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台灣一代軍事強人郝伯村百歲仙逝 見證寧靜革命歷史


資料照:台灣前行政院長郝伯村2004年12月16日對媒體講話。
資料照:台灣前行政院長郝伯村2004年12月16日對媒體講話。
臺灣一代軍事強人郝伯村百歲仙逝 見證寧靜革命歷史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6:51 0:00

台灣前行政院長郝伯村週一(30日)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台北三軍總醫院,享年101歲。

1919年8月8日出生於中國江蘇省鹽城市的郝伯村,曾歷任中華民國(台灣)的參謀總長、國防部長和行政院長,他所堅守的統派立場雖與台灣社會現行的主流思維有所脫節,但他一生從軍從政,所遺留下來軍人典範和政治風骨,仍受各界推崇。

他的兒子、前國民黨副主席郝龍發佈聲明表示,郝柏村一生出將入相、報效國家,以「出生入死、奉獻一生」八個字為其一生表述。

革命軍人典範

台灣國防部也發佈聲明,推崇郝伯村為「革命軍人典範」,以守護中華民國為其一生職志。

郝伯村16歲考入陸軍官校,自此軍旅為家,1938年畢業後,投入中日抗戰,國共內戰後,1949年隨國民黨軍隊轉進台灣,並于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期間,率部戍守小金門建功。

臺灣總統府週一也發表書面哀悼,尤其對他在八二三炮戰中,守護國土有功,表達感念。

一代軍事強人的郝伯村,是臺灣歷來任期最長的參謀總長,八年任期(1981-1988年)中,規劃漢光演習、完成經國號戰機、天弓、天箭等飛彈研發、且組建海軍新一代戰艦,對台灣軍隊的現代化著有功績。

軍人干政?

政治上,1988年蔣經國過世,他曾與國民黨內非主流派結盟,試圖拉下繼任者的李登輝政權,唯政爭失敗、李登輝出任總統後,為拉攏軍權,先是于1989年任命他為國防部長、又於次年任命他為行政院長,後者, 一度引發社會對他軍人干政的惡評,當時台灣的《首都早報》還曾以頭版鬥大的「幹! 反對軍人組閣」,來表達抗議。

對於這段現代版 的「杯酒釋兵權」, 台灣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曾建元表示,郝伯村當年雖然是在蔣宋美齡的授意下接任、且代表接受李登輝的拉攏和安撫,但他當時有效掌握軍隊、讓國軍效忠國家,不僅輔佐李登輝完成當時的寧靜革命, 也稱職地扮演了民主國家的軍人角色,而且他在行政院長任內,也確立中國和臺灣是兩個政治實體,開啟了台灣的憲政民主的轉型,這些都應給予肯定。

李、郝兩人後來在施政和人事任用上,嫌隙日增,兩人的關係也從所謂的「肝膽相照」演變為 「肝膽相鬥」,李登輝利用1992年的立院改選,以建立憲政慣例為由,要求郝伯村總辭,一度抗拒的郝伯村,終於1993年國民大會閉幕時,在國、 民兩黨國代的呼聲下,才宣佈辭職。

1996年,郝伯村與當年非主流派的林洋港搭檔參選台灣總統,兩人在新黨支援下、以無黨派身份參選,但在四組候選人中,得票率排名第三,敗給國民黨李登輝和連戰的組合,落選收場。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王昆義則說,郝伯村一生反共抗匪,表裡如一,不若現任國立委吳斯懷等部分台籍軍人立場反覆、赴中舔共,這一點,是郝伯村展現軍人的志節風骨,也是他受到部分台灣人士敬重的原因,而他雖然反共, 但也因極力反對台獨,所以,在中國的當權者中也意外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而願意忽略他的反共背景或曾嚴詞抨擊中共政權的立場。

統派立場脫節

郝伯村一生堅守自己是中國人的國家認同,在統獨光譜上,屬於大統派,他曾于2014年出席公開活動時聲稱:「台灣前途應由全體中國人、中華民族共同決定,」且直指台獨是一條絕路,不過,此番言論與當時台灣主流民意,亦即, 台灣前途應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的立場,有所脫節,而引發熱議。

王昆義說,郝伯村自2012年後,健康出現狀況後,就鮮少發表政治意見,他的統派思維與其出身背景有關,屬於他個人的言論自由,以台灣新世代自然獨的思維來評價,並不盡公允。

曾建元副教授也說,郝伯村在統獨立場上,的確顯現出世代的差異,這在臺灣非常普遍。 和很多台灣的家庭一樣,不同世代都有對兩岸關係和統獨發展上的差異看法,猶如,郝伯村對「一中」的堅持就和兒子郝龍斌「一中兩國」的見解略有出入,這是世代與時具進必然的差異。

但曾建元不認為,郝伯村會盲目親中,相反地,他認為,郝伯村對民主價值有一定的堅持,因此,曾建元認為,郝伯村如果還在世,他會堅持「兩岸要在和平和民主的架構下來討論政治統一,」也就是說,在中國完成民主化之前,曾建元不認為, 郝伯村會支援兩岸展開統一的協商。

一代軍事強人走過台灣從威權社會轉型為民主國家最關鍵的時刻,郝伯村的功與過,將留待後人更多評價。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