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歐盟推出禁用強迫勞動產品提案 專家指其針對中國


2021年4月2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附近一名工人在棉田裡播種
2021年4月2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附近一名工人在棉田裡播種

歐盟委員會於本週三(9月14日)公佈了一份關於在歐盟市場禁止使用強迫勞動產品的提案。歐盟委員會發佈的公報表示,該提案涵蓋了所有產品,即在歐盟內部消費和出口製造的產品,以及進口貨物,此提案不針對特定公司或行業。

不過,該提案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針對中國的。早在8月底,政治新聞媒體《政客》(Politico)報導,布魯塞爾將在9月初提出其強迫勞動禁令,並稱此舉有可能將以激怒中國為代價。

波蘭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馬辛-普日喬尼亞克
波蘭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馬辛-普日喬尼亞克

波蘭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馬辛-普日喬尼亞克(Marcin Przychodniak)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這個提案針對的是中國。但強迫勞動不僅僅是一個 ‘中國問題’,就像公報中提及的情況一樣,該禁令不僅針對中國,也針對其他實體”。

禁用強迫勞動製造產品

歐盟委員會的公報指出,“(全世界)估計有2760萬人被強迫勞動,在許多行業和每個大陸都有。大多數強迫勞動發生在私營經濟中,但有些是由國家強加的”。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專員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專員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專員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在公報中表示,“這項提案將在解決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的現代奴隸制問題上發揮真正的作用。我們的目標是在歐盟市場上消除所有用強迫勞動製造的產品,無論它們在哪裡製造”。

2019年2月15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央大廳發表講話 (慕尼黑安全會議網站知識共享圖片)
2019年2月15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央大廳發表講話 (慕尼黑安全會議網站知識共享圖片)

該提案是去年9月歐盟主席馮德萊恩(Von Der Leyen)年度諮文演講的延伸。馮德萊恩在去年的演講中曾呼籲歐盟禁止使用來自強迫勞動製造產品,“我們不允許強制勞動產品在歐洲商店裡出售。因此,我們計劃禁止我們的市場上出現強制勞動產品”,並同時表示,“人權不可以買賣,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以,……全球貿易很有益,也很必要,但不能以人的尊嚴和自由為代價”。

瑞典道德貿易倡議(ETI Sverige)執行總監亨利克-林德霍爾姆(Henrik Lindholm)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在過去幾年中,全世界遭受強迫勞動的人數有所增加。因此,歐盟提出的禁止使用強迫勞動製造產品的提案是非常積極的。”瑞典道德貿易倡議是一個旨在改善全球供應鏈中的工人權利,以及提升人權尊重的非政府組織,該組織在北歐和英國有姊妹團體。

提案的出台與新疆問題密不可分

週三的提案中,並沒有出現與中國或新疆相關的文字表述,但這並不表明該提案不是針對中國的。

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亞洲計劃主任杜懋之 (照片提供: 杜懋之)
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亞洲計劃主任杜懋之 (照片提供: 杜懋之)

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亞洲計劃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歐盟的所有文書都是國家不可知的(country agnostic),所以它們不特別針對任何國家,它們適用於所有國家。但就像之前歐盟通過的《投資審查條例》一樣,每個人都知道這與中國的投資關係有著重要的關聯,而且該條例在實際運作中被篩選出來的案例比也很明顯的看到與中國的關聯度。”

該提案也可以被視為是歐盟委員會對於歐洲議會今年6月通過相關決議的回應。歐洲議會在6月9日通過了“禁止通過強迫勞動製造的商品進出歐洲市場”的決議,並敦促歐盟委員會效仿美國,禁止進口據稱由強迫勞動製造的中國產品。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歐洲議會在6月9日的同一天,還以壓倒性的多數票通過了一項有關中國新疆地區的人權問題決議。該決議強烈譴責在中國新疆地區發生的,針對維吾爾人和其他突厥及穆斯林少數族群的持續迫害以及嚴重和系統地侵犯人權行為。並表示這些行為構成了“危害人類罪,並提供了可能發生種族滅絕的嚴重跡象”。

歐洲議會在此之前曾通過多項與新疆維吾爾人的人權狀況相關的決議,但對於是否將現在發生在新疆的系統性人權侵犯行為定義為“種族滅絕”(genocide)的問題上,各黨派之間一直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歐洲議會副議長海迪-豪塔拉(Heidi Hautala)在決議後的聲明中表示,“歐洲議會正在表明,不再希望歐盟與中國極權主義政權同流合污,該政權五年來一直在新疆實施反人類的罪行”。

密切經貿關係的背後

儘管歐洲議會在最近幾年一直在新疆和台灣問題上試圖給中國施加更大壓力,以試圖改善中國國內日益惡化的人權狀況和緊張的台海關係。但不可否認,歐盟經濟區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火熱依舊。

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1年,歐盟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達828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5%,為歷史新高。中國保持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而歐盟則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東盟)。中歐雙向投資規模累計超2,700億美元,特別是中國對歐盟的投資在2021年實現了13.4%的同比增長。

而歐盟統計局在今年8月發佈的數據也顯示,2022年上半年度,中國仍是歐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2022年上半年,歐盟對華商品貿易額為4139億歐元,其中出口1122億歐元,同比下降0.4%;進口3017億歐元,同比增長43.3%。

“歐洲在中國的投資在過去幾年是由巨型的跨國公司的投資推動的,像大眾汽車、巴斯夫(BASF,全球最大的化工集團)之類的”,杜懋之告訴美國之音。“但在歐中貿易和投資關係中發生的情況卻是,來自歐洲的中小公司不再敢於滲透到中國市場。我的意思是,這是中國的政治軌跡和習近平造成的結果,當然也是新冠疫情清零政策的結果。貿易投資關係正在放緩,但它還沒有真正顯示在數字上。”

因此,當強迫勞動開始成為歐盟與中國之間的政治議題時,越來越多的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歐洲公司開始出現困惑——如何才能鑒別哪些貨物是存在有強迫勞動高風險的,哪些不是。林德霍爾姆工作的組織也開始收到很多瑞典公司的諮詢。

林德霍爾姆向美國之音表示,很多歐洲公司正處在一個“兩難”的困境中。

“在過去幾年中,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公司看到越來越多關於中國強迫勞動的報告。最近一次是聯合國關於新疆情況的報告。與此同時,許多公司由於害怕報復而不敢向他們在中國的供應商提出這個問題,另一方面,提出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會造成自己的員工或供應商面臨風險。這讓許多公司想知道他們應該如何行動,以避免在其中國供應鏈中出現強迫勞動的風險”。

提案的實施效果成疑

“目前看來,要真正確定供貨鏈和核實公司的可能申報可能會有困難”,波蘭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馬辛-普日喬尼亞克(Marcin Przychodniak)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草案的技術性和具體內容,歐盟可能不會全面禁止來自新疆的產品(由於新疆對中國製造業的高度參與,這實際上意味著禁止大部分貿易),而是禁止歐洲公司與新疆夥伴的合作”。

普日喬尼亞克同時表示,即便提案得以順利實施,也很難預測其影響。“由於成本較低,許多來自歐盟的製造商(汽車、服裝)都在該地區工作。生產商的成本有可能提高,但更有可能是在尋找避免禁令的方法。一些在中國市場佔有率高的公司可能會擔心中國對他們取消合作的決定的反應。然而,這是歐盟的一個普遍趨勢,即降低歐盟和中國之間基於政治分歧的相互依賴程度”。

林德霍爾姆和他的組織正在試圖幫助他們的會員公司,找尋評估其中國供應鏈中的強迫勞動風險。“挑戰在於,公司為檢查工廠的工作條件而進行的正常審計,有可能會遺漏強迫勞動”,林德霍爾姆說道。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