種典型的地緣經濟以及和平發展的矛盾觀點都存在不足之處。他在研究文章中說:“和平發展框架中關於中國的區域經濟關係大大有助於解決安全問題(如南中國海問題)的觀點過於樂觀,而地緣經濟觀點則高估了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政治影響力。”

另一個案例則是北韓。該國在今年的1月和9月分別完成了第四次和第五次核試驗。各國對北韓的經濟制裁使中國成為北韓的主要盟友和經濟支持,按照經濟、政治和安全相互依存的特點,中國本應可以把北韓控制於掌心之中。然而,後者不顧前者強烈反對,一意孤行進行核試驗,在陳懋修看來說明,“無論是和平發展理論還是地緣經濟框架均未針對中國的影響力、更廣泛的地區緊張局勢以及時局動蕩的緣由作出明確的解釋”。

因此陳說,不論中國是像自己所說的通過經濟活動帶動其他國家發展,達到互贏互利,和平崛起;還是像保持高度警惕的批評人士所說,以經濟外交擴張地緣戰略影響力,爭做霸權,都不是可以那麼簡單概括的。

他在呼籲相關研究人員拓展項目,破除窠臼思維的同時,也鼓勵美中兩國政府展開直接的交流與互動。

他說:“我認為這對於美國的學術圈和政策圈來說,是合作與討論的重大機會,去和中國的同僚進行有效率的對話。特別是談談在諸如緬甸和正在經歷戰亂的非洲國家等地,我們兩國的聯繫與利益,看看中美如何去思考經濟發展機遇與國際安全方面的聯繫。”

陳懋修說,中國的國內外局勢正處在十字路口,只有更好的理解中國在國際舞台上不斷變化的角色,才能確保其發揮作用鞏固大好局勢,而不是破壞繁榮與和平。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