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國華裔系列報導(3):歧視仍在但情形好轉


紐約曼哈頓華埠一家食品店內的顧客(美國之音威廉姆斯拍攝)
紐約曼哈頓華埠一家食品店內的顧客(美國之音威廉姆斯拍攝)
美國華裔系列報導(3):歧視仍在但有改進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7:12 0:00
下載

2014年7月4日,在白宮舉行的紀念美國獨立的慶祝儀式上,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招待了25名外國出生的美國軍人。這25名軍人來自15個國家,其中也有中國。奧巴馬總統說,這些軍人生動地提醒人們,美國一直都是一個移民國家。

一些移民儘管有美國國籍,但是他們說,他們仍然被當作外國人對待。比如,一些美國華裔評論人士說,華人和主流族裔不同的外貌會引起人們對華人存有偏見和歧視。

不過,這種歧視態度雖然仍然存在,但是表現出減弱的趨勢。

芝加哥的華裔美國兒童(2013年8月22日)
芝加哥的華裔美國兒童(2013年8月22日)

*“外國”意味著什麼?*

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院長吳華揚(Frank H. Wu)說,“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被問到'你來自哪裡?'。”

吳華揚為《赫芬頓郵報》撰寫有關亞裔美國人的博客。他的父母在上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間從中國經由台灣移民至美國。

他說:“但人們問起我來自哪裡的時候,我就說我來自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但是人們總是搖搖頭,然後繼續問'不是不是,我是說你起初來自哪裡?'問題裡多了個詞,就是在問我的祖籍國家。”

無意之中做出來的歧視言行也可能造成傷害。吳華揚說,這種對話有時還不那麼友好,其中一種不友好的形式就是冷嘲熱諷的質問。他舉例說:“有時候人們會問:'如果你不喜歡這裡,那你為什麼不回你的老家去!'我的回答永遠都是:'底特律的條件也沒這兒好呢。'”

吳華揚說,美國華裔也常聽到美國社會一些人稱他們為秘密地忠於中國的“共產黨分子”。

2012年的一份美國民意調查顯示,接受調查者有25%相信美籍華裔在美中兩國出現分歧時,會支持中國而不是美國。

這份2012年的民意調查是總部設在紐約的美籍華裔精英組織“百人會”主辦的。調查報告說,只有67%的問卷回答者認為美籍華裔會支持美國。

曾經做過記者的美國華裔維權人士謝漢蘭(Helen Zia)說,對華人群體的懷疑還不僅僅是忠誠問題。

“從最一開始,19世紀的時候,中國移民就被當作是外來入侵者,他們到這裡來就是為了把我們喜愛的、所有美國的東西帶走。”她說,“這已經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典型的中國移民形象。”

在另一份2012年有關美籍華人民意調查中,72%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社區遭到的歧視是個問題。 24%的被調查者不這麼認為。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這項調查顯示,在認為歧視是個問題的美籍華人中,16%認為這是個“主要”問題,56%認為這是個“次要”問題。

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還說,21%的美籍華人回答說他們曾親身遭遇歧視,10%說他們曾因為祖籍國家而被人叫過污辱性的名詞。

*政治化的刻板形象*

美國紐約州特洛伊(Troy)的倫斯勒理工學員(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的華裔美國學生會
美國紐約州特洛伊(Troy)的倫斯勒理工學員(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的華裔美國學生會

謝漢蘭著有《亞裔美國人的夢想:一個美國民族的崛起》一書。她說在國際政治的處理上,美國華裔也能感受到他們族群受到的仇視。

她說:“美中關係一著涼,華裔美國人就跟著感染肺炎。”

美中貿易就是個例子。一些美國實業公司抱怨說他們的中國對手公司向美國出口遠遠低於“公平”行價的商品,逼得美國公司不得已而裁員。

4月,加州大蒜生產業的一位領軍人物比爾•克里斯托弗(Bill Christopher)對《舊金山紀事報》說,在過去的十年裡,加州最大的大蒜包裝商有一半都倒閉了,部分原因就是他所講的便宜的中國大蒜向美國不公平地“傾銷”。

謝漢蘭說,這種對中國貿易行為的批評會非常嚴厲刺耳,以至於最後把中國進口貨塑造成“邪惡”形象。

美國政治人物也受到過來自國內的反彈,被批和中國過從甚密。

2012年,共和黨指責說,美國總統、民主黨人巴拉克•奧巴馬競選連任期間,接受了來自中國的現金捐贈,觸犯了選舉法。奧巴馬的選舉團隊否認違法。

謝漢蘭說,政治人物彼此攻擊,都說對方被中國來的錢“腐化”了,這又是在操弄公眾情緒。她說,公眾對任何形式的中國“入侵”美國心存反感,政治人物對這種心理加以利用。

*美國人有恐外症嗎? *

費城拉薩爾大學的社會學教授查爾斯•加拉格爾(Charles Gallagher)說,多數美國人認為他們自己對少數族裔持包容態度。

洛杉矶华埠
洛杉矶华埠

總部設在紐約的美籍華裔精英組織“百人會”主辦的一份2009年的民意調查顯示,如果滿分是100分,公眾給華裔美國人的喜愛程度打分是80分,而華裔美國人卻認為他們的受歡迎程度只有64分。

“在典型情況下,人們沒有意識到他們把華裔美國人的形象刻板化,而且沒感覺有什麼不妥。”加拉格爾說,“我認為這可以解釋這個分數差。”

*良性趨勢*

芝加哥的華裔美國人組織“華人資訊服務處”的主席黃羅瑞雄(Bernie Wong)說,在過去幾年裡,她已經看到對華裔的歧視態度有衰減趨勢。

她說,很多人過去認為華裔美國人主要是在商店或者餐館打工。

“現在很多華裔美國人都在大公司工作,或者在新興產業裡都有很成功的投資。” 黃羅瑞雄說,“所以,社會整體的態度已經轉變。”

黃羅瑞雄還說,當她的組織在1978年剛成立的時候,想跟市政府和大公司打交道的華裔美國人沒有他們的集體聲音。

“今天,我們被芝加哥的商會認可,也被邀請到各個層級的政府聽證會上,這些政府聽證會願意聽到多樣化的意見。”她說。

黃羅瑞雄說,她的組織知道最近發生的華裔美國人抱怨遭受到種族騷擾的案例。

“但是,”她說,“我必須要說,這在我們的社區裡並不(像之前)那樣普遍。當這類事情發生時,我們與芝加哥的人際關係委員會合作來解決問題。”

她說,“我們同時也在和其他文化背景的社區成員聯繫溝通,打開他們的眼界,這樣一來,我們也不必總是假定別人總是以負面觀點看待我們。”

社會學者加拉格爾認為,這種態度的改善正在全美範圍內發生。 “不可忽視,偏見仍有發生。但是,”他說,“如果你回首過去50年的進步,你會看到現在的美國人對華裔美國人有了更大的包容。”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