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國安和環保扯在一起 分析:中國經濟不景氣「甩鍋」新招


一名工人在北京的一面"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的宣傳畫前休息。(2017年6月5日)
一名工人在北京的一面"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的宣傳畫前休息。(2017年6月5日)
國安和環保扯在一起 分析:中國經濟不景氣「甩鍋」新招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5:05 0:00

繼外交、軍事國防乃至於商業之後,中國最新一個上升至國家安全層級的新興議題就是環保。中國國安部高調發文,警示國人環保是一場貿易壁壘背後的政治陰謀。分析人士說,中國似在為西方新一輪的貿易施壓先打“政治預防針”,並將自身的經濟疲軟甩鍋給境外勢力。

國安部稱政治陰謀

中國國安部1月31日在微信上發布題為《你所謂的「環境保護」原來是「貿易保護」》的文章,稱一些國家以保護環境為藉口,對中國設置一系列新的貿易限制措施,假「環保」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以阻止中國優勢產業發展。

文章以中國的水產出口為例,表示中國水產出口穩居世界第一,是繼新疆棉花、番茄等重要農產品遭限制出口後,又一個以「非法捕撈」、「破壞生態」等「環保」名義,受污名化標籤而被納入限制出口的項目。「這只是遏華戰略的第一步,之後便可以順理成章地通過一系列貿易限制法案,脅迫國際企業退出中國相關產業鏈供應鏈。這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政治陰謀。」中國國安部如此陳述,並要國人警惕。

澳洲《雪梨先驅晨報》在去年11月指出,中國太平洋漁船隊數量自2013年爆量增加500%以上。預計2030年,中國的海洋捕撈量將佔全球總量的37%,遠超其他國家,海洋資源將更形枯竭。

總部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非營利組織「法外海洋計畫」(Outlaw Ocean Project, OOP)在去年10月公佈的一份歷時4年的調查報告指出,中國海鮮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確實存在對人權和環境的犯罪問題,並說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遠洋捕漁船隊,有多達6500艘漁船,但世界上很少有工作場所像中國遠洋漁船那樣殘酷。

國際組織的調查在中國眼裡變成“為後續打壓制裁製造口實”,而“環保”更成了自去年7月1日起、中國實施新修訂的《反間諜法》後,中國國安部首度將其跟國家安全意識連結,作為示警提防的對象。

新一輪對中施壓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洪敬富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他推測這可能跟美國今年底的總統大選有關,原因在於不管特朗普是否會繼續代表共和黨跟拜登一較高下,民主黨和共和黨對於延續對中國的貿易戰、科技戰以及金融戰的態度似乎都不太可能放軟,甚至會把對中國施加更大程度的壓力放進未來美國總統大選的議程裡。換句話說,中國已經先預想到環保可能是美國官方新一輪對中國施加壓力的議題。雖然中國也希望能回應去年COP28聯合國氣候高峰會的承諾,融入國際社會去創造一個符合環境友善的市場,但實際上中國的水產出口包括農漁產品等貿易優勢,是靠著犧牲環境代價而取得的,它的行為無法匹配它對國外的宣傳口徑,因此很容易就能讓美國抓到把柄,運用外交管道對中國施壓。所以中國在自身環境保護不力之下,先給美國貼上一個貿易保護的標籤,將其對中國作出不公平貿易的處分先打「政治預防針」。

政治預防針

洪敬富表示,打「政治預防針」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將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甩鍋」給國際社會,對內宣傳就是因為國際上用環境保護之名設下貿易壁壘,才會讓中國總體經濟的發展沒有辦法達到預期成效。

中國股市剛經歷了近年來最黑暗的一周,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下跌6.2%,創2018年10月以來最大單週跌幅;深圳證券交易所成份股價指數下跌8.1%,創三年來最大跌幅。自今年初以來,該指數已分別下跌超過8%和15%。

美國媒體《商業內幕》以「習近平陷入水深火熱」的首圖,指出中國今年經濟復甦機會渺茫。

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環保議題之所以會變成中國想要試圖拉起的一道防火線,主要是因為國際上針對產業發展的環保要求越來越高,例如對綠能的重視或開徵碳稅等。但中國現正面臨國內經濟發展低落、市場疲軟的狀態,提升自己的生產力並擴大出口成為當務之急。然而國際情勢與環保意識高漲又對中國對外經貿又非常不利,所以對內解釋當前的國際情勢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來講恐怕會帶來一定程度的限制。

經濟觸底

吳瑟致說:「所以提升這個國內對境外勢力在環保議題上的連接,進而進一步來去連結到安全的意識,我覺得這是目前中共他們在思考如何去對內一個說法的一套邏輯,或者是一個套路。」

吳瑟致表示,這也凸顯出兩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個層次是中共現在面臨極度的不安全感;第二個是顯然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陷入了一個找不到可以觸底反彈的機會,才會把不管是政權的問題或是經濟不穩定的問題,全都轉嫁到外部勢力上,藉以說明境外勢力如何透過環保議題來去牽制中國的發展,這也顯示中共現在所面臨到的壓力比過去還要險峻。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洪敬富表示,除了打政治預防針兼甩鍋外,中共將環保提升到國家安全層次可能也與糧食安全有關。借鑒俄烏戰爭及近期的以哈戰事,中共其實一直都有相關糧食安全的主張,以免台海發生規模不等的衝突時發生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

糧食安全

洪敬富表示,但另一方面,所謂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一直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上任後的重要主張,習同時也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但為了糧食安全,環保終究只能“讓位”,因此出現了所謂的“退林還耕”、“水稻上山”等現象,但習相當擔憂國際社會,甚至是國內的非政府組織或民間機構,批評他沒有兌現金山銀山、綠色貿易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承諾,這會讓中共在宣傳上自己沒有辦法站得住腳,所以中國國安部特別提醒,別讓「個別國內機構和人員淪為境外反華勢力的幫兇」。

中國國安部也舉了一個海外留學生'李某'的例子,表示'李某'深受“境外極端環保主義理念”的影響,同境外行業協會、跨國企業、主要媒體和非政府組織建立了廣泛的聯繫,配合境外發動“環保”攻勢,在學成回國後,成立商業諮詢公司,專門蒐集中國水產行業產業鏈、供應鏈的數據信息,並提供有環保問題的“證明材料”給境外,“對鼓動相關國家推出對中貿易限制法案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國安部說,該名留學生從事危害國家安全違法犯罪活動,已被國安機關懲處。

廣東媒體人張先生對美國之音說,全球氣候變遷的問題的日益突出,環保行動在世界各地都受到廣泛關注,但這些環保活動會被中共當局認為是引起社會不穩定的因子,或被境外分子、境外勢力用來收集資料而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所以當局非常警惕境外機構借助中國國內的NGO(非政府)組織,收集中國的資料來做文章,甚至向外界揭露中國資料造假,「而環保組織在這一波是作為一個重點來對待」。

頻繁發文

中國國家安全部多年來一直保持神秘狀態,但近來在社群媒體上頻繁發文,創造更高調的公眾形象。1月23日,國安部在微信發表《獵艷?獵物!》一文,公佈一起中國國營企業關鍵職務人員“李四”在出國考察時前往情色場所,結果被迫加入間諜組織的案件,示警境外情報機構特地安排“獵人”,趁機要挾中國人員提供機密。

1月31日,國安部又在微信發表題為《聽勸,別讓國家安全機關請你喝這「十杯茶」》的文章,表示民眾可能會因為下列十種情況而被國安機關「請去喝茶”,包括危害國安犯罪、實施間諜行為或幫助行為、非法獲取或持有國家秘密、實施間諜行為以外的危害國安行為等,恫嚇意味十足。

如今,國安部又發表《你所謂的「環境保護」原來是「貿易保護」》,聲稱要「打好維護國家安全的『組合拳』」。

增加敵我意識

媒體人張先生說,國安部頻繁發文宣傳,是為了讓老百姓增加敵我意識,這也是激發中國民粹主義的一個方式。當中國民間把他們的關注點集中在外部勢力、外國間諜或向外國洩漏機密的時候,對中共的政權鞏固是有一定幫助的。所以每當中國遇到經濟困難時,他都會拿境外勢力、境外間諜、抓特務的方式去掩蓋、轉移人們的焦點。這種宣傳也是在震攝人民,讓人民之間互相監督,互相監視,減少政府本身的壓力。

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也說,中國國安部頻繁發文凸顯中共對於安全存在非常多的焦慮,因為經濟發展是維繫中共政權穩定最重要的一個藥方,但是這帖藥方現在看起來好像起不了作用。依照中共過去的一個套路,當他們想要尋找一個突破的機會但是又找不到的時候,就要轉移內部壓力,而環保壁壘就是一個可以發揮的議題,只不過這樣的說詞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而言仍然沒有任何幫助。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