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打噴嚏 全球經濟會感冒嗎?


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爛尾樓 (2011年5月11日)
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爛尾樓 (2011年5月11日)
中國打噴嚏 全球經濟會感冒嗎?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1:07 0:00

中國經濟明顯惡化,引發各界對復甦時程的質疑,國際市場尤其擔心中國經濟疲軟的外溢效應。部份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超過三成,如果中國打噴嚏,全球肯定會著涼,但也有人認為,中國是世界製造工廠,消費力道仍不如歐美買家,因此,唯有依賴中國市場的亞洲經濟才會跟著降溫。至於一帶一路,這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力推的大灑弊工程,他們說,中國若阮囊羞澀,未來也勢必得縮減擴張規模。

中國經濟的榮景不再,除了進出口衰退、外資持續出逃外,國內消費的動能也不足。據官方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7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4.5%,連續三個月走跌;而進口則同比下降12.4%,連五個月衰退。至於國內消費,受到房企接連爆發債務危機等不利因素的拖累,動能嚴重不足。且官方似乎因經濟數據過於難看,已接連宣佈將暫停消費者信心指數及青年失業率的發佈。

外資的中國熱尤其明顯降溫。據《路透社》7月底引述全球金融數據供應商路孚特(Refinitiv)的統計顯示,光是今年第二季,主要投資中國的共同基金已淨流出6.74億美元。同時,有近1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報導還引述評級機構晨星(Morningstar)的調查指出,全球十大主投中國市場的基金規模,已較2021年的高峰期,平均縮水四成左右。以瑞銀(UBS)的中國機會股票基金(China Opportunity Equity Fund)為例,截至6月底,資產已縮至45億美元,只剩下2021年初的四分之一。

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消費和投資紛紛失靈,中國經濟要熄火了嗎?更嚴重的是,中國經濟疲軟的外溢效應有多大、會重創到哪些國家呢?

郭良平:中國經濟引擎熄火,不利全球經濟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高級研究員郭良平 (照片提供: 郭良平)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高級研究員郭良平 (照片提供: 郭良平)

對此,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高級研究員郭良平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疲軟的外溢效應很嚴重,對很多國家都不利。

郭良平說:“中國多少年了都是佔全球增長的驅動力的30%以上,中國這個引擎如果說熄火的話,那肯定對全世界都不利,對美國也不利,美國也很擔心,這個引擎現在熄火了,世界經濟就更難辦了。因為它(中國)進口的原料、市場都在外邊。現在市場下降很多,(中國)產能肯定要往下降,進口的能源、原材料也會大幅下降,那就影響到很多國家了。那就是說,中國打噴嚏,別的國家肯定要感冒了。”

郭良平說,美國債務水平也高,全球經濟目前無法單靠美國撐,因此,他呼籲,美中在宏觀經濟政策上互相協調,對雙方都有利,也有助於拉抬全球經濟。

不過,位於台北的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台灣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美國之音楊明拍攝)
台灣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美國之音楊明拍攝)

認為,中國經濟和消費實力並沒有大到會拖累歐美經濟,因為中國還是生產者,對歐美出口多於消費進口。他說,相較之下,台灣、香港、東盟(ASEAN)等亞洲國家的出口和觀光客來源較依賴中國,也易受到中國經濟疲軟的負面衝擊。

中國減少進口 亞洲經濟恐降溫

林祖嘉說:“大陸經濟不好,所以進口也會少一點,但是對美國來講,這個比例還是低。那對台灣來講,這個比例就很高了,因為我們對大陸出口占我們出口的四成,現在已經掉到大概三成五左右。所以,我覺得大陸景氣不好,對周邊國家的直接影響會比較大,其中台灣是最直接的影響,未來可能韓國、日本受到影響都會比較大一點。”

但他說,最近中國開放旅遊,赴日本、韓國的中國觀光客增加,因此,部分亞洲國家未來可望受惠於中國旅遊消費擴張的外溢效果。

林祖嘉坦言,中國今年的出口、消費表現的確疲軟,通縮壓力也偏高,但因為中國民間的儲蓄率仍很高,金融體系也不如歐美市場發達,並未充斥太多衍生性商品或連動債,因此,房企接連爆雷的金融風暴應還在可控範圍。他認為,這也是為什麼官方還在觀望,尚未祭出強烈的刺激政策的背後原因。在此前提下,他預期中國今年5%的經濟成長目標,應該還是可期。

受到美中地緣競爭加劇的影響,墨西哥、加拿大已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這是中國出口表現疲軟的原因之一。但林祖嘉說,美國不生產的消費品仍多,因此,不向中國買,逆差是轉向其他國家,並無助美國改善其對外的貿易赤字。

不過,他強調,美國對華祭出的諸多高科技限制,確已收到部分成效,不僅減緩了中國的科技進展,也延緩了中國要追上美國的速度和時間,雖然美中科技戰的最終勝負未來將取決於兩國自身科技的進步速度。

美國採購轉向墨西哥

位於日本東京的經濟產業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托爾貝克(Willem Thorbecke) 。(照片提供: 托爾貝克)
位於日本東京的經濟產業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托爾貝克(Willem Thorbecke) 。(照片提供: 托爾貝克)

位於日本東京的經濟產業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托爾貝克(Willem Thorbecke)也同意,就全球經濟而言,中國仍是供應國,而非買家,所以,中國經濟打噴嚏讓全球經濟感冒的程度,仍不如美國經濟的外溢效應,但亞洲國家確會受到負面衝擊,不管是製造業、還是觀光收入。

他以電郵回覆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人民幣和亞洲各國貨幣同步走貶,都讓中國和亞洲製造的商品仍保有價格優勢,對財政赤字偏高的美國來說,仍是採購的主要來源地,而且美國雖基於地緣競爭,減少進口中國制商品,但向亞洲採購的商品仍使用了部分中國制零件。

托爾貝克說:“許多最終產品可能來自越南或其他東盟國家,而非中國制。但中國仍可受惠,因為越南制產品仍使用了中國制的零件,或是由工廠遷至越南的中國企業所製造。”

托爾貝克說,墨西哥成為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這非常不利於中國未來的出口表現,但美國也相對要付出較高的價格,來買墨西哥貨。

他說,中國經濟過度依賴出口,因此,美國採購的引擎一停,再加上國內房市的崩盤、民眾因經濟前景不佳而削減消費,都讓中國經濟雪上加霜。但他相信,雖然經濟充滿挑戰,中國官方有很多政策工具可以刺激景氣,只不過,他呼籲習近平能放開言論自由,廣納民間建言,共同找出創新的救市方案。

托爾貝克說:“如果習主席被視為最終的決策者,他的見地可能不足以帶領14億人民走出困境。(他若)願意廣納異議建言,可以避免同溫層思維,找出有創意的解決方法。”

出逃中國的熱錢仍放眼亞洲

中國經濟面臨的另一大衝擊是外資出逃,不管撤廠撤資的外商、還是從股匯債等資本市場撤退的熱錢。

但台北學者林祖嘉說,這些外資仍大多仍停泊在香港或新加坡等地觀望,等待下一個在亞洲的投資機會,其中,部分短期資金因美中利差擴大而回流美國,但最後會不會投入美國產業,要看最終的投資誘因。

林祖嘉說:“現在我們看到,最多的錢停靠的應該是新加坡,顯然大家認為在東南亞,不管是日本、台灣、香港,未來產業發展機會還是比較大,所以,主要的錢還是停靠在這裡比較多。(回)到美國去,短期因為利率利差而讓有些短期的錢過去,這個是有的,但是未來的錢會不會真的流進去?最重要的還是看美國本身產業發展機會夠不夠。”

部分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經濟疲軟的外溢效應可能是今年最大的地緣政治危機,其中,對習近平力推的“一帶一路”工程可能衝擊最大。

資金若不足,一帶一路縮減規模?

據美國智庫布魯斯金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 2020年的研究報告,一帶一路在2013-2020年的7年間,中國每年約挹注500-100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的基礎建設,其中約三分之二都用於興建發電廠或鐵路等交通運輸建設。中國官媒如《人民日報》近期也曾誇口,此倡議10年來已帶動沿線國家近萬億美元的投資規模,不過,由於美中對峙加劇、夥伴國指控陷入中國的債務陷阱及國際對中國戰略目的之質疑四起,都讓一帶一路變得越來越滯礙難行,意大利是最近一個宣佈退出的國家。

位於上海的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戴炳然說,一帶一路若打通陸路、水路,將能大大促進全球經濟的交流,對全世界都有好處,不過,可惜的是,近年受到意識型態和國際政治的干擾,再加上三年疫情的衝擊,未來的操作性、資金規模和擴張程度都應該會受限。

戴炳然告訴美國之音:“這兩年肯定是不會太擴張的,有人覺得,(一帶一路)對他們不利,他們不想干,那不幹就不幹吧!這不好強求人家。以後的話,我估計(中國)會比較謹慎,特別是國外的合作項目,在考慮自己的方向、本身企業性的可操作性方面,都應該比較慎重。現在說(縮減)規模怎麼樣?我也沒統計材料,我感覺是收縮了不少了。

新加坡學者郭良平也說,國際局勢對中國不友好,使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在美中大國角力間搖擺,讓此倡議更難操作。但一帶一路是習近平力推的主幹外交政策,因此,在中國尚無人敢倡議調整、打臉習近平,至少從公開的官宣觀察,尚無任何調整總體思路的跡象。但他說,中國經濟疲軟後,若出現資金不足,一帶一路也難以為繼。

郭良平說:“中國國內的困難非常巨大,你要拿出那麼多錢再往外面投(一帶一路),這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我想他肯定會調整的,雖然不宣揚,因為這是個很高調的中國外交政策方面的一個主幹,你要是大規模的、高調的調整,你知道中國人很好面子嘛。所以,他拿不出錢的話,他沒有辦法,不調也得調(整)呀!”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