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以安全的名義--習近平治國“黑科技”有多少?


2018年2月5日,中國河南省鄭州火車站鄭州東站的一名警察戴著一副帶有面部識別系統的智能眼鏡。
2018年2月5日,中國河南省鄭州火車站鄭州東站的一名警察戴著一副帶有面部識別系統的智能眼鏡。
以安全的名義--習近平治國“黑科技”有多少?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6:10 0:00

在不久前的公佈的中共四中全會公報中,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不止一次的提到“加強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分析人士認為,對習近平而言,“加強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無異於利用“新科技”加強對社會的管控,把“一黨專政提升到新科技”的台階。從人臉識別技術到強迫手機用戶下載允許政府監控用戶照片的應用程序,到建立社會信用體系,中國正在打造一個可以監控每個國民的巨型監視系統。

用人臉識別系統織就“天網”

“那兒就好像一個高科技的領地。 當然,迎面而來的是大量的警察,新疆的街道上總是有大量的警察……除此之外,是無處不在的攝像頭,還有檢查崗。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無論你去酒店、銀行、任何其他奇怪的地方、公交車站、機場,你都必須經過安檢門。同時,他們還會掃描你的身份證。那裡會有一個攝像頭將你的身份證信息與你臉上的信息進行匹配,來確認那就是你。當然,他們會利用這個信息跟踪你的行踪。總的來說,無論你去哪裡,沒有身份證是寸步難行的。”

這是《華爾街日報》駐華記者李肇華(Josh Chin)最近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舉行的一個有關中國“科技治國”的研討會上講述他在新疆烏魯木齊和喀什等城市採訪後的第一感受。他說,他的中國同事曾經不相信他對新疆的描述,自己去過之後,才體驗到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說,在新疆,為了監控維吾爾人以及到新疆的旅行者行踪,中國當局不但使用人臉識別、還採用了聲音識別和步態識別技術。李肇華說,雖然中國的監控技術可能不如他們所宣稱的那麼強大,但是,無時無刻不被監控的感覺無疑會影響人的心理。

據報導,中國還發展了可進行種族辨別的人臉識別技術,監控維族人在中國其他地方的動向。據《紐約時報》今年四月份的一篇報導說,陝西省執法部門去年計劃置辦一套“能夠支持臉部識別,辨認維吾爾與非維吾爾人特徵”的智能攝像系統。

人臉識別技術早就用到了新疆和維族人之外的地方,應該是中國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科技。中國的居民住宅小區、大學校園、賓館酒店、公司企業、甚至健身房都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來控制人員出入。

杭州的野生動物園也使用了人臉識別技術,不過,最近被浙江理工大學教授郭兵起訴了。有些人希望看到這個案子能成為中國巨型監控網絡的一道“裂縫”,但另一些人相信,這樣的希望在中國實現太渺茫了。

中國最為嚴密的用人臉識別技術織就的監控網絡應該是中國公安部的“天網”。2015年,中國公安部等部門以公共安全為由,開始建立“全局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全國性視頻監控網絡,其中“人臉識別”被納入用於完善監控網絡的技術名單。

據報導,到2017年底時,中國已經完成世界上最大視頻監控網的重大工程,監控攝像鏡頭大約有1.7億個,其中兩千萬個由公安系統直接掌握。

根據英國科技研究網站Comparitech今年8月的報告,中國目前有2億個攝像探頭在使用之中。到了2022年,中國的探頭總數可能會達到6.26億個,增幅為213%,屆時按照14億人口來計算的話, 意味著每2個人就可能有一個攝像頭。

市場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報告稱,到2022年中國安裝的視頻監視攝像鏡頭將多達27.6億個,也就是說,每人兩個監控攝像鏡頭。

Comparitech公佈了全球每千人CCTV 監控探頭數量最多的50 個城市,顯示中國有11 座城市上榜,並且排名整體居前位,其中重慶以每千人有168 個探頭,居世界第一。其餘10座城市為重慶、深圳、上海、天津、濟南、武漢、廣州、北京、烏魯木齊、南昌、長沙。

據報導,目前,中國一線大城市已經實現監控攝像頭100%全覆蓋,城市中的人車踪跡盡在掌握之中。據信,“天網”的鏡頭看到人臉就能在3秒內確定一個人的身份,並利用雲設施連接到全國各地的數據存儲和處理中心,可以辨識對象過去一周的行踪、日常社會交往關係等,被運用在對社會的管控上。

除了城市之外,2016年,中共又推出以農村地區為對象的監視系統,稱為“雪亮工程”。“雪亮”工程以縣、鄉、村三級政府機構為指揮平台,發動普通民眾監看視頻監控,從而實現治安防範全覆蓋。

另外,一些實驗性人臉識別小裝置,比如人臉識別眼鏡、腦電波的帽子、智能頭環等也開始出現。

2017年底起,河南鄭州鐵路警方率先使用具有面部識別功能的所謂“警務眼鏡”。據稱,“警務眼鏡”從第一眼鎖定目標到抓捕,只需要短短的幾分鐘時間。

2018年,中國杭州中恆電氣公司的工人們還戴上了用於監控他們腦電波的帽子。據報導,管理人員根據這些數據感知工人的情緒,從而調整生產進度,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個小裝置是“人工智能頭環”。在浙江的金華,一個小學的學生使用了一年多的“智能頭環”最近引發爭議。研發者相信,讓學生上課時佩戴頭環,能用於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據稱,該頭環的核心原理在於,通過採集大腦中的生物體徵信號,把生物體信號和人類的意識進行連接和解讀,從而通過外界設備來讀取大腦,從此進行專注力評分。不過,由於受到侵犯隱私、影響健康等質疑,這一嚐試已被叫停。

由於人臉識別技術在中國的廣泛使用,美國國防部的一名官員不久前說,中國在人臉識別技術方面已經領先美國。

憑社會信用體系打造“奧威爾式體系”

中國還將人臉識別技術與攝像探頭聯繫在一起,成為社會信用評級體系的一部分。

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11月4日,萬達董事長王健林獨子、北京普思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思聰被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列為被執行人。王思聰只是根據社會信用體係被打分、被執行的數千萬人中的一位。王思聰只是“被執行人”,是需要承擔對應執行義務的人員,還不是“失信被執行人”,也就是說,王思聰還沒有被進行信用懲戒,沒有被強制性限制高消費等。

根據中國最高人民法院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的消息,截至2019年11月8日底,已累計的失信執行人為1585萬例,限制失信人購買飛機票3477萬人次,限制失信人購買動車高鐵票629萬人次。

2014 年6月,中國政府公佈了《國務院關於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 年)的通知》,計劃到2020 年建成社會信用體系。這個社會信用體系在包含了對個人日常行為的審查。分數低的人稱為“失信被執行人”,他們的信息將在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上公佈。

《綱要》一經推出便成為了國際關注的焦點,外界將中國的個人信用體系跟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小說《1984》聯繫起來。美國副總統彭斯2018年10月4日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就美國政府的中國政策發表長篇演說,其中提到“到2020年,中國的統治者試圖落實奧威爾式的體系,也就是所謂的'社會信用分數',前提是幾乎控制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影響社會信用的行為主要分三類:商業誠信行為、社會誠信行為以及網上言論等。依據犯罪案底、金融資訊、網路言論、社交情況等對社會成員評分。

社會信用體系目前在中國部分城市和地區試用。一些扣分規則顯示,民眾的私生活正在被政府監管。比如,參加共產黨不認同的信仰,扣分;圍堵政府或企業,扣分,在互聯網上詆毀他人,扣分;橫穿馬路,闖紅燈,扣分。這些信用分與子女入學政策、圖書館服務、租房優惠、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等掛鉤。

《華爾街日報》另一名記者凱特·奧克菲(Kate O'Keeffe)在同一個研討會上提到這個系統中令人擔憂的是企業與政府的合作。

她說: “社會安全體係也是政府和私營企業可能合作的另一個舞台。這些所為的私營企業獲得了這麼多的數據,他們將如何與政府人員互動,我們需要找出來。“

中國經濟社會學者何清漣今年9月在一篇題為“中國的社會信用評價體係為何讓人恐懼?”的文章中指出, 中國的社會信用評價體系令人恐懼主要是兩個原因。“西方的信用評級制度主要是私人與企業的財務資料,由私人企業完成,中國則由政府掌控。……中國社會信用評級有政治標準,凡批評政府的言論都會列入信用差的等級。”

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平台和網絡的監控與審查

中國企業與政府無法分割的聯繫還體現在網絡和社交媒體的監控上。抖音國際版Tik Tok最近在美國引發風波,美國人擔心,自己的信息被中國政府控制。因為Tik Tok可以將資料回傳給中共,成為中共的監控工具之一。TikTok的母公司來自中國,名叫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Byte Dance)。

美國參議院犯罪和恐怖主義小組委員會11月7日舉行聽證,探討“企業和科技巨頭如何將用戶數據暴露給罪犯、中國和其他壞分子”。Tic Tok拒絕出席聽證會,主持聽證會的參議員對Tic Tok嚴辭警告。

美國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2017年6月,中國開始實施《網絡安全法》。通過《網絡安全法》,中國政府勒令中國的技術公司充當政府的監控工具,通過技術公司輕而易舉獲知國民在網上的言行。政府要求科技公司監視網民的對話,保留六個月之內的對話記錄,並報告任何所謂的“非法活動”。

相信很多微信的用戶都有這樣的體驗,微信的私人和群組聊天內容,如果涉及到敏感詞,會受到審查和監控。

如果你的發送的內容裡出現了“六四”這樣的政治敏感詞, 你會看到這樣的信息:“該頁面無法打開。根據用戶報告以及騰訊網絡安全檢查,該網頁內容被認定包含了非法和違反有關規定的內容。為了你的在線體驗安全,訪問被屏蔽。”

微信的註冊用戶超過10億,活躍用戶有8.5億。微信的隱私權政策說,微信可能需要保存和透露用戶的信息,以回應政府當局、執法部門或相關機構的要求。

根據2019年9月30日更新的《微信隱私保護指引》 ,微信會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共享、轉讓、公開披露個人信息無需事先徵得個人信息主體的授權同意。”

除了騰訊,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另外兩家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都在協助中國政府監視其公民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網絡搜索引擎百度公司旗下的“手機百度”、“百度瀏覽器”兩款手機應用在APP在未取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獲取諸如“監聽電話、定位、讀取短彩信、讀取聯繫人、修改系統設置”等各種權限。

2017年12月,廣州市公安局聯合騰訊和銀行部門推出首批“微信身份證”,併計劃推向全國。此前,武漢公安部門也和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合作,試行使用電子身份證。身份認證的電子化將幫助中國政府強化政府監管、控制社會。

中國將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群聊中的任何帖子都視為犯罪證據。2018年,廣州一家法院規定,微信、QQ聊天記錄將成有效證據。

另外,中國還強迫公民下載能夠讓政府監控他們手機照片和視頻的應用程序。據美國政府資助的開放技術基金表示,中國政府強迫維吾爾人下載一款手機應用程序,該程序名為淨網,可以掃描手機照片、視頻、音頻、電子書等文件。另外,中國當局針對從邊境進入新疆的外國旅客,也強迫其在個人手機安裝監控軟件。

建立DNA數據庫,打造追踪網絡

自由亞洲電台九月報導,廣西桂林市內各派出所發出通知,要求居民9月20至12月31日到派出所抽血,接受DNA採集。通知強調此舉是“為完成公安基礎信息工作”,“提升人口管理的精細化,可控化程度”。報導說,該市北門派出所一公安告訴自由亞洲電台,指每戶家庭都要有一名男性接受DNA採集。

這是繼新疆、浙江寧波、安徽安慶部分地區之後,政府再次大規模採集民眾的DNA。中國官方新聞機構新華社報導說,從2016年到2017年,新疆地區參與免費體檢的人將近3600萬人。據維族人和人權組織稱,當局收集和記錄了照片、指紋、血型、DNA樣本、虹膜圖像等信息,他們稱這是為了更好的追踪維吾爾人。新疆政府否認其免費體檢涉及DNA樣本的收集。

《紐約時報》今年2月的一份報導說,報導說,為了增強DNA方面的能力,中國警方下屬的科學家使用了馬薩諸塞州公司賽默飛世爾(Thermo Fisher)研製的設備。新疆政府稱,稱購買美國DNA設備只是為了“內部使用”。

雖然很多國家都有建立記錄涉嫌犯罪或已被定罪的疑犯基因檔案,但中國的數據庫包括了沒有任何犯罪嫌疑的人。據報導,忘記攜帶身份證或在微博上批評政府而遭羈押的人,會被採集唾液或血液DNA標本。還有被中共警方視為危害社會穩定的高風險人群,包括農民工、煤炭工人、租房者等也被採集。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