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歐盟成員國同意進行改革,可能對過分廉價的進口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在與中國的新型貿易關係下,以此來加固防守措施。
經過三年的爭論,28個歐盟成員國的代表以多數表決制投票,允許提高關稅,而這通常適用於那些從原材料價格人為低廉中獲益的出口商。
斯洛伐克貿易部長彼得•齊格(Peter Ziga)對星期二的此舉表示歡迎,稱其為“重大突破”。
他說:“歐洲不能那麼幼稚,必須要捍衛其利益,特別是在傾銷的問題上。這對於一份可靠的解決方案來說是很關鍵的一步,將幫助歐盟的生產商們應付不公平的競爭和行為。”
目前,關稅受到歐盟“從低徵稅規則”的限制,也就是進口關稅應該設定在使歐盟生產商免受傷害的水平,而不是設定在迫使出口商把價格提高到正常水平的高額關稅,也就是“傾銷差價”。
未來,如果存在國家操控導致出口公司的原材料和能源價格扭曲的情況,那麼歐盟可能將關稅設定在全部的傾銷差價。
例如,對於從中國進口的冷軋鋼來說,傾銷差價高於50%,不過損害幅度僅僅約20%,所以按照低稅原則,關稅為20%左右,而不是50%。同樣是從中國進口的同等鋼材,美國則徵收超過200%的關稅。