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梁家河》紀實文學播出引發多重強烈反響


習近平1992年和姐姐、弟弟回梁家河村時的留影
習近平1992年和姐姐、弟弟回梁家河村時的留影
《梁家河》紀實文學播出引發多重強烈反響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6:03 0:00

中共建黨97週年在即,官媒推出大型廣播紀實文學《梁家河》,歌頌國家主席習近平政治生涯的發端。由於作品觸及千百萬知青上山下鄉運動,其所產生的反響可能超出籌劃者的預想。還有評論認為,習近平本來可以一句話就能制止這種系統性的造神運動。

“傾情播講”

中國官媒報導,為慶祝建黨97週年,6月28日起官媒播出平台推出12集大型廣播紀實文學《梁家河》。作品是在同名紀實文學和有關紀錄片基礎上改編制作的,講述習近平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以及那裡幾十年發生的變化。

該片每集25分鐘,新媒體版也將陸續播發。與此同時,五種少數民族語言版和四十多個外語版也在籌劃中。《梁家河》播出提前做了隆重預告,稱央廣十佳播音員主持將“傾情播講”這部“語言樸實,情感真摯,製作精益求精,感染力強”的作品。

“勵志榜樣”

北京獨立社會學工作者胡星斗對美國之音說:“(作品)積極的方面就是引導和教育青少年,要有艱苦奮鬥的精神;要有立足基層,和群眾打成一片的精神;要有那種奮發有為,同時充滿理想。像習主席那樣,因為習主席從他個人來說,無論他的個人經歷,那可能都是一個勵志的榜樣。”

報導說,《梁家河》紀實文學採用了習近平回顧梁家河七年插隊感想的原聲。習近平走入政壇後,多次與梁家河近距離接觸的影像素材,再次被這部紀實文學吸納,成為作品的特色。

“一句話可製止”

不過,前中國青年報編輯李大同認為,這部作品是系統造神運動的一個例證。他說;“這是習近平個人崇拜系統工程中的一項。實際上非常可笑,少年時期,15歲到(梁家河)那裡,把它沒完沒了搞成革命聖地延安一樣的東西,太低估中國人民智商。現在這些官員愚蠢,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給上面看,拍馬屁。本來習近平一句話就可以製止這個東西。但是他不制止,縱容這個東西在發展。全世界一片嘲笑之聲,自己還不知道,他也不在乎。這套體制就是給上面看的,就是這樣一個上下呼應的歷史性滑稽戲。”

“梁家河大學問”

報導說,對習近平形象的宣傳,除文學藝術手段外,也有中國學術研究單位參加。陝西社會科學院6月21日發出“梁家河大學問”科研課題通告,其中包括梁家河精神的科學內涵和時代價值、梁家河精神與當代青年的精神塑造研究、梁家河“大學問”與紅色文化基因研究等近20項課題。

李大同對此評論說:“他(習近平)在梁家河的生涯被造成科研題目,簡直讓人把大牙笑掉,這種拍馬屁,這種無恥,寡廉鮮恥,已經遠遠超出毛澤東時代。毛都沒有這種不顧廉恥的宣傳,沒有的。”

香港大學新聞和傳媒中心中國媒體項目共同主任戴維· 班德斯基(David Bandurski)教授說,現在可以進一步看到,對習近平的膜拜氣氛,如何在深刻影響中國學術研究。

紐約時報說,在習近平領導下,有關教育官員正在全國2500大學,對思想教育“下猛藥”。習近平的母校清華大學被批思想教育鬆懈。

“青春無悔”

《梁家河》播出的另一個效應,是再次揭開文革時期千百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歷史傷疤。胡星斗認為,在這方面,《梁家河》有美化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美化文革之嫌。他說:“我想,喊出'青春無悔'的人,要么後來成為權貴的一部分,要么出名了,賺大錢了,再喊出青春無悔。而對於絕大多數人,99%的人,那段時間可以說耽擱他的青春,耽擱了他的學習。現在可能絕大多數可能成為下崗職工,可能絕大多數人生活還困難。可以說,那是一代最無知識、最無技能、被荒廢的一代人。但是儘管是被荒廢的一代人,也有少數的傑出者, 像習主席、有些作家,他們也接受過知識青年這一階段。他們喊出青春無悔,並不代表那個年代就是對的。”

“低端人口”

美國之音多次報導知青上山下鄉問題。談到知青爭相回城,報導說,各級幹部,尤其是中高乾子女打先鋒。北京知青章明說:“越到後期的時候,士氣就越低落,大家都是想著怎麼能盡快地返城,用各種各樣方法吧。”報導還說,當時高級幹部子女,即使下鄉,大都也先後以當兵、招工、提干或者成為工農兵大學生等方式離開農村,連鄧小平的幾個子女也不例外,被拋在後面的則絕大多數是無助絕望的普通家庭子女。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