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新書: 中國崛起如何影響日本國內政治?


中國抗議者2012年9.18紀念日遊行走向日本駐北京大使館舉行反日示威。中國抗議者2012年9.18紀念日遊行走向日本駐北京大使館舉行反日示威。
中國抗議者2012年9.18紀念日遊行走向日本駐北京大使館舉行反日示威。中國抗議者2012年9.18紀念日遊行走向日本駐北京大使館舉行反日示威。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剛剛結束對美國的訪問,加強與美國的同盟關係是安倍此行的重頭戲。事實上,分析人士說,隨著中國的崛起,因為擔心自己國家的安全,日本政治領導人越來越希望加強與美國的戰略合作,雖然對美國能否全力致力於美日同盟還有所質疑。

*中國崛起是頻繁出現的事件和危機*

崛起中的中國不僅影響了日本與美國的同盟關係,美國著名日本問題高級研究員希拉·史密斯在新書《親密的對手:日本國內政治與崛起中的中國》(Sheila Smith)中寫道:對很多日本人來說,中國的崛起不是遙遠的現象,而是影響他們日常生活的,頻繁出現的事件和危機。

親密的對手》一書以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的照片為封面,史密斯說,之所以做出選擇這樣的選擇為了展示從小泉純一郎當政開始,甚至更早一些,中日1970年代邦交以來的“蜜月期”已經結束,而日本也開始重新審視與這個鄰國的關係。

書中主要通過四個重大案例來分析研究中國崛起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制定政策面臨的巨大挑戰。這四個案例包括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中日在東中國海“專屬經濟區”的邊界爭端;日本對中國進口食品的依賴;以及中日在尖閣列島(也即中國所說的釣魚島)主權上的糾紛。史密斯說,其中領土和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威脅著日本二戰後的國家認同。

她指出,隨著中國的日漸強大,在海域邊界和主權問題上更加激進,日本國內政壇對中國的態度也更加複雜。

*日本國內對雙方合作的支持在消退*

史密斯說,雖然中國不應該為兩國間所有的問題負責任,兩國的領土和海域爭端讓越來越多的日本民眾認為中國不想通過和平協商來解決分歧。鑑於中日雙方屢屢因分歧而無法達成協議,日本國內對雙方合作的支持也在日漸消退。

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印像也呈惡化趨勢。根據《中國日報社》與日本言論NPO2014年的調查,93%的參與者都對中國抱有負面看法,更有日本民眾擔心會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

史密斯說,日本民眾不僅在觀察中國的意圖,同時也在觀察自己的政府管理這些複雜挑戰的能力。她說,如果兩國政府能夠向民眾展示,它們有能力解決危機,日本民眾對中國的負面看法也不是不可逆轉的。她最近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的新書發布會上說:

“如果兩國能在外交層面上給民眾提供一些說服力,也能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中國長期的意圖並不是與日本利益對立的。如果你能夠向日本民眾展示,假以時日,我們是可以以某種互惠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的,能有雙贏的解決方案,如果你真能對日本民眾展示這一切,我認為民眾(反華情緒)不會再高漲的。”

史密斯說,對是否要與中國對抗,日本國內並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甚至在尖閣列島(中國所稱的釣魚島)問題上也沒有一致的意見。

4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亞的亞非峰會上習近平和安倍晉三再次會晤,史密斯認為,這都是雙方重新開始尋求合作的的“好兆頭。”

*經濟間強大依存讓日本不舒服*

史密斯說,甚至中日間強大的經濟依存關係也無法讓兩國政府來解決問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4年的世界經濟論壇上也說,兩個國家經濟之間的強大依存並不能保證兩國不走向衝突。

史密斯說,中日之間強大的經濟依存讓日本不舒服,而發展經濟依存曾經被日本當作二戰後對中國和解的一個戰略。
史密斯說:

“日本曾經認為可以通過經濟依存來完成和解,因此經濟依存在某種程度上是戰略,而不是兩國關係發展的後果。這是日本與這個在二戰中交戰的鄰國的和解戰略。”

中日1972建交以來,日本沒有對中國進行任何戰爭賠款,但是向中國提供了不少的金錢和技術上的援助。日本對外所提供的“政府開發援助”。中國是最大的受贈國之一。但是,2008年,日本基本停止了這種援助。

日本商界曾是日本國內推動日中友好的重要力量,但是,圍繞靖國神社和尖閣列島的政治爭議給日本公司帶來了的政治風險,促使很多日本公司將投資多元化。

史密斯在她的書的最後說,中日緊張關係也讓美國陷入新的兩難處境。對美國決策者來說最大的挑戰是與北京建立合作關係的同時不影響與日本的密切的盟友關係。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